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6年5月7日,正值“文革”前夜,毛泽东主席看了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2.
本对1942年11月郑延卓赴延的起因、经过及其意义,毛泽东对郑延卓赴延的重视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并对郑延卓赴延的身份、郑延卓是否当林彪去重庆时“访问”延安、涉及此事的三份电(毛泽东关于同郑延卓谈话情况致周恩来林彪电、毛泽东致彭德怀电和《南方局关于国共两党关系的报告提纲》)的时间和作等相关史实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把五七指示写给林彪背景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瑶 《炎黄春秋》2003,(9):43-45
1966年,林彪寄给毛泽东的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毛泽东阅后,于5月7日给林彪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向林彪“顶峰论”挑战的人 1966年1月,林彪提出“顶峰论”,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大肆制造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和崇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党的“一大”代表李达却惊愕地说:“顶峰?难道说不发展了吗?”有人提醒李达:“这是林彪讲的啊!,,李达愤慨地回答:“我知道是他讲的。不管是哪个讲的,不合平辩证法我都不同意!”  相似文献   

5.
一、我专程赴北戴河安排非常时期林立衡的安全问题1966年8月1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经过这次会议,林彪在党内领导人的排列中上升为第二位。这就涉及对林彪的警卫规格问题。林彪的警卫工作,原先由中央军委办公厅警卫处负责。八届十一中全会  相似文献   

6.
“五七”干校全称“五七”干部学校。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看了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在这封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的信中,毛泽东要求全国各行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  相似文献   

7.
刘志青 《纵横》2011,(11):58-62
“赫赫沙场旧威风,顶住青年小将几回冲”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林彪和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江青等人,为了达到篡党夺权的野心,利用毛泽东的崇高威望和人民群众对一些社会阴暗现象的不满情绪,蓄意把“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推向极端。  相似文献   

8.
“文革”中期,文化部创办咸宁“五七”干校。六千余名文化界高级领导干部、著名作家、艺术家、翻译家、出版家和其他文化工作者及其家属下放鄂南向阳湖,经历了为期三年左右的劳动锻炼生活。我当时任黄冈军分区副政委,调来担任咸宁“五七”干校的负责人之一,对当时的情况了解一些,现就记忆所及,略述如下。于校的背景和组织情况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同志给林彪写信.即著名的“五七指示”。1968年5月7日,为纪念毛泽东“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黑龙江庆安县柳河率先出现一座被命名为“五七”干校的农场。500名来自黑龙江省的干部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一) 受命于危难之际1950年10月1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越过三八线,疯狂地向中朝边境逼进,朝鲜形势十分危急。10月2日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下,中共中央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于10月15日赴朝作战,支援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但党内对出不出兵问题存在着分歧。为了统一思想,党中央多次开会讨论出兵援助朝鲜和研究决定志愿军的领导人选问题。准备入朝的部队主要是原来第四野战军的。为了熟悉部队,便于指挥,毛泽东同志原打算派林彪去指挥,可林彪托词有病不肯去。在这种情况下,10月4日上午中央派专机把彭德怀同志从西安接到北京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外公毛泽东三上庐山(1959年、1961年、1970年),外婆贺子珍四上庐山(1959年、1960年、1962年、1966年),庐山与两位老人家有着不解之缘. 在庐山我见到了曾接待过我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的老同志,和他们连谈了两个晚上. 庐山的老同志彭毓炎处长是当年的招待所所长,他清楚地记得1960年外婆贺子珍在庐山看望林彪的情况:“你外婆后三次来,都是我负责接待.每天我都要去问候她,安排一些相关事情.她从我这里知道林彪上山来了,便要求前去看望.”  相似文献   

11.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看了5月6日林彪转送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通称《五七指示》。信中说:“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邓小平被当做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而被打倒.1972年,被软禁在江西的邓小平听到了林彪政变未遂、叛国出逃、折戟沉沙的消息后,心情十分激动,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叙述自己对林彪的看法.同年8月14日,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这封信作了批示:……  相似文献   

13.
1966年1月21日,江青从上海到苏州看望正在养病的林彪,以“文艺革命”为名,提出要召开一个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她要求林彪支持她,用她后来在《为人民立新功》一文中的话说,是把林彪当“尊神”请出来。林彪对江青的设想,表示赞同和支持。两人进行了政治交易,江青希  相似文献   

14.
晚年毛泽东     
正从“九一三”事件到病逝,毛泽东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五年。与“九一三”事件之前相比,毛泽东的身体和心理发生了极大变化。1972年2月一场大病后,他的身体就每况愈下,疾病缠身,听力、视力变弱,连站立都逐渐困难。与身体状况变化相比,毛泽东的情绪变化复杂一些,有起有伏。在这样一种身心状态中,毛泽东度过了他最  相似文献   

15.
赤男 《文史博览》2006,(1):33-33
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发生后,中央成立了专案组。林彪在北京和北戴河的住处全部被查封。在林彪住处找到的信很多,但涉及到庐山会议上老将们写给毛泽东和林彪的信却只有3封。分别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人,写给毛泽东、林彪关于对庐山会议“犯错误的人不宜留在中央工作,应放到基层去锻炼”的信件。从一封信的呈阅件上的签字不难看出,是当时经中办副主任王良恩呈周恩来,并由周恩来转呈林彪和毛泽东的。从顺序来看,王良恩当时在庐山会议上负责会议秘书工作,他将来信按程序呈周恩来,周恩来也是按程序上呈。在逐步呈送之中,信在林彪处“卡壳。。所以,当专案办公室将这几封信第二次再呈周恩来时,周恩来作为这一案件的负责人,极为慎重地审查了这几封信。最后,他在信件上落笔“此件是在传阅中被叶群扣压的。退。周恩来。”按理事情就此了结,王良恩将信退回林彪案件办公室存档。但此事引发的复杂情况还在后头……  相似文献   

16.
袁希洛是启东县的首任县长,《启东县志》因而刊有他的传记,其中写有这么一句话:“他晚年还关心祖国统一大业,曾写信向毛泽东主席提建议,毛主席亲笔复信加以赞赏。”这段话里隐藏着一个“绝密”故事。在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去世之后,有关报纸发表了廖承志给蒋经国的信,建议两党再开和谈。此时有评论提到毛泽东在世时不愿意再和蒋介石进行谈判等等,这一说法有违史实,派袁氏赴台是毛泽东在“三年困难时期”的一步重要棋着。袁希洛(1876—1962年),字叔畬,宝山县人。他和南通状元张謇的关系比较密切,曾由张氏资助赴日留学,其间参加了同盟会,1910年从…  相似文献   

17.
卫恒之死     
《沧桑》1993,(3)
五、暗流总汇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代表,并检阅了游行队伍。接见时,林彪讲话说:“我们要打倒走资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要反对一切形形色色的压制革命的行为,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以后,林彪、江青一伙又多次这样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为狂热的“红卫兵”运动助威加油。一时间,“妖魔鬼怪乱正义,腾腾黑气锁京门”。此时,山西“红卫兵”运动越发不可收拾。8月19日,省城大、中学校师生两万余人在杏花岭体育场集会,批判副省长王中青。会后进行了游行示威。 8月20日,省城15万群众在五一广场举行“欢庆文化大革命大会”。省委、省人委、省军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湖南文史》2011,(12):28-28
1969年5月19日下午,在震耳欲聋的“毛主席万岁”欢呼声中,毛泽东身穿浅灰色的中山装从后台走到台前,向来自全国数省的军政干部招手致意。林彪手举语录本紧跟在毛泽东身后,着意造成一个“单星拱月”的模式。他是中共九大当选的党中央副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19.
1969年5月19日下午,在震耳欲聋的“毛主席万岁”欢呼声中,毛泽东身穿浅灰色的中山装从后台走到台前,向来自全国数省的军政干部招手致意。林彪手举语录本紧跟在毛泽东身后,着意造成一个“单星拱月”的模式。他是中共九大当选的党中央副主席,毛泽东的“接班人”,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20.
古曰:“诗言志”,作为20世纪巨人的毛泽东,他所创作的绝大多数诗篇都与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66年6月毛泽东写就的《七律·有所思》就是这样一首政治诗篇,它真切地透露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复杂运思。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已降临北京。月初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