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佛顶尊胜陀罗尼信仰,经幢盛行于中土大唐,流播五代、辽、宋、金。经幢造像为经幢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叙录了海宁安国寺唐会昌四年(844年)经幢所镌佛教造像,通过图像与经文的比照,初步考证其主体造像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与经文的变相,揭示了经幢崇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唐会昌六年道教度人经幢赵灵芝,张体义郑州市博物馆现存一座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经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所在地)。1974年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一起移至馆内收藏。这座经幢残损严重,仅存一幢身,由青石雕刻而成...  相似文献   

3.
《唐会昌二年铭经幢》是2002年追缴的倒卖文物,其原始来源信息简单模糊,含混不清。由经幢上所刻赞文及形制等,可归为墓幢的一种。经幢本身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为考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唐代的盛行及经幢的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经幢造像记信息丰富,反映了唐代尤重孝道文化的一种普遍社会形态。发愿文中"彭城郡刘士宁"的题名及出现的多个刘氏家族人名又为考证刘氏一支提供了族源信息。经幢底座刻乐舞图像,将未来世界所描述的乐舞思想与陀罗尼经信仰结合起来,准确地表达了建幢者祈愿亡亲能够往生极乐国土、尊享安宁的美好希翼。  相似文献   

4.
上海地区的唐代遗迹中,有一座屹立在松江县城内的石刻陀罗尼经幢。经幢残高9.3米,呈八角形。幢的台座、托座、束腰、檐盖各部分分别刻有卷云、海水、莲瓣纹饰和狮、龙、菩萨、天王诸相,结构谨严,气势雄大(见图)。这座经幢,最早见于宋《嘉禾志》。志中有"石幢"一条,下注:"望云桥南,此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7,(5)
2014年发现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幢,刻于武周圣历二年(699)二月十五日,是目前所见完整《陀罗尼经》幢中时间最早者。《陀罗尼经》在唐代有多个译本,并以出现石刻经幢的形制在全国各地广泛流布。经对勘发现,文水县圣历二年经幢所刻《陀罗尼经》的译本,是唐《开元释教录》中所记佛陀波利译本之别本——即佛陀波利、顺贞等所译经与地婆诃罗、志静所译咒的合本。这个没有在《大藏经》中独立呈现的唐代版本,其实是流传于宋、明二代的代表性版本。  相似文献   

6.
长兴县博物馆藏有一件大云寺唐代石经幢,上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书者为唐代书法名家胡季良。该经幢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唐代的经幢形制、佛教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20,(5)
正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老县城城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以及东西两侧禅房和配殿。原有钟楼和鼓楼已被毁,只剩"大明正德九年广昌县阁院寺钟楼"碑记。文殊殿前有两座石碑和两座陀罗尼经幢,石碑上分别是明嘉靖元年(1522)"广昌县阁院寺重修安禅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阁院寺并金粧施材善人……"。两座陀罗尼经幢分别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和辽应历十六年(966)。(1)在东侧厢房旁,悬挂一口  相似文献   

8.
《文博》2019,(6)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梵语陀罗尼经幢,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尼文化交流的象征,故多命名为"中尼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本文通过对经幢刊刻内容的分析,以为其当称作"梵文真言陀罗尼经幢",唐建中二年(781)刻立于大兴善寺,其性质和尼泊尔没有关联,而应该与不空碑同属于不空三藏卒后的礼仪纪念碑。  相似文献   

9.
200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李太屯道路改造建设中发现一座后周佛顶尊胜陀罗尼石经幢,经幢现藏于聊城市博物馆。经幢通高240厘米,为八面柱形,每面宽10·5厘米,高为103厘米。幢分4重。第一重为幢底,四面正方形座。座上有一覆莲形台,莲台共有覆莲八瓣。第图一经幢二重为八面幢柱,  相似文献   

10.
顶尊陀罗经幢原位于河北临城镇两口村崇福寺南大殿中,现存临城县文物保管所,修建于北宋嘉五年(1060)。本文对经幢所载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加以录文,并分析了经幢的建造缘起、北宋河北临城地区陀罗尼信仰的状况。此经幢为研究河北佛教史、文化史提供了又一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笔者陆续对豫北地区的新乡、汲县、温县和沁阳等四县的五座经幢进行了调查。这五座经幢中,有唐代的三座,即新乡县开元四年、开元十三年经幢,沁阳县开元十八年经幢;五代的两座,即温县天福二年幢和汲县开运二年经幢。这五座经幢现保存都较完整,均由幢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并对有关的一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供研究者参考。 新乡县开元四年经幢  相似文献   

12.
<正> 辽 僧义则造陀罗尼经幢 八面刻 前经后记 封崇寺赐紫僧觉悟造经幢 八面刻 前经 后记 正书 大宋甲辰秋七月(按记中 有宣和年语 此甲辰宣和六年也)行唐 东北一里本寺 宣和石幢 宣和七年 永清南新留大佛寺 燕山清胜寺慈慧大师塔幢 八面刻 前经 后记 正书 宣和七年二月十三日 京 师右安门外广恩寺 释善意造陀罗尼经幢 八面刻 先经后题 名 经正书兼梵书 题名正书 宣和七 年十一月十七日 涞水西北三十里东乐 平村天真观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故居出土的经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居易故居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物中,有石质残经幢。经笔考证,该经幢所刻为《佛顶尊胜陀罗尼》与《大悲心陀罗尼》,是白居易晚年书写,为研究白居易晚年的宗教信仰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 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唐天护城遗址的天护陀罗尼经幢,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幢高4.7米,全部用青石雕刻累积而成。幢座最下面为一方形石座,每边长1.35米、高0.15米,其上置一八角素面石盘,石盘上为一八角八面扁平石,海面龛内刻交足佛一躯,扁石上为一八角素面石盘,最上面置一圆形覆莲式石座。此为五层幢座。幢身为八角八面石柱,高1.38米,每面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首南〔南面〕上部阴刻“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十二字。未面经文后刻“大唐国镇州井陉县天护城东禅寺内有……开元十五年岁次丁卯十一月已亥朔八日建”等字,这段刻文为经幢的建造年代提供了确切纪年。幢身上面为雕刻华丽精致的七层幢顶。自下而上第一层为八角八面扁石,  相似文献   

15.
建于后唐的武安西营井陀罗尼经幢是河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因暴雨倒塌,2001年进行了修复。本文介绍了该经幢的基本情况,记述了在修复过程中对经幢的清理和复立加固步骤,并对此次修复的方案、措施谈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座唐中和五年(885年)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移至博物馆保存。经幢用多块青石雕砌组成,通体呈八棱形柱状,由幢座、幢身、盘盖、造像柱、幢盖等5部分组成,残高3.5米。幢座分上下两层。下层呈八棱形柱状,高0.26、每面宽0.35米(图一)。八个立面上各雕一壶门,内减地雕护法狮、  相似文献   

17.
北京房山县北郑村的一座辽塔,于1977年6月倒塌,在塔身中心,发现了辽代应历五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幢高3.2米,平面作八角形,由盖顶、身、基座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八面覆莲基座。幢身八面均刻楷书汉字经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陀罗尼真言并序、咒语及北郑邑人起建陀罗尼题记等。顶部由垂幔纹宝盖、长方八角形身、八坡瓦顶形檐、卷云纹托象征清净的莲花头顶组成。幢文纪年为:辽应历五年岁次乙卯肆  相似文献   

18.
毕丹紫玉 《文物春秋》2012,(4):61-63,80,1
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卢龙县城南,为八棱形多层式石质建筑,高10米,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幢身共分6层,现基本保存完好,底4层为石刻文字,上2层雕刻佛像,除第四层幢身为明万历年间所建外,其余为金代大定年间重修。本文对此经幢进行了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19.
佛顶尊胜陀罗尼造像经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原在沁阳市城西北20公里王范村兴隆寺旧址内。清道光五年《河内县志·金石志》载:“唐,王范村兴隆寺陀罗尼经幢。正书‘开元十八年正’,幢凡八面,每面十行,第八面止五行,每行四十三字,高四尺,每面广九寸,在河内县(今沁阳县)王范村。经文不录。‘开元十有八年,岁次庚午正月□□□建。’此系篆书。”另外,关于经幢的发现情况也有记载:“李生家骐来告,其村有古幢,字甚完美,未知岁月,亟令拓之。”并说:“兴隆寺,在王范村,寺外植唐开元石幢,制作宏丽,则此寺之大可知,今至存数楹耳,”由此也可推知兴隆寺在清道光五年时已遭大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无锡惠山寺石经幢位于锡惠公园“古华山门”之内侧.南为唐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北为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系仿唐幢建造,均为青石构件相叠而成.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镌有经文的幢身处于正中,其上、下各有九级.下面有束腰三级,下层为八边须弥山形束腰.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