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古斯特·倍倍尔曾经被长期贬为“中派”的首领。在一些历史著作中,倍倍尔晚年陷入了中派立场(常指1905年以后),似乎已是不容争辩、无可更改的定论。就是在六十年代初否定他属于中派之后,史学界对他还有某些片面性的批评。 中派是二十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中形成的以考茨基为代表的隐蔽的机会主义派别。它以“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为幌子,在基本立场上则倒向公开的机会主义。如列宁所说:中派是“口头上的革命家,实际上的改良主义者”,“暗藏的机会主义派”。如果把倍倍尔这样  相似文献   

2.
奥斯藤:我们再来看记录。在最后的指责中,李立三说,在我们的决议中区分了机会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他说。我们不懂在中国托洛茨基主义同取消派机会主义是一回事。当然,托洛茨基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都反对党;当然,两者都反对共产国际,并经常一起行动。但如果把托洛茨基分子和机会主义分子归为一类,那我们就会犯两个错误,即思想上的错误和策略上的错误。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反对他们,利用一些论据反对托洛茨基分子,利用另一些论据反对机会主义分子。  相似文献   

3.
考茨基主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种机会主义流派。研究考茨基主义不仅涉及到考茨基这个第二国际最大、最有影响的理论权威的个人评价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区分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多年来,国外出版了不少研究考茨基的著作。由于作者各有不同的立场,观点也极不相同。今天,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评价考茨基及考茨基主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总结国际共运发展中在战略和策略方面的革命经验,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价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爱尔福特纲领》(以下简称《纲领》),是国际共运史学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有人认为它“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绝口不谈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这是机会主义实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它实质是机会主义的纲领”;有人认为它“基本上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纲领”,主要缺点是回避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一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生,是在同帝国主义、各种反动派和机会主义者的激烈斗争中度过的.列宁主义是在同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在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列宁主义的特性,列宁主义的精华,就在于它的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性.列宁主义不但全部地复活了被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所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所磨灭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锋芒,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新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锋芒."  相似文献   

6.
孙哲  李昕 《黑龙江史志》2008,(16):90-91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著名的批判理论学派,他们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独立的社会批判范式和方法。本文在追述弗洛姆思想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其批判理论进行了批判继承,肯定了理论贡献,剖析了不足,并指出了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王素莉 《百年潮》2008,(5):59-63
1991年苏联解体后,叶利钦的激进自由主义改革使俄罗斯进入近十年社会动荡、危机频发的政治激进期。普京执掌政权后,以“新俄罗斯思想”整合社会价值理念,通过《政党法》规范政党秩序,竭力推进政局中派化。政治中派主义与可控多党制形成了俄罗斯特色的政党政治。“统一俄罗斯”党占绝对优势的国家杜马与梅德韦杰夫就任新总统,是“普京计划”得以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决定了俄罗斯未来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8.
日本战后派文学之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恰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之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不解之缘。战后派的开山祖野间宏,以《阴暗的图画》为起点的创作生涯,浸透了现代主义的情绪。他幼年接受佛教思想,是法国象征主义、纪德把他引入文学之门,在创作实践中,他选择地接受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手法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受过马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有它自己发展的历史的。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二十年当中,马克思主义每向前进一步,都是经过严重斗争的。这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半世纪—从一八四四年马克思主义形成到一八九五年恩格斯逝世;第二个半世纪——从一八九五年列宁从事革命活动起到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个半世纪——从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来考察反对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是个大题目。今天只能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1916年下半年布哈林和列宁在国家问题上一度出现过意见分歧和争论。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这场分歧一直有不同评价。从二十年代末联共(布)反“右倾”斗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意见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同机会主义(半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它揭示了布哈林“理论弱点的根源”。但是对有关材料的分析表明,这种评价至少是一种误解。当时存在于布哈林和列宁之间的分歧是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分歧,是在控讨马克思主义怎样看待国家这一问  相似文献   

11.
岳悦 《神州》2014,(12):12-16
基督教诺斯替派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重要的派别,受古希腊哲学影响极大。以诺斯替主义为教义基础的诺斯替教派和基督教正统派在对神的认识、获得救赎的方式、道德观、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教派组织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两派不可调和,也使得正统派战胜了诺斯替派。但诺斯替主义仍然存在。正统基督派和诺斯替派都对西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深入了解两派的差异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书架上有一部法国社会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著作《法国当代史:身份与变化》。它谈不上是法国史学的伟大著作,但由于它由七位具有法国共产党背景和马克思主义色彩的史学家集体撰写,而且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较为系统地阐述法国近现代史,这就给我们了解法国80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也使我们对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法国“新史学”的浪潮中遭遇的困境和他们的坚持有了重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第二国际(一八八九——一九一四年)成立九十周年。在筹建第二国际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者取得胜利,不让以法国的可能派和英国的海德门派为代表的机会主义者篡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恩格斯全力以赴投入了战斗,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永春 《安徽史学》2006,35(2):87-96
胡适、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一场关于实验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方法和社 会改造道路的争论,也可说是"少年中国学会"内原有的社会主义与由会外输入的实验主义之间的争论.胡适的实验主义宣传,对学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学会中原本反对空谈主义,主张从事社会事业和社会活动的会员形成了所谓"问题与主义"派.而围绕着<少年中国>月刊文字方针而展开的"学理与主义"之争,并非人们所说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范式转换,而是学会自由研究与预备主义的表现与结果.在导致学会分化的共同主义之争中,胡适及学会内的"问题与主义"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曹源源 《神州》2012,(15):89
《哥达纲领批判》是1875年马克思根据当时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写下的著作,这部思想名作在对拉萨尔机会主义进行系统批判的同时,更是详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的基本思想,并构想了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理论。这套分配理论虽然在当时和当下看都带有理想的色彩,但是它的理论精神和基本原则对于现实社会的分配理论,尤其是构建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腾飞 《安徽史学》2023,(5):160-168
在阅读史的视角下,五四时期学界对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术现象。新文化派从思想革命的角度强调它的革命性意义;东方文化派从非理性主义的角度批评胡适轻视人生观问题;学衡派从中国文化出发批评胡适的疑古与诋孔。实际上,《中国哲学史大纲》的阅读与反响深深地与五四时期的中西文化争论纠结在一起。文化观的差异导致它的学术反响也呈现出复调性。更为重要的是,围绕《中国哲学史大纲》的不同声音,不仅揭示了文化观念的差异性,更凸显了著作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刘峰 《世界历史》2020,(1):15-27,I0002,I0003
近代日本侵略统治伪满的思想与政策并非铁板一块,它至少存在着两个派系:既有利用“以满制满”、自治主义为手段的“自治派”,也有追求中央集权、统制主义的“统制派”。前者倾向于自下而上的自治主义,不断在地方上推进“县自治”与“保甲制”,以图在“自治”的名义下利用华人对各地展开实际操控并向上层扩大;而后者则倾向于自上而下的统制主义,期望削弱地方的权能,构建并强化“总务厅中心主义”等中央集权性政策,将伪满彻底地属国化、殖民地化。两者之间既有摩擦,也有配合,共同统一在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奴役东北人民的大目标之下。  相似文献   

18.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是现代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在印度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应给予基本肯定。但过去的有关论著大都基本上予以否定,其主要理由是:“甘地鼓吹的‘非暴力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代表着民族解放运动中两条完全对立的道路。”“所谓非暴力实质上就是放弃斗争”,它“阻碍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条极其有害的道路,是与十月革命后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取得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凶恶敌人。认真研究国家主义派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活动,充分揭露它的反革命面目,对于打击敌人,教育人民,丰富党史、现代史教学内容,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倾向作斗争,都很有教育意义。一国家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五四以前就在中国出现了,五四以后逐渐形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