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小萌 《文献》2006,194(2):31-48
有清一代,八旗(首先是满洲旗人)世家大族素有修谱的传统.在历经百年来岁月沧桑、社会动荡尤其"文革"浩劫后,旗人谱书存世者依旧不少.日本学者多贺秋五郎潜心研究中国宗谱30年,在《中国宗谱的研究》中,他把旗人谱书纳入"东北谱",下分汉人谱(居住东北的汉军和汉人)、满人谱(居住东北、北京、华中)、蒙人谱(居住东北、北京)①.近20年来,东北旗人谱书受到中国学者的重视,仅对吉林、辽宁两省的不完全调查,就发现500部以上.有人据此估计,存世总数超过千部.同时陆续出版了一批研究成果②.相形之下,对北京旗人谱书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历史·魏晋南北朝》一书以外族自觉、外部势力反过来影响中国的视角对这段动荡的历史进行研究,强调胡族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南方的“蛮族”在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草原帝国》以游牧民族在欧亚大草原上的迁徙为主线,串连起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互动的历史画卷.两部著作的作者分别来自于日本和法国,皆为外国史学家,且不同于国人著史以“汉人”与“汉人王朝”为中心的传统.因此分析两部著述的特点,对比东西方学者之间著史的异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元代京兆贺氏与其他汉人官僚家族仕宦之比较吴海涛京兆贺氏是元代至为特殊的一个汉人世家。然迄今为止,笔者尚未发现有对此家族进行专题研究的著述。因此,笔者试着将京兆贺氏家族与元代前期其他汉人官僚家族的仕宦情况加以比较。从蒙元时代特色去观察贺氏家族的兴盛,将...  相似文献   

4.
吕建昌  费琼琼 《四川文物》2008,(1):49-53,F0002
凤纹是两汉玉器中重要的装饰纹样,反映了汉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价值取向.汉代玉凤的文化内涵中既有原始文化的孑遗,更有汉人的创新和发展.汉代玉凤的五大文化意蕴与当时的"贵玉"、"崇凤"的观念相一致,体现了汉人在"玉"和"凤"两大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既尊重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创新精神,为中国汉以后凤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二战结束前蒙古社会关系实态调查资料集成》~((1))(以下简称"《资料集》")于2013年10月由日本近现代资料刊行会出版,全部为日文,监修者是日本滋贺县立大学孛尔只斤·布仁赛音副教授。《资料集》分2部,共11卷。第1部为"非开放蒙地调查报告",第2部为"开放蒙地调查报告"。开放蒙地,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清政府将内蒙古的土地(蒙地)向汉人农民开放,鼓励其到内蒙古开垦耕种,并在汉人移民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厅、县等行政机构,加以管理,以期达到移民实边的  相似文献   

6.
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宁远、锦州等役的失利 ,皇太极深刻认识到红夷大炮的威力 ,遂积极起用汉人铸炮、操炮 ,终于在天聪年间成功铸成“天助威大将军”炮。在同明军作战及制造和使用红夷大炮的过程中 ,皇太极创建了八旗汉军 ,不仅每役所动员的红夷大炮均已超过明军 ,并开创出以汉人炮兵与满蒙步骑兵协同作战的卓越战术。清军在入关前夕所铸成的“神威大将军”炮 ,其品质已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在中国带动了一场影响深广的军事革命。  相似文献   

7.
汉人对西夏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传统史料记载的缺失,造成西夏汉人研究或恐难以延展,但近些年来新出土资料中却保留着大量西夏汉人信息,为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提供了可能。本文从西夏后族中的汉人、汉官和汉僧三个方面,就学界对西夏汉人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回顾,兼作评议,以推动学界对西夏汉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谷梁作》是《春秋》三传之一,在儒家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晋范宁说:“《谷梁》清而婉.”唐啖助说:“《谷梁》意深”,对《谷梁传》所反映的儒家思想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我们在整理古籍的工作中,对于这样一部儒家的著作,不能不给予充分的注意.但是在近代,有些学者出来贬低《谷梁传》的价值,说它是一部汉人编造的伪古文,在史学界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辨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立大金、营建中都的女真族在金中都时期,被包围于文明程度和总体人数均远远超过自身的异族的汪洋大海之中,为适应新情况,行使统治权,只能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如饥似渴地于中原文化中汲取营养.截至到金朝,女真人是曾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中文化程度最高、进步速度最快的北方少数民族.蒙古灭金以后,将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列入广义的“汉人”之内,即说明他们与当地汉人已基本趋同.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大势终难阻挡.至有清一代,以女真后裔为主体的满族上下学习中原文化蔚然成风,数十年间,即基本完成了知识主体的转换.辛亥鼎覆、共和肇基后,中华诸族整体认同感空前加强,遂有民国“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举.自此,中华民族以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登上历史舞台,必将前程似锦,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0.
正某一年在北京呆了半年,有一次乘公交车从西三环路过,听到车里喇叭报站名"公主坟到了",很是奇怪:这里四周都是高楼大厦,哪里有坟?同行者是北京人,似乎对当地的历史比较了解,他告诉我说这个地方在清朝的时候的确埋过一个公主,而且还是汉人公主。清朝是满族建立的,他们的公主应该都是满人,怎么可能有汉人公主?后来查资料还真找到了"公主坟埋了个汉人公主"的说法,只不过后来弄明白那只是个传说。  相似文献   

11.
努尔哈赤在起兵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对汉人实行"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的政策:即对据城不降的汉人实行野蛮、残忍的屠杀政策;对归降的汉人实行"恩养"政策,并以严法打击女真人侵犯汉人生命、财物和妇女贞洁等事件。在"恩养"的同时,汉人也被吸纳到后金的政权建设之中,承担起地方治理、教习"军令法纪"和传播中原文化的责任,随之而来的则是中原文化中"孝悌"之道、为政以德和惩恶扬善对努尔哈赤等女真人的影响。而随着女真人对中原文化认同的加深,民族之间的整合也在曲折中前进。  相似文献   

12.
春杏 《文史月刊》2011,(7):72-72
曾国是清史上最有权势的汉人之一,他位列三公,拜相封侯,可谓显赫一时。然而,出身贫寒的他深知“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一生厉行勤俭节约,从不浪费。  相似文献   

13.
很早以前,有一个苗族孤儿,九岁便失去了双亲。爹妈生前十分贫穷,死后没给他留下什么财产。他找不到别的活路,只好出去讨饭度日。大家看他什么都没有,就叫他扎启布。久而久之,他的真实姓名被人们遗忘了,扎启布成了他的名字。有一天,扎启布讨饭讨到一家汉人家门口,主人见他憨厚诚实,体格健壮,就对他说:“扎启布啊,我看你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日子实在不好过。要是你愿意的话,今后就不要去讨饭了,到我家帮我放牛如何?”扎启布答应了,从此就天天帮那家汉人放牛。  相似文献   

14.
他是武侠小说大家,获得普通民众、影视界、学术界以至最高学府的认同和崇拜,15部洋洋大作,几千万汪洋恣肆文字,被誉为"东方大仲马"  相似文献   

15.
后金在进入辽沈地区以后,面临着本民族文化将受到辽沈地区汉文化的冲击.作为满族最高统治者,皇太极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对待汉族人民,如何处理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汉人居住为主体的地区应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才能尽快地使落后的满族步入封建社会?通过多年的经验,皇太极最终选择吸收汉文化,其根本原因是来自于满族与大清帝国自身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乐浪郡是西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在朝鲜半岛设置的汉代殖民地,王莽新及东汉、魏、晋诸王朝也相继承,直到西晋末年313年灭亡,共约420年,作为半岛上汉人势力的一个大据点而存续下去。这期间,3世纪初在乐浪郡的南方分置了带方郡,韩族、秽族、直至海东的倭人都知道汉人的威势。在远离中央权力的边地,420年这么长的时间,汉人的统治是不可能一贯安泰的。早在1世纪前后,高句丽和秽族就开始不断骚动,在中国王朝交替的混乱时期,势必要出现原住民对汉人统治的激烈反抗。本文着眼于半岛原住民的反抗,在考证乐浪、带方郡历史的同时,也追寻一下与这二郡的兴亡共命运的汉人的去向。  相似文献   

17.
清朝康熙年间,山西上党地区有一位著名学者,名叫陈廷敬,深得康熙皇帝器重。他一生官运亨通,从中进士初任会试同考官到文渊阁大学士,一直在清政府中央机构任职。除兵部外,还担任过吏、户、礼、刑、工五部的最高领导职务,是编纂我国第一部大型字典《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康熙皇帝多次赐书给他,表扬他的功绩。他也确实不愧是清初政坛上的一位显赫人物。  相似文献   

18.
<正> 元朝有所谓四等人制度,其第三、四等分别称为“汉人”和“南人”。“汉人”系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高丽人以及较早为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人也属汉人的范畴;“南人”则指原南宋境内各族人(主要是汉族人)。“汉人”、“南人”之称本起自金人,唯其具体含义与元人颇有出入。  相似文献   

19.
《华夏人文地理》2013,(5):38-40
公元3世纪早期,长城两侧汉人和匈奴人之间的战事不断,随后的战争中,特别在公元5世纪,进攻和防守激烈和残忍的程度愈演愈烈,因而攻守装备也越来越精湛。同时,长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汉人被游牧民统治,汉人的长城为游牧民族利用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正隋末时期曾有一名善友来到太原南面的柳林庄(今小店区东柳林村)永旺寺入住修法。到唐代成为高僧并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空王佛。他的佛教生涯从永旺寺起始,他就是在太原乃至晋中一带广为传颂和崇拜的空王佛——田志超。他是汉人成佛第一人,也是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他在介休绵山坐化后以包骨真身供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