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铜版画作为外来画种于明万历年传入我国,但明代尚未有制作。清代内府刊刻的铜版画始于康熙五十二年,终于道光年间。清宫铜版画不仅开中国这一画种之先河,且以其工程浩大、镌刻精细、印刷考究在版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往的研究者多侧重于其艺术风格的研究,对其创作过程、年代、品种数量、作者、工艺等较少涉及。本文以相关的文献档案和实物资料为依据,就清内府出资刊刻的铜版画的数量、版本、刻工等问题一一考述。  相似文献   

2.
胡卫平 《旅游纵览》2013,(4):257-258
绝版套色木刻独到的技法可以说是版画中的一种新形式,它的出现促进了版画的形式多样,丰富了油印套色木刻的表现形式,打开了版画新的通道突破了传统套色木刻的一些限制,将传统的多版印刷浓缩在一块板子上完成。"它将油印套色木刻的制作推向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方式,它改变了从事这种版画的人的创作方式,将那些相对不动的设计变成了一种运动式的创作方式"。使创作的全过程成为充满激情的试验,画家可以最大的主动投入,在难以预料和难以控制的态势中,在偶然的机遇中捕捉各种奇特的突发效果,它更于现代艺术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铜版画是产生于欧洲的版画品种,因其使用金属铜版作为印制作品的底版,故名。它出现于公元十五世纪,作品多风格细腻,制作讲究精工,是比较名贵的画种。二百多年前,在中国清朝的宫廷中也曾出现过铜版画。它在中国的流传,与公元十六世纪以来欧洲天主教传教士的东来是分不开的。这些欧洲的传教十将西方的科学文化介绍到中国,其中也包括铜版画。  相似文献   

4.
铜版画在欧洲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因其所用的金属材料以铜为主,故名铜版画,在欧洲一直视为一种名贵的版画。早期铜版画主要的制作方法是,在光滑平整的铜版上先涂一层防腐蚀的蜡,然后用刀或针刻划出画面形象,再用酸性的腐蚀液腐蚀,经过刻划的地方,形成凹线,在凹线内填入油  相似文献   

5.
黄雅玲 《攀登》2009,28(3):98-100
本文从西方铜版画艺术在明清时期传入中国引发的西画东渐入手,分析了西方铜版画在华从传播到出版的历程,最终揭示了外来文化艺术熔融于中国社会的关键所在:即必须建立在适合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
清康熙年间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及避暑山庄铜版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教士马国贤是清康熙年间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是中国园林西传的先驱人物。他曾在中国宫廷服务13年,将西方的铜版技术传入中国,为康熙皇帝制作了避暑山庄铜版画。后来,他把避署山庄铜版画带回欧洲,使中国园林的图像资料第一次进入欧洲并在欧洲传播,推动了欧洲特别是英国园林设计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文物》2016,(5)
正《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其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中国古代戏曲名著。明清两代配有插图的刻本流传很多,但在套色彩印中,构图和雕刻都到达一定高度的,当为明闵齐伋所刻套色水印《西厢记》,其艺术价值独领风骚。文物出版社用传统木刻水印传统技艺,重现了明闵齐伋刻套色《西厢记》图册的神  相似文献   

8.
臧树野 《东方收藏》2022,(7):126-128
丢勒的创作受到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和人文科学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时常带有理性的色彩,注重人的价值和精神表达,他将透视解剖学运用在画中,清晰地勾画出人体比例和肌肉骨骼。他的铜版画作品体现了扎实的素描基础,并体现出他对艺术的追求。丢勒的铜版画作品更是对巴尔德·比哈姆、莱丁、伦勃朗的绘画方式,以及18世纪晚期朗西斯科·戈雅发明的飞尘技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媛 《收藏家》2013,(10):69-73
古籍中有一个特殊的种类——套印本。套印即套色印刷,是指将同一页书雕刻多块书版,再用不同的颜色分别涂在不同的雕版上,并分次刷印于同一页面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书页,常见的有朱墨两色套印、以及三色、四色和五色套印。我国不但是最先发明印刷术的国家,而且也是最先发明和使用套色印刷的国家。套色印刷,变单色为多色,在雕版印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禄山 《南方文物》2009,(1):156-156
画刊仅为横长方一张,单面印画,横幅分三版,红蓝套色印刷。幅度纵35厘米,横60厘米。  相似文献   

11.
铜版印本《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经折装,一册,一图一诗。图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铜版印刷,诗文为清代名臣王曾期墨书,黄绫封面,三十六开,版心,纵30厘米,横26.5厘米,开本,纵40厘米,横40厘米。铜版画对我国来说属外来画种。但作为金属的铸造和镌刻技术早在我国殷周时  相似文献   

12.
铜版画《平定伊犁回部战图》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型战争组画,它再现了清乾隆时期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和天山南路维吾尔大小和卓部叛乱的战争的场面,对研究当时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兵马阵式、攻防设施、作战方式、后勤供给、军事地理等战争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雕版印刷术创始于隋唐时期甚至更早,虽然宋代人毕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活字印刷,但雕版印刷仍作为中国古代印制书籍的最主流的技术方法长期应用于书籍印制过程中。雕版印刷在经历宋、元、明时期的蓬勃发展,至明代中后期,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在此期间,又在单版单色印刷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一些刷印新技术,如单版套色、多版套色、饾版、拱花等版印新技术的应用,极大  相似文献   

14.
清代共设四个皇家织造局,分别为江南三织造和京内织染局,负责生产宫廷礼仪、生活、赏赐和贸易用的纺织品。经历清初重建和发展,最晚至乾隆时期,南北织局已形成各自生产的特色。仅染色技术而论,江南三织造使用染料种类较多,染色方法不拘一格,色谱丰富;而京内织染局从乾隆至道光时期则采用固定的染色方案,仅使用10种染料5种助剂,复杂的颜色通常使用套色的方法获得,色谱明确。南北织局的染色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种情况与管理体制和地域技术体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索穷 《中国西藏》2006,(2):62-65
作为地区性的流通货币,藏钞最早出现于1913年。24 年后(即1937年),经西藏地方政府摄政王热振活佛批准,用铁模雕刻版机械印刷藏钞一百两纸币。 1949年,经摄政达扎批准,开始印刷藏钞二十五两的套色纸币。经考证,这两种纸币的设计者都是当时的著名工艺美术大师仲多·格桑罗布。  相似文献   

16.
梁颖 《收藏家》2008,(2):36-40
明代书籍的套色印刷,在天启、万历年间已经成熟,著名的吴兴闵、凌刻套印本就是其代表之作。至于套印的笺纸,则为数不多。本文第一章图6明人手札上的配剑图案,剑身为黑色,布巾和系带为红色,是一个较早的例子。进入清代以后,套印得到了大规模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版画艺苑中,清代内府刊刻的铜板画,镌刻之精细、刷印装璜之考究、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在中国及世界版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清内府刊刻的铜版画属奉赐制品,印刷数量有限多为宫廷园囿陈设物品,外界流传较少整套作品鲜为一见。而且各种书目如清内府编辑《萝图荟萃》、《石渠宝笈续编》、民国年间故宫编辑的《故宫善本书目》、《故宫普通书目》近年出版的《清代内府刻书目录解题》、《台湾故宫善本书目》及其它类目录,对清内府刊刻的铜版画品种数量等著录都不尽详。有些作品未见著录。有关研究印刷史、绘画史、版画史论及铜板画时  相似文献   

18.
<正>花钱源于汉代,是人们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花钱中的铭文和图像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神话故事。其丰富多彩的纹饰文化和铭文文化,可以说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可从中看到各时期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容,同样也可以看出它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因此,对花钱的研究,其实也是探索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清康熙年间,一名曾在清宫做王室翻译和宫廷画师13年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etteo Ripa),受命铸造了刻画有"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的铜版画,并带回欧洲向处于启蒙运动的西方世界展现了来自东方的园林文化独特内涵与艺术魅力~(1)。18-19世纪是我国传统园林建设的鼎盛期,避暑山庄等景观园林建设既是"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20.
桃花坞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凌波桃花坞位于江南水乡名城——江苏苏州阊门内。桃花坞自明代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齐名。桃花坞木版年画无论在内容、构图、雕版、套色等各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