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8年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寻找就业机会;城乡分割体制逐渐被打破,国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放宽了城镇对农民的户籍限制,自由流动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们国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在农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下,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剩余,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拉大了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差距,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成为了当前的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主要从了农民的自发转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及就政府介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结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对农民收入增加途径的讨论,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偏低的原因的分析,得出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提高其工资性收入的最有效的途径结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目前,中国农村1.5亿的富余劳动力急需转移、安排就业,但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众多,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随着国家工业深化、产业结构演变升级过程的必然现象,也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模式,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订单培训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和就业的指向性,可以使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是实现农民转移就业的最佳途径开展农村劳动力订单转移培训,培训机构或学校和合作企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抓好实施培训主要环节的工作,使订单培训对农民、企业、培训机构或学校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7.
杜雁平 《沧桑》2009,(4):127-129
本文从社会分层角度分析农民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并认为制度性的障碍对这种弱势地位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事实上也是在制度性障碍面前占有不平等的社会资源的表现,对这种制度性障碍的修正需要遵循帕累托改进理论解释,维护农民权益的同时,使得社会利益得以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李丽南  温薇 《神州》2011,(7):122-12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日益呈现出的严峻性也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和全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李丽南  温薇 《神州》2011,(14):12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日益呈现出的严峻性也不可避免地摆在我们面前。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和全市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加快青海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忠良 《攀登》2004,23(3):87-89
文中分析了青海省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元化、市场化、非集中化、流动性特征,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风险多元化、复杂化,社会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认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风险,深刻解析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风险存在的深层原因,以深入探寻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风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白东 《沧桑》2010,(3):64-65,201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增收的关键就是就业。我国由于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且大中城市容纳力有限,致使大部分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可能都到大中城市就业,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进而合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便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渠道,这也正是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顾泉 《黑龙江史志》2013,(23):326-327
大学城建设是在我国城镇化步伐中较为典型的建设项目,随着大学城的建设的迈进,处在其周边的城市边缘地区也逐渐发生变化,附近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明显变化,农村劳动力亦从农业中转移出来。本文以花溪大学城建设发展状况为例,分析研究大学城建设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的作用,并对如何有效发挥大学城的辐射效应从而带动周边城市边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4.
林志清 《神州》2012,(8):235-235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其中一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在一系列因素的促使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这对于解决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转移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文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是云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之一,在积极推进文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同样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文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很难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从文山少数民族地区背景入手,指出当前文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出路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是云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之一,在积极推进文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同样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文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很难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本文从文山少数民族地区背景八手,指出当前文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状,并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出路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历史悠久,英国政府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国家干预的做法,摸索出从惩罚、济民、移民,到“济身”、创造就业机会和福利国家的一套做法,成功地解决了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国又主动积极地创造剩余劳动力,使他们向工业和其他非农业部门转移。尽管在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并且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但是英国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问题,为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彭荣胜  覃成林 《人文地理》2007,22(3):42-46,17
本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地区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农村人口数量大,农村劳动力相对于耕地大量过剩,这是世界各国不能比拟的。因此,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及转移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墨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及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张小雷  雷军  董雯 《人文地理》2010,25(2):134-139
近年来,南疆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在分析墨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根据2007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和2002年以来墨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多层次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探讨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宏观层面上,农村基本经济指标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密切;微观层面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驱动力按强弱依次为家庭人口数、是否为低收入户、在读学生数、户均可耕地面积等。最后得出结论,新疆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农村内部,来自城镇的拉力作用不明显,而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摩擦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