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耶秦简是21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其学术价值足以与敦煌文献、甲骨卜辞媲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里耶秦简选释》对已经公开发表的30余枚简牍进行了文字隶定、标点注释。本文正其误、补其缺,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中国出土的秦简不到2000枚,而今年6月龙山里耶占城出土了楚简10余枚和秦简30000余枚。秦简的出土为研究秦史提供了里程碑式的珍贵材料,秦简的出土震惊了全国。  相似文献   

3.
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2002年5月至6月,湖南省龙山县里耶战国古城一号井出土了大批文物,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其中的36000余枚简牍。简牍的清洗保护工作正在进行中。本文择取部分简牍材料公布,并做了初步考证、注释。  相似文献   

4.
《里耶秦简》第一卷出版后,众多学者对里耶秦简已有很好的考释,但仍有部分问题没有解决。本文针对里耶秦简提出几则意见,如里耶秦简中的"史"与"吏"字多次释读有误,在8-201号简的"充戍"的释读上重新进行了理解。通过对8-206号简释读,疑秦朝就出现了"马足下"敬词,对里耶秦简中部分释读有误的字进行改释。  相似文献   

5.
明代胡应麟藏书处名“二酉山房”,“二酉”为藏书处代称,指湖南辰州之大、小酉山。相传此处石穴中有秦人藏书千卷,梁湘东王曾于此访“酉阳逸典”。里耶秦简的出土证明了此传说有充足根据。前代酉阳属四川境,里耶出土秦简,证明酉阳正宜指酉水流域,不应只局限于辰州。  相似文献   

6.
2002年5月至6月,湖南龙山里耶古城一号井出土了大批简牍,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其中,简8-134史料价值颇高,弥足珍贵,其涉及秦代湘西地方经济生活、地方行政管理、中央统治等社会状况。然学术界对于该简存在较多分歧意见,现尝试就该简(以《里耶秦简牍校释(一)》为版),以文献资料为依据,就简文中关于"迁陵公船"存疑之处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里耶秦简“守”和“守丞”释义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相互参照和分析,本文认为里耶秦简中县的“守”、“丞”和“守丞”含义不同,它们分别为代理县今、县丞和代理县丞;而迁陵县和阳陵县频繁更换县的代理官员的原因是:(一)县的官员参加战争,(二)县的官员去世、生病以及短期离开官署。里耶秦简也说明了秦朝“守官”制度的完备。本文还对里耶秦简中其他一些称谓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
武汉大学陈伟教授领衔主编的《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以下简称《校释》),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秦简牍的综合整理与研究”系列成果之一,2012年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里耶秦简是近年来中国简牍的重大发现之一,就史料价值而言,可以说对于研究秦代历史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经过残简拼合及相关考释,本文复原了里耶秦简中的一份"缭可逃亡"文书。该文书记录秦迁陵县士卒缭可逃亡后,由"校长"呈报县廷核验此事的相关信息。案中,缭可以"道亡"方式逃脱,并随身携带了诸多衣食、兵器,其逃亡后"恐为盗贼",具有秦代逃亡犯罪的典型特征。这些信息与里耶秦简中的"课志"、"徒簿"、"法律"、"统计"类文书中其他关于徒隶、吏卒逃亡的记录一起,说明秦迁陵县曾存在大规模的刑徒逃亡情况,而该县对逃亡犯罪的抑制效果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10.
里耶秦简赀赎文书所见阳陵地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龙山里耶战国——秦代古城一号井发掘简报》公布了简牍35枚①;《湘西里耶秦代简牍选释》公布了简牍37枚②。其中《简报》(9)984为《选释》所无;而前者无(16)1、(16)2、(16)3三枚简。故现已公布不重复的简文共计38条。地名“阳陵”在已公布的38条简文中原认为出现了60次,其中有59次出现在“追讨戍卒赀赎钱”的文书中。唯一例外的一件见于J1(16)5背面。晏昌贵、钟炜《里耶秦简牍所见阳陵考》认为该简释文“还有待进一步考察”③。其实,参照简J1(8)157“卅二年正月戊寅朔甲午,启陵乡夫敢言之:成里典、启陵邮人缺,除士五(伍)成里匄、成,[…  相似文献   

11.
里耶秦简中大部分是秦代地方的行政文书,为我们考察文书的运作形态提供了根据。从已经公布的简牍来看,秦代文书的运作形态十分规范。撰写公文由专门的书佐承担,并且要在背面左下角以"某手"的形式签署,此人即为始发公文的责任者。在中间每一步处理环节书写完毕都要紧接着处理意见签写其责任者的名,同样是以"某手"的形式。公文在抄写副本时也要将这些署名照录。收到文书后由责任者发阅,根据公文内容判断是否需要回复或转发。如果不需要,就直接在原简背面最左边写下收文记录并署名"某手"。如果需要回复或转发,就要另制作一份抄件副本,将来文内容抄于其上,并且将原文件的责任人署名照录于副本的同一位置,然后在背面左起第一行写下记录,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再把来文的原件交给上级处理。在文书运作中,文书的性质也随着"传""别书"而发生变化。对于"某手"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书写者的签名,而应是文书的责任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6月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即1号井,简称J1)中发掘出36000余枚秦简(约20余万字),为历次秦简出土之最。在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载本甚单薄,故里耶秦简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被誉为“继兵马俑之后又一惊世发现”①,有论者以为其价值“堪可与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书相媲美”。②同年7月底,在长沙举办了里耶简牍论证会(“湘西里耶秦简学术研讨会”),多位专家与会,李学勤、朱凤瀚、张忠培、吴荣曾等先生对里耶秦简的的主体性质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总体估价,③这对里耶秦简的研究起到了前导性作用。由于所公布的资料不多…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共龙山县委、龙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里耶古城·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7—19日在里耶秦简出土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和龙山县城两地顺利召开,来自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日、韩等国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里耶古城发现的意义、里耶秦简研究、秦代考古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兹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4.
里耶秦简释义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比较,里耶秦简和张家山汉简县之“守”、“丞”、“守丞”的职权范围和职责内容不同;查历史文献有关记载与里耶秦简所记官制实际大相径庭;从里耶秦简本身文例分析:县之“守”、“丞”、“守丞”互见、无别。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1.里耶简文县之“守”、“丞”、“守丞”涵义相同,义指“官长”;2.秦时县一级官长“守”、“丞”或“守丞”即行“县令、长”之实,却无“县令、长”之名。文章还针对里耶简文其他一些句读、注释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
里耶秦简所见的阳陵与迁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里耶秦简牍中有关阳陵、迁陵的文书记载与传世文献、考古发现相结合,考订这两个秦县的沿革与地望,并着重分析阳陵县的起源、地望和迁陵县的乡里结构等问题,指出:目前关于里耶简中阳陵地望的两种说法,均不能与传世文献完全吻合,我们认为此县既不属洞庭郡管辖,也不应在关中地区;由此提出另一假设:里耶秦简中阳陵县的前身即见于包山楚简之“阳陵”,为郑国故地,后属于楚,当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迁陵即今里耶古城,但非洞庭郡治所;迁陵县下辖乡,乡下辖里,与包山楚简所见县辖里的结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传统观点认为约今湖南范围在秦代存在着长沙、黔中二郡,里耶秦简的出土,证实存在的是洞庭、苍梧二郡。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并就洞庭郡与后世史家所持的长沙、黔中二郡的关系以及洞庭郡郡治所在,同陈伟先生、王焕林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随之出现的行政管理手段的变化使公文的数量大幅增加,公文的应用也更加普遍,成为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最主要载体。从里耶秦简和睡虎地秦简来看,秦时公文的分类详细、用语固定,不但设立了传送公文的专职机构——邮,为保障文书安全与准时的递达,还制订了规范文书传送的法律——《行书律》,并设有专门保管往来文书的机构——书府,说明秦的公文制度已经非常成熟。  相似文献   

18.
秦汉史研究的三次高峰都缘于新资料的发现:第一个高峰是居延汉简,第二个高峰是云梦秦简,目前正在高歌猛进的第三个高峰则是因为张家山汉简、长沙走马楼吴简、里耶秦简的问世,其中里耶秦简还在整理中,走马楼吴简主要是吴国初年的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9.
里耶秦简8-657号简记载了"琅邪郡尉徙治"的相关内容,根据秦历谱、干支纪日、秦代信息传递速度和里耶秦简8-657简的内容,可以推断出8-657号简"琅邪郡尉徙治"的发文年月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五月,此时尚无即墨郡。秦在灭齐之初,根据齐国疆域沿革和山川形势设齐、琅邪二郡。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后分琅邪郡置即墨郡,琅邪郡尉徙治即墨和即墨郡的设置与秦始皇东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朱红林 《华夏考古》2007,(2):112-117
本文把里耶秦简中有关"金布"的史料与《周礼》中的相关记载作了比较研究,发现里耶秦简的记载与《周礼》之间在史料上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里耶秦简的记载更加制度化,更加细致,而《周礼》的记载则显得比较简略、分散,比较原始.这一研究,不但有利于对《周礼》史料的理解,而且对战国到秦汉社会制度的发展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