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4—1918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为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相对的削弱了,加以正常贸易关系的中断和军事订货的增加,因此,在战争和战后初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资本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作用,也不同程度的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同战后加强了的帝国主义者的控制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地激化起来,同时随着民族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摆脱政治压迫和经济束缚而发动的一场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各种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福州金融业仍旧延续了鸦片战争以来金融业发展的格局,依然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  相似文献   

3.
遇见国葬     
自吴哥踏风和尘土而来,我去往湖与河的交汇处:金边。它曾是中南半岛上“最可爱的殖民地之都”,20年代被称为法属印度支那的“亚洲珍珠”。  相似文献   

4.
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中外史学界争论了五十多年,迄今对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学术问题,仍然意见分歧,众说纷纭。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的出发点,日本资本主义以此为起点而被大力扶植,并且正当亚洲许多国家先后都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的时候,唯独日本因明治维新而得以保持民族独立。正象列宁说的:“…在亚洲只有日本,也就是说,只有这个独立的民族国家才造成了能够充分发展商品生产、能够最自由、广泛、迅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日本究竟怎样从一个落后的封建社会变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本文试图以中国戊戌变法为例,略作对比分析,粗浅剖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实  相似文献   

5.
旧中国的海关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是以一种特别的、畸形的形态存在着的国家机器。关于它的性质,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殖民地性质”的海关,因为它的最高领导(总税务司)和主要骨干都是洋人,是一个洋人领导和主宰的海关。有的认为属于半殖民地性质,因为外籍总税务司的任兔、全国性海关主要法规还是由清政府或国民政府对外颁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阶级分析的方法。毛泽东同志说:“派别是阶级的一翼”。所以,要了解现代党派关系的变化,必须从阶级分析开始。现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国际帝国主义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而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则处于被压抑的地位,所以具有两面性,它的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  相似文献   

7.
在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破中国和日本“闭关”、“锁国”状态的前后,这两个国家曾有着许多相似或共同之处。内部,它们都处在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正在逐步发展;外部,它们都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危机,并先后开始踏上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力图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取替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以达到外御列强,内建民国目标的一场伟大革命运动。作为一场规模空前的革命运动,其革命纲领是它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众所周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辛亥革命的纲领,但也有学者在其著述中将这十六字纲领中的第三句“创立民国”改为“建立民国”。那么,这两句中一字之差因何而成,其间孰是孰非,有什么内在关联,笔者拟对此进行一番探究,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持“创立民国”观点的主要见诸于胡绳:…  相似文献   

9.
“殖民统治后果与当今发展中国家”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云 《世界历史》2001,(2):125-126
长期的殖民统治对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现为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影响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2000年11月28日,“殖民统治后果与当今发展中国家”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0.
《江华条约》与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华条约》是日本逼迫朝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不仅是朝鲜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起点,同时也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起点。日本通过该约第一款,否定中朝之间传统的宗藩关系,为其逐步吞并朝鲜并挑起侵华战争做了铺垫。日本把这一条款当成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法宝,在中日朝关系的所有重大关头,都把朝鲜同与其唇齿相依的中国隔离开来,逼迫朝鲜签订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直至最后利用该条款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扩展势力范围。亚洲成为帝国主义角逐的主要地区,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朝鲜则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在远东的角逐中,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一矛盾最终导致190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日本则凭借此次胜利,由一个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的亚洲小国,一跃成为在远东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大国,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的行列。日俄战争不仅引起了列强在远东地区力量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它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把鸦片战争放在世界和亚洲全局中加以考察,并具体分析鸦  相似文献   

13.
晚清“保藩固圉”的边防政策,是19世纪中后期,清政府针对西方列强侵略我国周边国家、蚕食中国领土的边疆危机而作出的边防决策。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从而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抢夺殖民地的新高潮。清政府对“中外已成列国兵争之局”已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周边危机的刺激,周边“藩国”沦为殖民地,使清政府对“唇亡齿寒”的严重性,有了更深的体会。清政府内部经过”弃藩自保”还是“固藩自保”的争论,作出了“保藩固圉”的边防决策。这一边防政策。把“卫门户”和“固堂室”统一起来看待。企图把帝国主义的兵锋战火挡在本土之外,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它致命的弱点是把“固边”的目标建立在维护封建宗藩关系的道义责任上。因而,“保藩”的努力落了空,“固  相似文献   

14.
在兩年中越來越感到祖國的文化遺産實在太豐富了,到处都有宝藏。自从毛主席提出“百花齐放的文藝方针後,在戲劇方面出现了豐富多彩,象最近轟動全國的“十五贯”,具有極深刻的现實教育意义。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國内風行一時,在國际上也受到了普遍的赞揚。其他如医學方面,農業方面到处都發掘了很多宝贝。这很自然,大家知道,中國是世界上偉大的文明古國之一,我們的祖先在長期歷史活動过程中,發揮了無限的聰明智慧,長期的積累下來,当然是豐富的。可是过去由於殖民地半殖民地思想的支配,崇拜外國,对自己祖傳的宝貝看不起,也看不見,造成对祖國文化的民族虚無主义,把它一筆抹  相似文献   

15.
万立 《世界历史》2023,(1):25-39+160
地理大发现后,“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等成为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占取殖民地的国际法理论工具。“发现论”完全否定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殖民地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无主地论”也无视土著的事实占有,以攫取尚未被“有效占有”的土地;当欧洲殖民帝国面临殖民地日益复杂的情况而无法忽视土著的事实占有后,由“无主地论”衍生出来的“无主领土论”开始承认土著的事实占有,却否定土著法律上的占有,以剥夺土著的财产权;“优先权论”部分承认土著事实上和法律上对土地的占有,但欧洲殖民帝国将自身作为土著土地的唯一受让人。虽然这四种理论开始完全否定,后来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财产权,但都是将殖民地“财产化”,其目的都在于为所谓的“文明国家”的欧洲殖民帝国提供占领殖民地的“正当依据”,其内核都是种族主义和文明等级论。  相似文献   

16.
沙皇政府通过军事占领和殖民政策,把单一民族国家变成多民族国家,占有许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不在脱离本土的海外,而被沙皇政府划入自己的版图,直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成为俄国的边远民族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俄国的“殖民地边区”或“民族殖民地”。列宁认为,俄国的殖民地和俄国的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差别“是不清楚、不具体和不重要的。”“对俄国说来,试图在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之间找出某种重大的差别,那是特别荒谬的。”十月革命胜利后,那些仍处在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边区面临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原理,同时从俄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时代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洪霞 《世界历史》2003,1(2):45-52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早期 ,文化相对主义思潮在英国社会兴起 ,它对传统的种族主义观念进行了修正 ,其主要观点是土著地区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 ;英国的殖民统治应致力于保存殖民地的传统社会、政治机构。而当时英国对广大附属殖民地采取了新创建的“间接统治”制度 ,它较好地解决了维护英国权威与尊重土著种族的权利之间的平衡问题 ,因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这一制度的形成有赖于诸多因素 ,但不可否认 ,它与文化相对主义在兴起背景及主要主张与目的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英国人对殖民地看法转换的结果。可以说 ,间接统治制度是根据文化相对主义理论而发展演进出来的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吴江 《炎黄春秋》2002,(3):22-23
有国家,便会有爱国主义,也会有卖周主义,特别在像中国这样一个过去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中,爱国主义固然是主流,卖国主义也会有它的市场。“卖国主义”之名过去大概很少听说过,其实,卖国也可以出“主义”。这是因为,为卖国行为辩护也会有一套主张、说辞,包括为卖国贼翻案或为之片面评功摆好,提出种种貌似“公正”的理由来。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须同时揭露卖国主义的那一套货色。这是历史观上遇到的一个问题,处理起来并不那么容易。  相似文献   

19.
1919年发生在中国的五四运动和韩国的三一运动,掀开了中国和韩国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新篇章,是半殖民地的中国和殖民地的韩国为争取实现完全的民族独立自由和国家自主发展的共同呐喊。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为中韩近代历史承上启下之转折点,其上承近代以来中韩对外屈辱之历史记忆,下启其后中韩对外奋力抗争之历史浪潮,从而成为中韩近代史演进的标志性转折,并深刻影响到亚洲乃至世界殖民地国家的反帝反殖运动,虽已历百年时光,但至今我们仍可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是史学界近几年来热烈争鸣的学术问题之一。其中的“双重性政权”说,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持“双重性政权”说者认为,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政权也该是有两重性的,“农民阶级具有两重性,那未由基本成份是农民掌握的太平天国政权,怎么能没有两重性呢?”“双重性”的具体表现,各有各的说法,多数同志则认为是革命性与封建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