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个阶段近代一百多年中,中国人从初步认识和传播民主思想,到逐渐提出并尝试以改革或革命的手段建立某种西方式的民主制度,经过曲折的奋斗而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这就是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这里我们先简括地回顾一下,近代中国人争取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奋斗历程所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一)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90年代初期起初,只有个别的开明官吏和知识分子发现西方政制与中国的最大区别是它们有议会制度。继之,出使人员对西方议会制度有了直接的观察和了解,并较具体地介绍给国人。随后产生了一批改革思想家,他们渐次提出效法西方君民共…  相似文献   

2.
彭明 《百年潮》2001,(7):16-17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最优秀的成果,包括自然科学的成果,并认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开放的,而不是一种封闭的思想体系。它要求人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恩格斯说:“马克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一面知兴替、明现实、察未来的镜子。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至今已走过了82年的战斗历程。总结党的领导80多年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考察党的领导与中国的历史命运,是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坚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坚持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 回顾历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在近代又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闭…  相似文献   

4.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结束了封闭状态,日渐走向世界。欧风美雨的飘打,世界列强的冲击,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受到文明程度高于自己的民族的挑战。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并且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而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尖锐对立。怎样评判中西两种文化?需不需要学习西方“文化?如何学习西方文化?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论争。这种论争与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风云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论争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向何处去",近来又成为人们议论的题目。70年前以这个问题开篇的《新民主主义论》,又从人们尘封的记忆中被拿出来放进现实的议题。回想70年来的历史,不胜感慨。当年,我们许多人正在青年时期,曾经为这个理论激动,在它的号召下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现在,深感需要重新回顾有关的历史,对它和有关的文献再做一番解读。"新民主主义"的来历新民主主义的内涵,作为共产党的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6.
孙旭培 《炎黄春秋》2013,(4):32-37,55
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何以成了问题?今天的人们对民主自由有无普世价值,争论不休。一方说:一切民族和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文学、艺术的一切好东西都要学,民主自由就是有普世价值的好东西。另一方说:民主自由要分清是无产阶级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没有什么普世价值的东西。可是,在1949年之前的毛泽东那里,这是不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应当去与殖民地及落后国底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但决不要同他们融成一片,甚至当无产阶级运动连处在萌芽状态时,也无条件地要保持这一运动的独立性。」(列宁:「民族与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见「列宁文选」两卷集,莫斯科中文版下集第七九四页。)「统一战线只是在这种场合下而且只是在这种条件下才具有革命的意义,即它不妨碍共产党去进行自己独立的政治和组织的工作,把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18世纪中国秘密社会与农民阶级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个巨大变革的时期。当时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完成或正经历着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中国那时虽也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面临着社会变革的历史任务,但由于条件尚未成熟,却未能实现社会制度的巨变,依然在封建主义的发展道路上缓慢地前进。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依然稳固,且处于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强大的封建政权,在竭力维护着封建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仍处于统治地位,一些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虽有所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也在缓慢地滋长。①却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滞,…  相似文献   

9.
羊涤生 《华夏地理》2007,(7):108-109
自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儒学便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和国家政治的主要依据,它通过代代相传,深入到千家万户,有效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运行机制,巩固和稳定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和推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因此,以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已进入工业社会的西方文化与尚处于农业社会阶段的中华文化发生了大规模的正面冲突。  相似文献   

10.
自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来,儒学便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和国家政治的主要依据,它通过代代相传,深入到千家万户,有效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运行机制,巩固和稳定了中国的农业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抑制和推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因此,  相似文献   

11.
汉初儒学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自先秦初创到汉武帝时期被定为官方统治思想,走过了一段曲折艰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汉代儒生的不懈努力和对儒学的改造融通,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儒学本身道德教化的政治伦理及其积极有为的入世精神。儒学的政治实用性成为其从备受冷落而走向繁荣的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12.
魏宁 《黑龙江史志》2013,(13):292+294
乡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蕴的重大政治问题。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对此进行了艰难探索,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初步摸索,抗日战争时期的艰难推进,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基本建立,从而奠定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乡村基层民主建设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如本文作者所言,“认识历史思想,思考社会思潮的交锋,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作者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中,评述了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间大陆的八种思潮。部分章节为了理清脉络,在时间的前后节点上有所突破延伸,但也以这30年起伏变化为主。本刊从2012年第6期起,逐一向大家介绍这八种思潮.  相似文献   

14.
郭旭 《贵阳文史》2009,(4):43-44
在中国近代史上。叶德辉可算是一个著名人物。他既是著名学者,是藏书家和出版家,又是政治上一贯持保守立场的著名士绅.早年反对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终于在暴风骤雨式的工农革命运动中遭到镇压。于1927年4月11日被枪决。  相似文献   

15.
袁伟时 《炎黄春秋》2005,(10):73-74
孔子身后,“儒分为八”,没有统一的儒学;19、20世纪亦不例外。展望儒学未来,应该以儒门各派近200年间在中国的际遇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东铁路是沙俄侵略我国东北的产物,该路自1903年建成至1952年先后经历了沙俄独家控制、日俄(苏)分段控制、日本独家控制、中苏共管、中国完全收回路权等五个历史阶段,中东铁路命运的变迁也是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侵略势力由盛转衰直至消亡的一个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17.
儒家战争观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秦儒家对战争的基本态度是把战争置于最高道德原则“仁”的基础之上,因此,先秦儒家的思想里张扬着一种独特的东方伦理主义精神。这一精神滥觞于孔子,经孟子发扬光大,旋由荀子集其大成。其中,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儒家战争观分化为孔子所代表的以“礼制”为核心,以及孟子为代表的以“民本”为核心两条不同的支脉。儒家战争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无可辩驳的地位名的影响不仅轰然回响在漫长的历史长廊中,而且至今在文化的深层意识里,我们仍  相似文献   

18.
姬健伟 《神州》2012,(16):190-190
作为历史和文化创造者的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历史中。历史对于人类理解自己的过去,理解自己的现在,进而规划自己的未来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离开历史(经验),人类将无法生存。历史(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连续体,了解过去可以帮我们找到事件在历史坐标中的位置,从而预测、展望自己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论唯物史观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原理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世界历史和当代生活本身仍然可以在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内得到很好的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或最基本原理只有一条,即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产力”所制约的合乎规律的过程。早期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犯教条主义的毛病,其因盖出于理性时代形成的规律崇拜。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传统与政治文化传承,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风格,它主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与中国国情相匹配,突出表现为有雄厚的文化资源作支撑,一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和合"政治文化传统等政治理性和智慧,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中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的思想;第二,是当前中国一种有效的民主治理形式,有着最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