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红色经典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以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染了几代中国人。这部优秀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与生活中的原型有怎样的联系,作者刘知侠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作品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铁道游击队〉背后的真情往事》一文,作了详尽披露。  相似文献   

2.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顽强威武的主人公李向阳,《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丧胆、威震关内外的主人公鲍真,这两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但极少人知晓这两位英雄的原型都源于同一人——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的抗日名将、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冀东八路军第十三团(济南军区一三八师四一二团的前身)团长包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有个《陈毅出山》的话剧,塑造了一位叫韩山河的游击队长,粗暴地将陈毅捆绑起来,并用烟袋敲陈毅脑壳的鲁莽形象。他的生活原型,就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湘赣省省委书记、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谭余保。有关谭余保误审陈毅的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 ,有个《陈毅出山》的话剧 ,塑造了一位叫韩山河的游击队长 ,粗暴地将陈毅捆绑起来 ,并用烟袋敲陈毅脑壳的鲁莽形象。他的生活原型 ,就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湘赣省省委书记、省军政委员会主席谭余保。由于人物处理太粗糙 ,原湘赣游击队出身的8位将军联名写信给剧作者 ,对剧中贬低曲解原型人物及那支游击队 ,表示愤慨。有关谭余保审陈毅的事实真相 ,一直鲜为人知。20世纪之末 ,在谭余保百岁诞辰纪念时刻 ,作者有幸采访了谭余保唯一女儿,年近80的谭木兰大姐 ,这位曾随父亲在湘赣边区打过游击、现已离休在家的女中豪杰…  相似文献   

5.
《毕节地区军事志》.形象生动地记述了毕节地区从1935年至1950年毕节解放25年间的革命游击战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游击战争画卷。该志是按介绍游击队组织、串联、战斗的格局,而主次分明地叙述游击战争的经历.使人读后既看见风起云涌的革命武装,又窥见其战斗的场景。这样的结构可谓严谨有致。但毕节地区的游击队有两大体系:一是红军组建的游击队;一是地方党组织组建的游击团、队。一、红军组建的游击队红军组建的游击队有三支: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贵州抗日救国军、贵州游击支队。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  相似文献   

6.
刘知侠创作的《铁道游击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较早的长篇小说,1954年1月最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出版后立刻风靡全国,深受读者们喜爱,被誉为与《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齐名的"红色经典"小说。据统计,《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7.
哈代在其威塞克斯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新女性形象,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还乡》中的游苔莎,《无名的裘德》中的淑这三位女性为例子,来分析哈代笔下的新女性形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范宇婷 《神州》2013,(17):11-11
哈代在其威塞克斯小说中塑造了许多新女性形象,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还乡》中的游苔莎,《无名的裘德》中的淑这三位女性为例子,来分析哈代笔下的新女性形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蠡县组织史和《晋察冀革命史编年》、《晋察冀抗日战争纪实》等书中记载:李凤阁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一直坚持战斗在冀中平原上,他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整整战斗了8个年头,为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的功勋。李凤阁在担任游击队队长期间,带领全体游击队  相似文献   

10.
宋维钦 《文史月刊》2007,(11):40-41
《游击队歌》的创作地——洪洞县白石村《游击队歌》的创作地是洪洞县白石村。这一鲜为人知的史实被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学员王岳的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出版的宋雅兰的新作《熊猫:中国现代国宝的构建与保护》,以熊猫的现代中国国宝形象的构建为线索,讨论中国社会环境与生态观念的变化。书中对大熊猫这一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的发展进程,以及大熊猫借“国宝”形象转化为新中国国家象征的过程两大书写脉络,认为本书从熊猫保护的视角重新观察中国历史发展进程,进一步呈现了野生动植物与人类社会在共生共处中的相互影响,构建起结合环境史研究与文化史研究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2.
王敏 《旅游》2005,(1):42-45
《白毛女》、《平原游击队》、《党的女儿》、《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末代皇后》、《开国大典》、《重庆谈判》……这些曾经伴随中国几代人成长的优秀影片,都出自于长春电影制片厂,这个被称为是新中国电影摇篮的地方。每每提起长春电影制片厂,总会产生一种向往。长春建城不过200年,因为有个长影,长春在世人的心目中早就有了知名度。当中国电影百废待兴、许多城市默默无闻时,长春的名字就已飞越国门。全国只有长影拍摄的影片最先在国际上获奖,仅20世纪50年代就3次在卡罗维·发利电影节获得奖项。而近几年,却几乎听不到长影的什么消息。想零距离看看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长影,不知是多少中国人萦绕心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枣庄津浦铁道线上的鲁南铁道游击队,因小说和电影《铁道游击队》而名闻全国。小说和电影中政委李政的原型之一,便是曾任铁道游击队最后一位政委、原二炮副司令员的郑惕中将。  相似文献   

14.
杨子荣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形象通过《林海雪原》的小说、电影、特别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为人们所熟悉。不过,大家认识的杨子荣是小说、电影和舞台上塑造的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杨子荣——当年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的真实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而最近上演的有关杨子荣的电  相似文献   

15.
熊承敏 《神州》2013,(14):224-226
写文章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来加强论证力、说服力,在歌曲创作中,能选择一首名曲中与自己创作的歌曲主题相关的音乐名句,就显得及其经典,让人产生联想一下就记住了。歌曲里面经典的名句可没有文学那么多,一般都有耳熟能详,经常听到的《国歌》、《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星红旗》、《红旗颂》、《浏阳河》、《满江红》、《解放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唱支山歌给党听》、《学习雷锋好榜样》等等爱国主义、英雄人物及政治色彩较浓的歌曲。成功引用名曲,首先必须歌词内容已含有名歌的歌词或某种特殊意义的歌词内  相似文献   

16.
长篇小说《红岩》中的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这支队伍曾遭受误解与不公平的对待。现供职于渝州大学中文系的傅德岷教授,为拂去蒙在华蓥山游击队身上的历史尘埃与不白之冤,还这支英雄队伍的本来面目而殚精竭虑30余年,终于写出了《魂荡华蓥》一书,真实地再现了这支队伍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17.
《红灯记》幕后的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木 《纵横》2009,(7):60-63
1962年第九期《电影文学》刊登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自有后来人》(又名《红灯志》),作者沈默君、罗静。该剧本写的是在日军侵占下的东北一个小镇上,有一家祖孙三代人为了给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队递送“密电码”,演绎了一场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故事中的三代人不是真正的一家人,然而革命斗争却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共产党员李玉和、李奶奶牺牲了,“革命接班人”李铁梅终于把“密电码”送到了东北抗日联军游击队。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与话语刘康在《中国藏学》2010年第一期上发表文章,分析了西方话语中的西藏形象与中国话语中的西藏形象之间的矛盾问题。2008年震惊中外的3·14事件使西藏成为全球焦点,而《纽约时报》、CNN和路透社等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与我国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可以说是南辕北辙,甚至是针锋相对。作者认为,西方多年形成的西藏  相似文献   

19.
陈欢 《沧桑》2010,(6):244-245
近期的家庭伦理剧从《牵手》中的夏晓雪到《中国式离婚》中的林小枫再到《新结婚时代》中的顾小西,她们代表了处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意识双重压力下的职业女性。一方面,她们所受的是现代文化的高等教育,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贤妻良母"模式中苦苦挣扎。但相比于早期的"刘慧芳"形象,这些形象更为关注女性人格的变迁,让我们从女性形象的演变中获得更多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苏里是谁?现在的孩子们不知道.他就是名影片《平原游击队》、《刘三姐》、《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红孩子》……的导演,一个一生和胶片打交道的人,一个给无数人的童年带来欢乐的人,一个认真又天真的人,更是一个见证了中国近60年电影历史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