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言 《民国档案》2006,(3):5-26
1932年12月12日中苏复交后,中苏贸易关系亟待确定政策,中苏双方随即展开关于缔结商约的新一轮谈判。其间,国民党中政会、国民政府实业部、外交部暨驻苏大使馆等组织机构及相关人士分别就对苏贸易原则与办法、商约草案的审查、侨民汇款之条款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意见,进行讨论或接洽。  相似文献   

2.
车志慧 《民国档案》2012,(2):132-138
20世纪30年代盛世才主政新疆后,实行亲苏政策,苏联势力得以全面渗透入新疆。40年代初,盛世才与苏联决裂,为国民政府谋求新疆"中央化"提供了契机。本文拟围绕中苏两国三方在有关新疆独山子油矿事务上的交涉,考察国民政府在盛世才配合下,如何将有关新疆的外交事务纳入正常的中苏国家关系轨道上来,并逐步深化外交部驻新疆特派员的职权,从而一步步将新疆的外交外事权收归中央,实现对新疆外交权的整合和掌控,逐步取消苏联在新新疆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一向对苏恭顺的新疆盛世才变脸反苏,国民政府乘机利用以收回新疆主权,避免了分离祖国的危险倾向,是关乎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收获;另一方面由于中苏之间隔阂益深,福兮祸之所伏,其后苏联制造的种种难堪,国民政府只得一一领教了。抗战中后期中苏关系复杂多变,国民政府的对苏外交也备受考验和煎熬。  相似文献   

4.
孙武 《民国档案》2006,(2):11-12
抗战爆发后,中国沿海口岸被敌封锁。参谋本部边务研究所毕业学员曾问吾向军事委员会提交意见书,建议打通甘新大道以畅中苏交通,并设立中国西北贸易公司,作为对苏贸易之统制机关。军事委员会第四部将曾问吾意见书移送贸易调整委员会参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苏(俄)、英加强对新疆的势力渗透,中国政府囿于地方割据和交通梗阻,对新疆统合乏力,新疆游离态势明显。时论将交通建设作为统合新疆、消除边疆危机的重要方式,倡议修筑联通内地与新疆的公路。这种倡议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实践,商人自发成立了绥新长途汽车公司,致力于加强内地与新疆的沟通。斯文·赫定带领的绥新公路勘察队对西北交通的考察,说明政府层面亦将交通建设作为统合新疆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1920年,我国新疆省当局同苏联地方政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了关于边界贸易及其它问题的议定书,翌年又共同剿灭窜入新疆的白卫军,为双边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后的年代里,由于双方共同努力,使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到1927年,贸易额超过十月革命前的最高水平。二十年代新疆同苏联的贸易在中苏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这一贸易的恢复、发展及其意义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中俄新疆贸易始于十九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它的繁荣时期,1913年贸易额达一千八百多万卢布。这一贸易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仅次于恰克图贸易,在中俄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远远超过恰克图贸易,它为中苏新疆贸易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对该贸易的发生、发展及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山西茶商     
左宝 《文史月刊》2003,(11):29-30
山西茶叶商人在清初康熙、乾隆年间就在张家口兴盛起来。茶商以砖茶销往内外蒙古,以红茶远销俄国,在远东、中亚和西伯利亚一带都有山西茶商的足迹。山西茶商为发展全国经济、勾通物资交流,促进中外人民友谊做出了贡献。张家口地理位置险要,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内地与蒙俄贸易的码头和商品集散地,随着清康熙年间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日臻强大,经过康熙帝的运筹帷幄,亲征噶尔丹,统一了新疆、西藏、青海和漠南、漠北,安定了边疆,打通了内外蒙古至俄国的贸易通道,张家口的对外贸易便兴盛起来。在张家口经商的山西茶商,不仅占有东西苏(…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内地与新疆贸易的几种方式,以及贸易的主要内容,借助经济学的原理分析双方经济往来的市场需求,从经济的角度揭示了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历史与现实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史宏飞  白建才 《史学集刊》2012,(4):39-47,78
20世纪40年代,在由二战走向冷战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国的新疆地区也逐渐成为美苏争夺的对象和中美苏三国角逐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美国从二战期间在中苏争夺中息事宁人,到冷战期间企图扶持新疆地方势力,在新疆建立反苏反共政权,但最终遭到失败,退出新疆;苏联二战期间一度被中国逐出新疆,冷战期间与美国争夺新疆,最终支持中共解放了新疆;中国国民政府和中共在这一时期为确保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最终确保了中国国家的统一和对新疆的主权。  相似文献   

11.
中苏友好协会成立于建国初期,是中苏关系发展变化的见证者之一。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后,全国各大城市也纷纷成立了地方的中苏友好协会。上海市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文化和教育中心之一,也相继成立了上海市中苏友好协会。上海市中苏友协的各项活动对于增进中苏友好、推动学习苏联起了巨大的作用。国内外对于中苏友好协会的研究不少,但是对于地方的分会研究则是少之又少。上海作为建国初期一个重要的城市,本文将对关于上海市中苏友协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与苏联自1950年建立经济贸易关系以来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之后又出现了光明的前景。本文拟对这40年的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做一简略的回顾与粗浅的分析,同时对今后中苏经济贸易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即与苏联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1950年4月19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它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从此中苏经贸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中,中苏友好协会(简称中苏友协)曾经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在目前学术界,对于中苏友协的相关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为此,我刊约请原中苏友协总会秘书张再同志就中苏友协的成立过程、组织机构、开展活动以及产生的影响等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4.
杨斌 《民国档案》2006,(3):126-134
1939年9月9日,中苏签订了《组设哈密、阿拉木图间定期飞航合约》(简称《中苏航空合约》),共同出资组建中苏航空公司,开辟苏联阿拉木图经中国新疆伊犁、迪化(今乌鲁木齐)至哈密航线,经营中苏间的旅客、货物及邮件运输业务,期限10年。1948年末至1949年初,当该合约期限即将届满时,国民政府内部就是否与苏方继续签订有关新疆地区航空合约,曾展开了争论。在决定开始谈判后,双方分别从各自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谈判条件。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该续约签订经过略作概述,以努力还原这次鲜为人知的外交事件的原貌,并探究其得失。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按照中苏贸易互惠协议,苏联政府在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地建立了商务机构,从事贸易管理事务,为中苏友好和双边经济合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60年代中苏论战扩大到国家关系领域,中国在"伊塔事件"后采取主动措施要求苏联关闭其驻新疆、黑龙江等四地的使领馆,并撤销了苏联驻华商务机构,使双方关系更趋紧张。苏联驻华商务机构的撤销是中苏关系全面紧张和双边贸易额急剧萎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使双方走到了战争的边缘,美国方面对中苏冲突的反应是一个从倾向于中国“好战”和“挑衅”到看清苏联意图的认识过程。美国一直想利用中苏分歧,使其在与苏联争夺霸权的较量中获利。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尼克松政府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中苏边界冲突造成的中苏关系空前紧张的形势,使尼克松、基辛格感到美国有可能在处理美、苏、中三角关系中处于优越地位。所以,中苏冲突客观上是促进美国加速调整对华政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7.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晤,使中断三十年之久的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也有助于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是值得庆贺的。它使我们联想到四十年前曾为中苏友好作出重大贡献的我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王稼祥,安徽省泾县人,1925年留学苏联,先后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18.
田保国 《民国档案》2000,3(2):83-88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出于外交方针的需要,着手恢复和改善中苏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内反苏宣传活动,企图以开展中苏文化交流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一状况为中国知识界和文化艺术界介绍苏联文化,增进中苏文化交流,宣传中苏友谊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而形成了30年代中苏文化交流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周晓沛 《百年潮》2007,(12):12-18
我于1970年北大毕业后,经唐山军垦农场储备劳动和北外回炉进修之后,于1973年3月进入外交部,被分配到苏联东欧司苏联处。通过参与中苏边界谈判和其他对苏工作,我对中苏之间近四十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外交史若干史实考订宗道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对美、对苏政策进一步嬗变的重要时期。原定1968年5月29日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第一百三十五次会议屡屡搁浅。次年九月,珍宝岛地区大规模边界武装冲突后不久,中苏两国政府首脑闪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