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秦汉漆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漆器的发祥地,不但漆器发明最早,而且漆器使用的时间也最长。漆器与其他器物一样,有它的发生、发展和衰落阶段。迄今我国虽然仍有漆器的生产与制造,然而,它的真正发展和大量使用却在战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漆器杨权喜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土地湿润,气候温和,西部山区历来盛产油漆。广阔的江汉平原,江湖密布,地面多被水田复盖,地下水位较高。战国秦汉墓葬多为深埋的竖穴式土坑木椁墓,而椁室四周又惯于用白膏泥或青膏泥填塞密封,出土时椁室内往往都有...  相似文献   

3.
4.
郑岩 《考古》2008,(10)
一洪石女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战国秦汉漆器研究》一书,是近年来战国秦汉考古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战国秦汉漆器的研究是一个极有学术价值的课题。在这一时期各种材质的器物中,漆器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以之与商周青  相似文献   

5.
试论湖北战国秦汉漆器的年代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考古学的年代问题,主要依据两个方面:一是层位学,即遗址发掘中的地层迭压关系,墓葬发掘中的打破关系与纪年墓;二是类型学,即房子、水井、窑和墓葬的形制,以及器物的早晚变化规律。但是,以往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狮子山楚王陵兵马俑和汉景帝阳陵俑为代表的秦汉俑是我国古代陶俑艺术的代表,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秦俑兵阵整体展现出一种威严的氛围,反映出战国时期"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特点。汉朝在一定程度之上受到秦的影响,汉俑对于俑艺术既有继承也有发扬,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较大的差异。秦文化孕育于西北游牧民族,在陶俑身上也多体现了剽悍和大度的特色。汉文化则更多地受到西楚气韵的影响,因此秦汉陶俑差异性也较为明显,诸如服饰、规模等。而秦汉陶俑又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状况、社会  相似文献   

7.
引言上世纪60年代以来,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广东、四川等省都有漆器出土,但就目前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湖北荆州、宜昌、随州、云梦等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漆器,不但数量更多,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都远胜其他地区,凸显出战国秦汉时期湖北地区漆器制作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8.
《文物》2014,(7)
<正>考古资料证明,漆器的胎骨主要有木胎、夹纻胎、皮胎、竹胎等,其中以木胎为主。漆器胎骨制作主要有挖制、卷制和削制三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镟制、雕刻及釦器法等。由于器形不同,有的器物胎骨仅使用了一种制作方法,有的则是几种并用。漆器的胎骨将夹纻工艺与釦器法并用,有效克服了薄胎漆器的弱点,标志着漆器彻底与木器工艺分道扬镳[1]。釦器法的出现是漆器制造业技术的一次新突破。《说文·金部》:  相似文献   

9.
战国秦汉时期巴蜀地区漆器制作工艺十分发达,本文着眼于本地区出土的考古实物资料,对该地区漆器出土情况、制作工艺进行概述,从工艺角度探讨巴蜀文化中的楚文化因素,从而提出若干可供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马泽雨 《东方收藏》2022,(3):113-115
我国漆器艺术创作的首次巅峰是在战国时期,漆器的实用性与观赏性在当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其特征表现在耐腐蚀、轻便、无异味,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种特征优于当时的青铜器。漆器具有审美功能,同时还兼顾实用功能。现在对战国时期的漆器研究大部分是文物鉴赏和文物纹样的研究,基于设计学视角下的研究少之又少。由此,本文基于设计学的视角,将从材料、结构与功能、装饰、美学、文化与历史这几个方面来论述战国时期的漆器。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华文明史,从夏商建立国家到近代民主革命,首尾四千年。四千年中,中国社会只经历过一次全面的飞跃。这一飞跃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战国二百余年,完成了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洪煜自战国到近代,在历时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内,小农经济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形态,它对我国高度发达的封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生和发展曾超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中坚力量,是构成中国社会最基本的核心单位。同...  相似文献   

13.
战国初期,赵国都城由晋阳迁往中牟。以迁都中牟为契机,赵国很快完成了政治改革,加快了在中原的扩张,最终实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由卿士到诸侯的战略转折和跃进,由此奠定了赵国前期历史化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敦煌在中国考古艺术史上的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九世纪末叶以来五十年间,中国各地有许多考古学和艺术史上的发现与发掘,敦煌是其中最辉煌最可贵的一个。在南北长三里许的砾岩断岩上,(?)了近五百个石窟,在石窟中保存了从纪元前四世纪至十四世纪(西魏大统年间至元至正年间)约一千年的历代壁画造像。在中国艺术史中,只有青铜与陶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成品,然而铜、瓷的发现是分散于各地的,时代也不一,不像莫高窟的历代壁画整整齐齐的集中于一处。这些壁画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因为气候乾燥与地势偏僻之故,经过了一千五百年而所保存之完整是稀有的。近五十年来人为的损害、盗窃、破坏,军队占住和  相似文献   

15.
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史建群世风亦即社会风尚是指某一时期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众共有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它的萌生和发展受到各种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故有“百里不同风”①之说。战国秦汉世风的区域性特征,大致可分为三个层...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东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1座,其中战国至汉代墓葬34座,出土陶鼎、盒、蒜头壶、灶、罐、甑、盆、缶、灯、璧以及铁削、石串珠、铜钱等大量遗物。这批墓葬保存较好,出土器物的组合关系明确,部分墓葬出土陶器上还多戳印“杜亭”陶文,为完善关中地区战国至秦汉之际考古学文化序列,探索秦汉时期杜县周边丧葬习俗及社会组织形态的变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蓝的同系物,埃及蓝 (Egyptian Blue)是产生于公元前 3500年前埃及的一种人工合成材料, 其主要成分为CacuSi4O10。中国蓝 (或汉蓝)(BaCuSi4O10)和中国紫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灯究竟起源于何时,这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考古发掘所见或传世的殷代、西周乃至春秋时期的遗物中,都还没有可以确认为灯、烛的实物。殷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见灯、烛之类字样。在记述周代礼仪的"三礼"中出现"烛"字,但它还不是后世灯烛的概念。《仪礼·燕礼》云:"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大烛于庭,阍人为大烛于门外。"郑注:"烛,燋  相似文献   

19.
楚与秦汉漆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楚与秦、汉漆器的源流问题,目前在学术界有着一种影响面很广的推测,认为“秦漆器工艺可能就是在楚文化影响下产生的,从某种角度上讲,秦汉漆器工艺可能就是楚国漆器工艺的继续。①”一些同志以推测为依据,将秦、汉漆器中最富典型特征的器物当作为楚漆器,用作为研究楚文化艺术风格以及审美意识的重要资料。②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楚与秦汉漆器的源流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先秦时期,金属铸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按照其形态,大凡可分为:贝币、布币、刀币和圜币四大系。本文拟对其中铸行数量最多、流通地域最广、沿袭时间最长的圜钱之起源及其在秦汉间的演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