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中后期直隶山西传统农业区垦殖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后期直隶山西传统农业区垦殖述论李辅斌一雍乾以来的人口压力经过康熙时期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全国人口的增殖。特别是自康熙五十一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后,在一定程度上更刺激了人口的迅速增长。乾隆六年改变了户口统...  相似文献   

2.
历史时期三川河湫水河流域的土地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近2000年来三川河、湫水河流域人口、耕地的发展史,初步结论是(1)从西汉到明中叶,农垦并非本区土壤侵蚀的主因,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因是自然力与某些时期传统的过度放牧;(2)明弘治年间以后,本区人口逐步增加,开始垦种坡地;(3)清初施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及“摊丁入亩”等鼓励政策,促进了人口和耕地的无限制增长;(4)清代到上世纪90年代的350年,由于人口飞跃增长,陡坡地大量开垦,是土壤侵蚀加速时期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曾影响到她的许多人而。在近几十年即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10亿以上,在总量上超过了1800年的世界人口。这一增长的基础,主要即是在近几百年特别是在清代打下的。其间人口增长的数量也和其他一些数据一样,可以帮助我们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及有关的许多问题。在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数量的研究中.有几个数值最为重要:(1)明代初年的人口;(2)明代后期的人口;(3)清代初期的人口;(4)清代后期的人口。明清时期的官书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记…  相似文献   

4.
《文史博览》2013,(1):43-43
过去人们都有两个印象,一是清代中期人口突飞猛进,由此产生了关于清代伟大的种种说法。二是从晚清到民国一直都说中国是“四万万”人口,这倒也符合人们对历代乱世人口衰落的认识,没有大减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由曹树基、侯杨方分别完成的《中国人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后两卷以翔实具体的考证和统计告诉我们,这两个印象并不真实。  相似文献   

5.
轰动世界的锦屏10万件清代林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卖一了,父卖子休,如花落地,永不归枝,水流东海,永不回头。”“父卖子休,子卖父丢,高坡滚石,永不回头。如有反悔,罚黄金二两,白水牛两头。”这是发现于贵州锦屏的清代康熙末年撰立的一份林业契约誓愿歌。近10万份清代林契在清水江畔“杉木之乡”锦屏县沉睡了数百年。手捧这一纸纸发黄的清代林契,让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6.
近代成都城市人口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清代成都人口的增长 自明朝中叶以来,四川人口就呈现停滞和萎缩状况。成都是四川的政治、经济中心,因而也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重点,故成都遭到的破坏十分巨大,人口减耗也特别惊人。从崇祯七年(1639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成都数被兵革,地荒民流”。康熙初年,社会稍微安定,一些流散他乡、遁迹山中的民众始各返原籍,但此时成都也仅只有残民“数百家”。成都附近的温江县原是经济富庶的大县,经明末清初的战乱,“人类几灭,劫灰之余,仅存者范  相似文献   

7.
“康乾盛世”之说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焕性 《清史研究》2003,(1):108-109
“康乾盛世”之说并不是今日史学界凭空构造出来的说法 ,而是对以往既有之“康乾盛世”说的一种批判性采用。早在康熙五十二年(1 71 3 )三月 ,康熙帝以“恩诏”的形式宣布实行“盛世滋生人丁 ,永不加赋” ,这是时人最早的关于对自身所处时代的评定。乾隆时期 ,很多文人和官员在其著述里称其所处时代为“盛世”。乾隆二十四年 (1 759) ,清政府在统一了新疆全境后 ,户部右侍郎于敏中赋诗称颂乾隆皇帝云 :“觐光扬烈 ,继祖宗未经之宏规 ;轹古凌今 ,觐史册罕逢之盛世” (《素余堂集》卷二四 )。乾隆自己也宣称 :“比年以来西域大奏肤功 ,国家势…  相似文献   

8.
一 马尔萨斯理论 :认同与挑战两个世纪以前 ,马尔萨斯指出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然增长 ,它将导致粮食的短缺、生存条件的恶化和人民的贫困。马尔萨斯认为 :在生育没有控制时 ,人口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而粮食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因此 ,一个社会要避免粮食和人口关系的危机 ,只有抑制人口的增长。在马尔萨斯看来 ,1 7世纪至 1 8世纪的西欧人通过晚婚和独身对婚姻进行了限制 ,减缓了人口的生育 ,形成了从人口体系内部来控制人口增长的自愿的、有道德的“预防性抑制” (Preventivecheck) ;而中国不仅存在着…  相似文献   

9.
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问题蓝勇明末清初四川战乱酷烈,有称“三百年江山自此残破”。战乱以后四川人口耗损,社会残破,经济凋弊,田里荒芜,其残破景象的记载不绝于史籍。清代大量的地方志对于这个时期的记载多是人口“靡有子遗”、“人烟断绝”。以往记载清初四川人口...  相似文献   

10.
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的低速增长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海外的清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人口问题通常占有一种特殊的分量。尽管一些学者在若干问题上存在重大的意见分歧、但是在以下一点上,大多数学者的看法似乎颇为一致:清代前中期的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沉重人口压力的出现;这种压力与日俱增.在19世纪中期达到极点.引发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到一了1980年代.这种看法在我国也逐渐流行了起来。在一些论著中.清代前中刚(特别是18世纪)人口快速增长造成的人口过剩.波说成是阻碍中国未能如西方那样发生重大经济变革并由此而进入近代工业社会的罪魁祸首。。更多的学者虽然未生、同意…  相似文献   

11.
一清代人口的突出特点清代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人口数量突出膨胀。清代268年的历史,人口数量也几经变动,但从总体上看,与清代以前的历史人口数相比,是一个人口膨胀的历史时期。清代的人口增长由平稳到膨胀,大体经过了几个阶段。清初,由于战乱,人口不会超过明代,当时没有人口记载,只有人丁数目。顺治十八年(1661年),只有19137652人丁。到康熙六十年(1721年),还只有25616209人丁;再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仍是27355462人丁。清初百年之内人丁数历年都在两千万左右,估计人口总数多在1  相似文献   

12.
清代“玉牒”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皇帝家族的家谱称做“玉牒”,清代“玉牒”记载翔实,装帧华丽,是我国唯一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家谱”。清代“玉牒”详尽地反映了清代的典章制度、宫廷历史、皇族户籍、人口繁衍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发掘“玉牒”的史料价值,本文从清代“玉牒”的纂修、宗室“玉牒”、觉罗“玉牒”三个方面作一略述,并简要加以分析,以供史学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口增长如此迅猛,其原因是马寅初提出的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正确主张不仅没有被采纳,反而被作为“新马尔萨斯主义”遭到严厉的批判。为此,1979年8月5日《光明日报》登载一篇标题为“错批1人,误增3亿”的小文,阐述了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这种观点随后成为文献上对50—6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及后果的概括。 马寅初先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冲破旧传统观念的束缚,言他人想言而不敢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口问题,呼吁实行计划生育。这些主张完全正确,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辉,是中国人口理论的宝贵财富。1958年掀起批判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的浪潮是对真理的践踏。但是,人们是否因此可以把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归咎于  相似文献   

14.
论清代前期的赋税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朝初年通过重新编纂赋役全书等一系列措施,对赋役制度进行整顿,八至康熙中期,清朝的赋税征解基本稳定下来。康熙五十一年(171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初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了太地”,清朝赋税制度的格局基本确立,终清之世迄无制度性的根本变化。但是,赋税制度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了实现集聚财赋和稳定统治的目的,清朝统治者在对全国实施统治的日常行政中,对赋税征解及其相关的规范措施,不断进行调整。这些调整措施,充分地体现着清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倾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5.
清代(1840年前)的人口危机及对近代社会经济的影响田彤人口作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体,是社会生产力构成中的能动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前提条件。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必须互相适应。如果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发展相...  相似文献   

16.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约1062平方公里,是中国固有领土。鸦片战争前,香港岛人烟稀少;1842年英国割占该岛后,这里成为华洋杂处之地,人口激增。19世纪末,港英当局管辖下的香港岛、九龙(1860年割占)和“新界”(含离岛,1898年租借),人口逾36万;至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前夕,人口已达164万,成为亚洲人口增长最快、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口是整个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在每个地域或范围内,人口总体的数量和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人口各种要素的构成,人口分布与密度等,由于历史发展的背景和自然环境条件不同,在地域空间无不存在着明显差异性。我们在编写《南平市志》人口部分中,采取新中国成立前的人口以综述历史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以横分现状为主的表达方式,将志书“详近略远”和“详独略同”的原则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明代“永不起科令”实施时间的地域差异风良明初鼓励垦殖荒田“永不起科”的法令主要实施于元末遭战乱灾荒破坏严重的山东、河南、北直隶(相当今河北省与京津两市辖境)三地。据《明史·食货志》:“至宣德间,垦荒田永不起科及下斥卤无粮者,皆核入赋额,似宜槽年间此法...  相似文献   

19.
一人口增长与移民政策战后以来,世界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迅速增长。回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自从“人猿相揖别”到1800年世界人口第一次达到10亿,经历了漫长的数百万年,此后,又经过130年增加了第二个10亿。在战后初期的1950年,世界人口约为25亿。此后,全球人口进入激增时期:1960年,世界人  相似文献   

20.
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说刘正刚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在明末清初因屡遭战乱之洗劫,造成其人口极度下降,社会经济严重瘫痪。“蜀省荐罹惨劫之后,民无遗类,地尽抛荒”①。这是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在全面巡视四川各地后发出的哀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