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证法是中国传统史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尽管目前我们尚难理清其源头,但我们可以毫不怀疑地相信,像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从事著述时,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史料都是经过认真考证的,只是他们没有把考证的经过和取舍的理由写下来.目前我们所知最早的有关考证的专著要算三国时蜀人谯周的《古史考》及西晋司马彪对《古史考》的考辨了,《晋书·司马彪传》载:“初,谯周以司马迁《史记》书周秦以上,或采俗语百家之言,不专据正经.周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迁之谬误.彪复以周为未尽善也,条《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不当,多据《汲冢纪年》之义”.另外,从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征引东晋孙盛《异同杂  相似文献   

2.
贾俊侠 《文博》2011,(1):86-90
陕西师范大学王晖教授的《古史传说时代新探》于2009年11月在科学出版社(后文所引其书只记章和页数)付梓出版了,这是一部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前沿性著作,是王教授十几年来对古史传说时代天、地、人研究成果的凝结,更是对之前学者古史传说时代研究成果的批评、订正、补充和完善。《古史传说时代新探》分为三编,上编"五帝时期传说古史研究",中编"三代及其始祖传说古史研究",下编"古史神话传说与原始思维研究",共收录论文20篇。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30年来,中国史学界一定程度上存在淡化甚至回避"五种社会形态"等理论研究的倾向,诸如奴隶社会的相关理论认识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推进(陈民镇《奴隶社会之辩——重审中国奴隶社会阶段论争》,《历史研究》2017年第1期),然而"逃避社会形态理论的辩论终究不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王彦辉、薛洪波《古史体系的建构与重塑——古史分期与社会形态理论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7页)。因此,在当前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持续深入的学术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一位史学大师的得与失──谈《中国封建社会史论》田昌五在中国封建社会史的研究中,外庐师著述不多,但却以几篇论文确立了自己的体系。他主编的历史巨著《中国思想通史》,就是依据这个体系编篡而成的。而《中国思想通史》又发扬了这个体系,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  相似文献   

5.
《文物》1986年第2期田昌五先生《谈临沂银雀山竹书中的田制问题》一文中写到:"我们知道,李悝的一夫百亩是按五口之家有一个男劳力计算的,《徕民》亦然。而这里既有六口之家,又有七口之家。据《周礼·  相似文献   

6.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和撰写中国古史始于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重视考古材料,将实物史料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传说记载相结合,从而致力于建立科学、可信、系统的中国"古史",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历史撰述中"古史"建构的主要特点。应对学术之需,关注时代主题,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古史建构的旨趣所在。在共同遵循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等人与郭沫若在古史分期等问题上有较大分歧,他们各自的古史撰述亦有特色,由此反映古史建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盐亭蒙文通先生,以经学与古史研究知名於时。其治经学也,以经世致用为归,承乃师廖季平之说而更进一步,别开新境。要而言之,约有三端。一曰上古中国文化,有海岱、河洛、江汉三方民族之异,周秦学术因之而判分。二曰两汉经学不同於周秦儒学,一为经生之学,一为儒士之业。三曰秦汉之际新儒家最为卓越,立新法,创新制,旨在民治、平等;贵贱贫富之悬绝,欲一举而夷平之,非孔、孟“从周”之见所能范围。然揆之以孔孟“为兆民”之意,则可谓一脉相承。文通表彰秦汉间新儒家,其意殆在斯乎。“论古之事,原以衡今”;“无事非究古义,亦无事非究将来”;“先哲之术,岂苟为涂泽耳目之具哉”:是谓文通经学研究之结穴。  相似文献   

8.
“谁是孙子”质疑及其他──读田昌五《孙子里籍辨误》马里千《孙子兵法》和它的作者孙武,不载于《春秋经·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史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因间。……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1,J’嫔;胶生阿到之间,...  相似文献   

9.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国家(《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 《历史研究》82一3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胡钟达) 《内蒙古大学学报》82一2谈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田昌五)《光明日报》82.4。 26一3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亚 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张忠民)《徐州师院学报》 82一2“两种生产”在人类历史中同时起作用(林平)’南 京大学学报》82一2恩格斯与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姜井水)《浙江师院 学报》82一3略论历史的比较研究(范达人)《北京大学学报》82 一3世界现代史应当重视宗教的研究(王幼麟、曹玉蓉) 《历史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明初源的追溯——读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王子今大致自战国秦汉时期以来,古史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事迹已经成为当时的历史结构的最初基架。古史系统中的五帝传说和三皇传说,古史辨派的严谨的史学家们早已指出了其中后人增饰的痕迹,因而断定其...  相似文献   

11.
李灿 《文物》1981,(12)
关于曹操宗族墓及砖铭问题,我们陆续收到一些探讨文章。因限于篇幅,这里只刊登田昌五、李灿两同志辩驳文章的摘要以及殷涤非同志的一则补正。曹操宗族墓砖铭的全部拓片,《文物资料丛刊》第2辑已揭载,读者如有兴趣请去研究,有关探讨文章本刊不拟继续发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与中国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30年代到现在,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已经历过近70年的历程,并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李祖德先生撰写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讨论综述》(以下简称《综述》,载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古史研究上有卓越的成就,早年就以编著《古史辨》而蜚声史学界。《古史辨》第一卷出版于1926年,虽然离开现在已达半个多世纪,但至今仍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这部书是应该占有相当地位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把《古史辨》七卷九册影印出版,并准备续出新编的第八卷,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古史辨》是以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为核心而编著的一套古史论文总集。在第一卷中,顾颉刚先生就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他说,这个观点包含了三个意思:  相似文献   

14.
思路广阔,见解新颖———评蔡运章著《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杨升南《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此书41万字,收集了蔡运章先生近年所撰写的学术论文40篇,是他从事考古学、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的又一部力作。它与...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20世纪《周易》研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现象是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由此而在传统《易》学研究领域之外开辟了一条研究新路,形成了《易》学第五大派别:古史学派。本世纪《周...  相似文献   

16.
《周礼》的内容、行文特点及其史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天宇 《史学月刊》2001,(6):44-50,56
《周礼》前五篇的内容和职官结构各有其特点,也包含着许多矛盾、错综和不合理处,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因为《周礼》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考工记》的内容和体例则与前五篇不同,自成一家。《周礼》前五篇的行文有如下特点,一是各篇前皆有一《叙官》,二是以职官联系制度,三是兼记有关的经验、技术或人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四是互文见义,故读《周礼》贵在会通。《周礼》虽出于战国人之手,但其中保留了大量有关西周的珍贵资料,只要善于择别,并参以先秦其他文献和出土资料,即可为我们研究古史、特别是研究西周史所用。  相似文献   

17.
蒙文通的古史研究在民国学界破旧立新的古史运动中有意无意地起到推波助澜之功效,《古史甄微》中打破上古一元的古史三系说,也暗合了当时"新史学"所高举的"古史多元观",蒙文通由此而日益受到民国学界的重视。但若回到蒙文通自身的学术脉络,不难发现,《古史甄微》旨在"羽翼经学":通过追溯三皇五帝说的起源,以地理、民族、文化的视角创立古史三系说,重建上古国史,澄清经史关系,以史证经,申明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谯周是我国三国时期的“通才达学”,所撰《古史考》(已佚,有辑本)曾“与《史记》并行于世”。本在考明谯周生平的基础上,着重对《古史考》进行了研究,认为:《古史考》乃通考古史,而非专纠《史记》之谬;除考史之外,还多考古制,并兼杂考。其对《史记》的考辨,除纠史之外。还对部分记载不详的地方有解释性的补充与说明,对地名有所考究,对太史公论赞亦有纠驳。其考多确实可信,有较高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周社会性质成为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争论的焦点,因各派学者迟迟不能统一意见,解决问题的希望遂被寄托在新史料的出现上。当此之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造也有判定社会形态的需要,于是少数民族历史调查逐渐与古史分期讨论出现交叉。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与胡庆钧的互动是上述两项研究相互作用的缩影。自郭沫若将胡庆钧的凉山彝族社会研究引入西周社会性质的讨论后,古史分期争论受到凉山彝族社会调查资料的启发,反过来又推动了凉山彝族社会研究的深入与扩大。探讨郭、胡二人之间的互动及其后续发展,既有助于了解古史分期争论在少数民族历史调查材料的支撑下取得的进展,也可捕捉唯物史观和社会形态理论在历史学科之外造成的余响。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期古史分期新说述评《史通》研究五十年四十年来萧启庆教授的蒙元史研究近年英语世界明史研究新趋向评何平《清代赋税政策研究》评《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读《王朝鼎革与英雄悲歌》第二期近年来王安石新学研究综述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敦煌写本《历代法宝记》研究述评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学术综述《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创刊《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简介《闽越国都城考古研究》读后《魏晋南北朝史论》出版第三期1 999年明史研究概况1 980年以来中国古代重农抑商问题研究综述建国以来司马迁哲学思想研究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