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由于古代的交通不发达,通信当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平常年代,得到一封家书尚且不易,倘若在战乱之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当然就值万金了。自古以来,中国邮驿都是官办的,是由官员管理,主要也是为官员服务的。因此,平民百姓的通信就只得靠自己了。  相似文献   

2.
战时家书     
《湖南文史》2011,(11):64-6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亲笔写的战时家书,无论是对于身处战场的士兵还是远在后方的亲人,其分量都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它传递的是远方的牵挂、祈盼乃至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3.
战时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亲笔写的战时家书,无论是对于身处战场的士兵还是远在后方的亲人,其分量都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它传递的是远方的牵挂、祈盼乃至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4.
林祥 《文史月刊》2008,(9):60-6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0年前,书信是传达亲情、沟通信息的重要方式。一封封家书,见字如面,品读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好比亲人就在眼前,生活也就多了一份希冀,心灵也得到了某种慰籍。  相似文献   

5.
正由卡迪夫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班国瑞(Gregor Benton),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及华裔馆研究员张慧梅,南洋理工大学陈六使讲席教授(公共政策及全球事务)、社会科学院院长、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共同编撰的《家书抵万金:二十世纪华人移民书信选注》(Chinese  相似文献   

6.
<正>信札,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信息、交通不甚便捷的社会更是如此,所谓"烽火连天月,家书抵万金"。湖南省博物馆自1951年筹备建馆时起,就非常注意收藏历史名人的手札和墨迹,经过六十余年的不断积累,名人手札已成为我馆藏品的重要特色之一,共收藏有近300位古代、近现代湘籍和外省籍历史名人的手札,如外省籍  相似文献   

7.
一位是祖父,一位是侄孙,同在远离家乡的大后方为抗战奔忙。伴着一阵阵刺耳的警报声,面对不断落下的日军炸弹,他们经历着怎样的心灵磨难?烽火三月,家书万金,祖孙两人悉心传递着绵绵的亲情。  相似文献   

8.
陈昱奇 《铁军》2024,(1):22-23
<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一位普通的新四军干部裘亦明于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写给上海父母的家书。父母大人:儿于三月十一日连接两信,拜阅后,甚感愉快,家内诸事顺利。儿在外任职也安心。继明弟四年前已于丹阳正兴泰店内亡故,请不必悲伤,应保重身体为重。儿在店内托大人之福,甚健,请不必挂念。歧哥和嫂有否照片,诸弟妹及侄女,有否照片,请寄来以作纪念。儿最近拍了照后也寄来,以留纪念。歧哥,现应多阅书,以便奋发。  相似文献   

9.
只说出手帕这两个字,便带着满满的怀旧,也含着切切的私情。价值低廉的信物中,它最私密,东西文化里,它是共同的爱物。且看诗情画意的中国罗帕,何以素手相传抵万金。  相似文献   

10.
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东奔西走,所到之处,除了留下无数沉郁顿挫的壮美诗句之外,还留下了一座又一座漂泊生活的标志———草堂。如著名的成都杜甫草堂、甘肃成县(同谷)杜甫草堂,还有世人不太熟知的天水(秦州)杜甫草堂。如果说世上的英武者莫过于天水人飞将军李广,那么世上的大文豪莫过于祖籍天水的谪仙李白。这位自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的唐代大诗人,一生四海为家,高挂诗歌的风帆,于楚汉幽燕之间云来鹤往。他一定也悄然来到过他的老家天水,因为天水的南郭…  相似文献   

11.
泰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完美结合世所罕见,泰宁因之俊秀超群,如清水出芙蓉,一曲菱歌抵万金。 泰宁四季好时节。身在泰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又和润  相似文献   

12.
杜甫活了59岁,除"诗人"外,他还有官二代、公务员等身份。这些都不算,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这就是美食家——笔下美食如林。这不是妄言乱说。首先,杜甫家世不错。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世代"奉儒为官,未坠素业"。杜甫在各地也有不少房宅田园,朋友赠送也不少。这是杜甫成为美食家  相似文献   

13.
胡适家书选     
继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整理出版的《胡适来往书信选》,《胡适的日记》之后,《胡适家书》也已整理就绪,准备付梓。在此书尚未面世之前,应《安徽史学》编辑室之约,挑选一部分先予公布,以飨读者。这部分家书,上起1908年,下迄1946年,以胡适在美国留学和任驻美大使期间的为多,内容大都为向家人报告他在外的学习、生活、工作、见闻等情况。但从中可以看出胡适的世家观念以及他对政治有极大兴趣。他以后步入国民党营垒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国民党联在一起,同他年青时所受的家庭教育及留学时的思想动机是分不开的。从家书所反映的胡适思想的一个侧面,对我们了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许广平,是一对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爱侣。但是,在他们相爱之前,鲁迅已经有了一个名义上的妻子,许广平也曾经有过一段恋爱经历。1906年6月,25岁的鲁迅正准备在日本东京开始他的文学活动,忽然不断地接到催他回国的家书,有时一天之内会收到两封这样的来信,信里说,他母亲病得很重,想见见自己的长子。等到鲁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里,才知道这是一场骗局。原来在他家乡有一种谣传,说鲁迅跟日本女人结了婚,还生了孩子,有人看见他领着妻、儿在东京街头漫步。族人不愿肥水落了别人田,于是变着法子把他骗回来完婚。新娘朱安是鲁迅…  相似文献   

15.
饮酒诗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其饮酒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充满悖论的心灵意蕴:他既是一个“穷愁的大丈夫”,又是一个“清醒的醉饮客”;杜甫的饮酒诗呈现出中国诗酒文化的独特形态:穷愁清醒。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体现了杜甫心酸悲怆的内心世界,更展现了一种大地般的博大的人道关怀。杜甫创造了中国诗酒文化中继“天”、“人”境界之后的“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严铭 《巴蜀史志》2013,(4):40-44
在中国文学史上,杨慎与杜甫有着独特的因缘关系。这不仅体现在他对六朝诗学的审美评判,与杜甫有某些契合之处,就是在诗歌创作上其学杜时间之久,可谓矢志不渝。特别是谪戍云南和生命的后期,其对杜甫晚年的人生况味和杜甫“蜀中诗”的体悟尤深。其诗更得杜诗风韵。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今这个时代,"家书"已经成为一个陌生的词。我们习惯了手机、电话、社交网络,但我们与家人的距离,却并没有比以前更近。而今,读到新近出版的《董必武家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7月第1版),能从中体会到"朴诚勇毅"的传世家风,并且深刻理解这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董必武家书》共4辑,分别是董老的"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辈信""致子侄辈信",共收录家书68封,同时附录董必武夫人何连芝家书10封。董必武夫妇育有一女二男,同时抚养教育了多名侄女、侄孙等后辈,书中的多数书信即是董老写给子女和后辈的家书,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18.
快过年了,一些在外打拼的年轻人纠结要不要回家。他们怕走亲戚、怕相亲、怕被逼婚。这里有一封微信家书,由一对家住西安的父母写给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其实,父母永远是最理解和爱你的那个人。静静:你快递来的大手机收到了,在你表妹的指导下,我们也学会用微信了。现在我和你妈凑在咱家书桌前,商量着在微信  相似文献   

19.
邹子澄 《文献》2024,(2):156-171
虎门之战时期,林则徐指责琦善在筹防与交涉两方面举措失当的一封家书曾广为传抄。由于该信真伪在当代颇受质疑,故而多为近来治鸦片战争史的学者所忽视。然而此家书的真实性,在当时便由李星沅向邓廷桢确认,且其作伪难度无法与民国时期集中伪造的林氏家书相提并论。事实上该“伪家书”是两个月间分数次记下的两封家书的摘录。新见的另一封林则徐家书,同样表达了对琦善诸般措置的不满。林则徐很少在与官员通函中表露的真实想法,在两封家书中都有直接吐露。这是认识他在促成怡良最终弹劾琦善前内心想法变化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0.
周艳芝  梁静 《文史精华》2009,(Z1):44-46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在石家庄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何文超生前的家书,依然被他的亲人保存。2006年末,在北京六里桥附近的一栋居民楼里,见到了何文超烈士的妹妹王新生。她拿出一封封保存完好的家书,向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