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戚元德 《百年潮》2024,(1):53-59
<正>1934年8月初,我们离开黄冈开始长征,因当时走得仓促,精神上和物质上准备得都很不够,8月12日到湖南的桂东、桂阳才成立“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任委员会主席,萧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委,德峰以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代表身份任军团保卫局长、并按保卫局工作性质及惯例参加“军政委员会”,张子意任军团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军参谋长。红六军团是由第十七师(原湘赣军区红八军)、第十八师(原湘赣军区红十八军)等部队组合构成,有近万人。  相似文献   

2.
叶介甫 《文史春秋》2005,(11):39-45
谭家述,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是红八军和红六军团创始人之一。他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历任游击大队长、纵队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军团参谋长,参加过的较大的战斗有九陇山、将军山、永阳镇、九渡冲、棠市、沙市、龙家寨、忠堡等。他作战指挥机动灵活、坚决果断、身先士卒,并在战斗中多次负伤。1939年,谭家述人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45年明回国后任晋察冀军政干校和华北军大教育长、副校长。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这是战略上为了保存自己的一次伟大的壮举。1936年6月22日,我红六军团到达甘孜的蒲玉龙与红四方面军总部会合。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在这里举行了会师庆祝大会。朱德总司令作了重要讲话,并要求我们亲密团结;相互学习,携手前进,北上抗日。在甘孜部队进行了整编,以红十六师分建红十六师和红十八师,以红十七师分建红十七师和模范师,又重新组建了红六军团教导团。该团团长陈外欧,政委李桂。我被任命为军事总教。随后,我们就进驻东谷一带。7月5日,党中央决定以红二、六军团和…  相似文献   

4.
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致使红军伤亡惨重,元气大伤,根据地日益缩小。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放弃江西等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同时,长征也是为了把红军拉到抗日前线,践行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准备团结全国人民、各种政治势力和军事集团共同对日宣战。早在1934年7月,党就命令寻淮州领导的红七军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联合组成红十军团,作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长征。  相似文献   

5.
正长征路上显身手——殿后掩护少共国际师整装出发,在长征中担负掩护、殿后任务。1934年10月10日,军委命令:"保持军事秘密。应加强警戒,封锁消息,各部队机关一律用代字,极力隐蔽原来番号名称。"如军团的代名为某个省会名称,师的代名是其尾字与所属军团代名尾字相同的某个地名,师以下单位的代名由各军团决定。如红一军团的代名为"南昌",第十五师代名为"都昌"。据《彭绍辉日记》载:"十月十五日……补充大批弹药,步枪每支发三十至四十排子弹,手榴弹每人三至五枚。另每人发棉衣一套。"  相似文献   

6.
<正>红二、六军团长征初期,于1936年1月上旬经田心坪进入贵州,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激烈战斗。“田心坪战役”是红二、六军团入黔第一战。该战役的胜利,是红二、六军团长征路上的关键一步,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与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1934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等组成的中央红军一方面军暨军委一、二纵队,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个梯队、12个师八万六千多人离开中央苏区瑞金梅坑驻地,开始了举世瞩目的长征。1934年12月13日红军进入贵州。  相似文献   

8.
举世注目的长征开始后,为了防堵红军北上,蒋介石任命何键为“剿匪军追击总司令”,组成了“剿匪军追击总司令部”,并拟定了作战计划,企图在湘江、漓水之间消灭我北上的中央红军。虽然在当时中共中央领导者“左”的错误指导下,我中央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由于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作战,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防线,渡过湘江,转向贵州进军,并于1935年1月5日占领了遵义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与红军。这组资料,原为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战史会所辑,包括“剿匪军追击总司令部追剿计划”、作战命令、军队调遣经过情形,“追剿”战斗经过四个部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中央红军长征中战斗经过及国民党军“围剿”计划的破产。此外对我红二、六两军团配合中央红军行动在湘境的作战也有所反映。为保存资料的原貌,此组史料均按原文公布,文中对我党、我军的污蔑之词,除原有的四部份标题外,均未加“”号。  相似文献   

9.
<正>1934年10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进入贵州的石阡境内,受到国民党湘、桂、黔军的重重包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红六军团第十八师第五十二团为掩护军团主力转移,主动暴露  相似文献   

10.
第三十一集团军 1938年6月8日奉令组建,首任集团军总司令为汤恩伯,下辖张轸的第十三军、张刚的第九十八军、关麟征的第五十二军及李仙洲的第九十二军,其中第十三军为该集团军的基本部队。抗日战争爆发时,汤恩伯率其基本部队第十三军赴北平南口布防,在南口保卫战中顽强抵抗日军,坚守南口20余天,其第八十九师第五二九团罗芳珪团在战斗中几乎全部阵亡,其第四师第十二旅副旅长张本禹亦阵亡殉国。后第十三军的部队自北平、河北至山东,1938年1月18日扩编为第二十军团,汤恩伯任军团长下辖第十三军、第九十八军和第八十五军。隶属第五战区,曾参加台儿庄会战。1938年6月8日又扩编为第三十一集团军,调归第九战区指挥管辖,并参加武汉会战、由于该集团军系国民党中央嫡系部队,曾作为机动部队,辗转于第五、第九战区作战,参加过  相似文献   

11.
正红军在进入黎平的同时,中央红军一、九军团和中央纵队分三个序列经过锦屏。红一、九军团在12月13日从新厂到达锦屏平茶一带。一军团二师六团作为先锋,取道经界牌、潭溪、罗团,14日攻占黎平县城。大部队由丘团进入黎平中黄。红一军团基本上是沿着红六军团的行军路线经过锦屏县境的。红一军团离开平茶行抵中黄,沿亮江上至新化,过放浪冲,上王家榜,15日抵达  相似文献   

12.
正萧华(1916—1985),原名萧以僔,江西兴国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调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营、团政治委员,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长征中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师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副主任、第三四三旅政治委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一一五师政治部  相似文献   

13.
据辞海里记载,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级组织,由若干个军(师)及战斗、勤务保障部队编成,隶属于方面军或中央军委。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史册上,共出现过10个军团的番号,即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第 8、第9、第10、第15军团。军团是一个作战集团,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史册上,共出现过10个军团的番号,即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五军团。军团是一个作战集团,在这些威名远扬的军团当中,领军的军团当属红一军团。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史册上,共出现过10个军团的番号,即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五军团。军团是一个作战集团,在这些威名远扬的军团当中,领军的军团当属红一军团。  相似文献   

16.
正廖耀湘(1906—1968年),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桂南会战,两次入缅对日作战。第一次入缅对日作战时,他任第五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少将师长。第二次入缅对日作战时,他任新编第六军中将军长。在两次入缅对日作战中,廖耀湘所部作为主力部队,英勇顽强,打出了威风。因指挥有方,他声名大震,成为抗日名将。一、从学兵到将军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方志》2010,(4):58-60
民国29年(1940年)1月 1日增援昆仑关的日军及昆仑关退却的日军在八塘、九塘附近继续抵抗。2日,杜聿明部新二十二师、荣誉一师和余汉谋部一五九师对八塘、九塘日军攻击。△日军由粤北抽调近卫旅团及第十八师团主力,增援桂南作战。9日,近卫旅团在钦州湾登陆,沿邕钦公路北进。13日,第十八师团在钦州湾登陆。  相似文献   

18.
正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在抗击国民党80个团的"围剿"中,很好地执行了策应中央红军转移的任务后,为保存力量,奉中央命令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出发冲出敌人包围,向西突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我的父亲贺炳炎,当时在红五师担任师长。激战瓦屋塘身负重伤为保证大队人马能够顺利通过湘黔边界,总指挥部命令红五师担任后卫,堵截敌人的"追剿"部队。国民党第六十二师企图拦击西进的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在江永县档案局翻阅资料时,惊喜地发现,早在 1934年11月29日,红军长征路过永明(今江永),针对这些地区的民族情况,由红军政治部制订颁布了一份《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有关资料表明,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颁布的民族政策,也说明我党从建党初期就重视民族工作。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机关86000余人,离开中央根据地,经过月余的行军作战,于11月16日陆续进入零陵地区(今永州市)。1934年11月16日,当  相似文献   

20.
一 《长征组歌》又名《红军不怕远征难》,是开国上将萧华将军所创作的一部辉煌而又不朽的诗章. 1916年, 出生在江西兴国县东街萧屋村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的萧华,12岁参加革命,13岁时就担任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5岁时便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委员,17岁时担任红军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后改称红一军团第十五师,仍任政治委员),率领少共国际师7000余名官兵参加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