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种类,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物质类文化遗产的那种稳定性,他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具有变异性。这种活态变异性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很多困难,而传承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界对传承人的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传承人保护方法展开评述,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传承人保护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黄永林  李媛媛 《民俗研究》2023,(1):5-17+156
回顾新世纪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的基础上,我国的具体保护政策经历了从实施“抢救工程”“重点保护”到推动开展“生产性保护”“活化性利用”的不同时期工作重点的转变。非遗保护突破了纯“公益性”“消耗性”的被动保护局限,创造性地提出利用非遗的经济属性和产业价值进行“生产性保护”和“活化性利用”策略,找到了非遗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为世界非遗保护提供了中国实践经验。未来的非遗工作,应在继续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方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体保护”“活化利用”“融合发展”的力度,让非遗在全面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服务的过程中,彰显出多维重要价值,在创造创新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文辉 《世界遗产》2012,(2):102-103
在中国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龙山县梯玛传承已经濒临着严重危机,后继乏人,可采取提高“梯玛”社会地位、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带徒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潘媚 《丝绸之路》2011,(10):63-64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积淀,展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消亡的危机,此问题在贫困山区显得尤为严重。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山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必须结合山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宝铭 《丝绸之路》2009,(16):61-63
本文主要阐述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分布、保护意义及保护面临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静 《神州民俗》2007,(8):49-5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受到冲击。文章以目前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珠村乞巧节为例,指出了其不容乐观的生存状态,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具有普遍性;提出在乞巧节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阐述了构建政府主导、专业保护和本体保护三管其下的保护机制体系的观点,旨在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红 《神州民俗》2008,(1):21-2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今年6月份,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将在今年内修改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的发展呼唤理论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的第一个考察项目,是陆川皮影戏。从这一天开始,两个月中记者访问了很多“最后的传承人”,他们全都年事已高,空有一身绝技不知传给谁。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怎能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10.
吴纯 《旅游纵览》2023,(15):123-125
草编是山东省日照市的传统特色手工技艺之一,也是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通过对日照草编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推进日照草编的传承与发展。笔者认为,日照市应当通过加强对草编人才的培养、编写草编教材、开发草编课程、打造日照专属草编品牌、建设“草编共富工坊”、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创新草编宣传途径等方式,推动日照草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以湛江、茂名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思考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径,结果表明:①湛茂都市圈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但并非随机集聚分布;②湛江、茂名地区的非遗旅游资源在空间结构上呈聚集形式,形成1个极核区,4个高密度核心区,4个次核心区;③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经过内外动力的作用,可形成"双循环"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民俗研究》2006,(3):263-266
2006年7月20日至7月2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长江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武汉名流置业有限公司联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美、韩、日等国70余名专家学者和各主办单位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数千年积累传承至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文化身份,联结着中华文化的过去与未来。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遗产,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以湛江、茂名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法探析其空间分布特征,思考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路径,结果表明:(1)湛茂都市圈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分布,但并非随机集聚分布;(2)湛江、茂名地区的非遗旅游资源在空间结构上呈聚集形式,形成1个极核区,4个高密度核心区,4个次核心区;(3)非遗资源与旅游融合经过内外动力的作用,可形成“双循环”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深刻反映了从古代西域到今日新疆大地上的民族记忆和沉淀,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对这些濒危的传统技艺实施生产性保护、博物馆式等文化记忆保护,对传承人实行各种方式的帮扶,做好文本、影像记录,对于保护传统手工技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为一种根植于武威民间的古老说唱艺术,凉州贤孝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丰富的艺术情感。本文在分析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凉州贤孝开发利用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传承人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加以重新塑造、重新诠释的,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其个人生活史的研究。目前学界对于个人生活史研究的发展及其方法论脉络缺乏把握,以文化传承人为中心的民族志研实方法和方法论亟待梳理。在具体研究中,应当注意选择所谓的"关键报道人"作为重点访谈对象,以保证调查的高效;注意搭建良好的田野关系;以深度访谈作为调查手段,注意访谈问题的变换;强调访谈者和传承人之间的平等对话,采用一种循其生活轨迹提问的方式,去发现传承人日常生活中实践的主位文化观点;遵循学术伦理。  相似文献   

18.
在文旅发展和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非遗文化在助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为研究内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湘西非遗文化资源概况和运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依据分析结果,为湘西非遗文化助力旅游民宿发展提出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传承人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对于传承人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我们应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并通过细化规章制度、科学化培养、提高传承人自身素质等多项措施予以解决,力求为传承人创造良好的传承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2014,(11):111-111
10月10日下午,作为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论坛在济南舜耕山庄成功举办,来自国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各省文化厅(局)的代表以及非遗保护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就“加强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促进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有效途径,促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