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学者认为,琦善在鸦片战争中,军事上撤防、不援虎门;外交上软弱,签订《穿鼻条约》、割让香港,因而是一个卖国贼。但大量史实证明,他不但不曾削弱军事实力,而且加强了虎门防务;不但不曾出卖国家利益,而且有效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虽然因各种原因他主张和谈,但不能以主战或主和作为判断其爱国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书稿的完成,为苏秉琦正式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创造了条件.他将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作为研究史前史的一把"金钥匙",以实现他重建中国史前史的目的,着重解决中国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出现的历史.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文化传统组合与重组等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一重要的学术观点.他还针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高涨而史前史研究低落的现状,解释"文明起源"的确切含义,就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要谈民族复兴,首先必须了解作为民族复兴主体的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所谓中华民族自我意识,说通俗点,就是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用梁启超的话说,"谓对他而自觉为我,‘彼,日本人;我,中国人',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①中华民族形成虽然很早,但自我意识十分淡薄。中华民族自我意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尤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国家的统一与富强,孙中山苦苦探索,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号召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并为此奋斗终身。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孙中山祖国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虽然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但他的精神和斗志仍然激励着我们去完全他未竟的事业;他关于祖国统一的思想与主张仍是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嵘  张荣 《丝绸之路》2022,(2):11-12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现实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求“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事业,是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为这一事业而奋斗、牺牲的人,是值得后人永远纪念的.杨深秀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不但参加了康有为领导的伟大事业,并且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来伟大的民族牺牲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他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极其丰富和深远的。他的思想和主张不仅深深地影响了他同时代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一位无可比俦的大英雄,他的文韬武略,英雄业绩,可以说前无古人,后少来者!所以,他睥睨一切,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些曾影响中华民族文明史发展的英雄人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的风流人物就是包括他在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指点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史学界多有深入研究,唯独对中东路事件稍显薄弱。究其缘由,一是因为这是张学良打的一次败仗,张学良为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学者不忍心揭这块伤疤;二是他打仗的对象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苏联,他后来发动的西安事变不仅挽救了中华民族,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共产党渡过了一次生存危机,他有功于共产党,大陆学者多出于为尊者讳的传统心理,不愿意碰这一问题。张学良是坦荡做人的典范,他在晚年自己揭开了这块伤疤。  相似文献   

10.
啸海 《江淮文史》2006,(4):53-61
杰出的爱国将领、安徽巢县人冯玉祥,一生戎马倥偬,名震华夏。尤其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抗战时期,他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奔赴抗日前线,督练抗日军队,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1939年春天,他在重庆沙坪坝陈家桥镇购买了一幢晚清普通民居,将它命名为抗倭庐,表明他抗日到底的  相似文献   

11.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传统。“郡县有志,犹如国之有史”,不可或缺。地方志的价值之高毋庸置疑。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称之为“任何国家的同类献所不能比拟的”世界化遗产;李约瑟博士编写《中国科学技术史》时,就大量征引了中国地方志的资料,他甚至认为“要研究人类明,必须研究中国的地方志”。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以来,面对国家危亡的局势,许多知识分子通过“中华民族”话语和历史书写,推动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其中,顾颉刚的民族史编撰思想尤其具有典型意义。顾颉刚最初只希望做与实用和政治无关的学问,其古史辨致力于打破中国“民族出于一元”的神话,这无疑与当时已兴起的中华民族话语相抵牾;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危亡之际,他自觉地转向救亡图存和民族边疆现实问题的研究,并在反思其疑古立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强调以此理论为核心编撰中国通史和民族史,纠正古史材料“言分化有余,言团结不足”的偏颇,以历史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尽管顾颉刚的中国通史和民族史编撰事业并未完成,但其民族史编撰思想及理论自觉意识,对新时代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袁南生 《纵横》2010,(5):38-43
参与收回青岛主权 王艽生一生的外交活动甚至各种事业,均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王年轻时就意识到对中华民族威胁和为害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之一是日本。为了抗日,他改习日文,努力研究日本文化和政治。1916年至1921年,他两次东渡日本,前往日本陆军经理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留学。  相似文献   

14.
论陈垣先生的民族文化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是陈垣民族文化史观的主导思想。在数十年的治史过程中 ,他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 ,深刻揭示中华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阐释中华文化对外来宗教、外来民族的巨大影响。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抗日战争中 ,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 ;他一生致力于发展民族的新文化 ,念念不忘推动中国学术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陈垣以中华历史文化为本的民族文化史观 ,强调了文化的个性和以此为基点的文化进化的包容性 ,对于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 ,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学振 《满族研究》2007,(1):109-114
按照目前约定俗成的使用情况,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有着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含义,因而老舍与很多作家一样具有双重民族身份:他是一个旗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老舍的民族身份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表现得异常突出:作为一个旗人,他的文学创作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外抗强敌、内主团结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6.
卢成 《文史月刊》2006,(10):1-1
他创造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他开拓了数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时代;他凝聚了全世界所有数学家倾慕的目光;他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自豪和骄傲。陈景润,福建省闽侯人,我国著名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于一个邮政之家,从小性格内向,爱书成癖,书中仿佛有着  相似文献   

17.
李治安 《史学集刊》2014,(1):48-50,42
<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尽管历史上的中国或者中华民族及概念,是经历漫长的过程而渐进发展和最终定型的,但是难以否认我们古代多民族国家正是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或中华民族的基础和前身,五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是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的共同历史。中国的内地和边疆组成的广袤疆土至今一直是汉族和蒙、回、藏等诸多少数民族共同栖息的家园。汉地只是中国的一部分,汉人也只  相似文献   

18.
1959年,在联邦德国举办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他获得男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华民族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相似文献   

19.
姚富升     
姚富升是清末民国初年一位颇有影响的地方官,他出任瑷珲副都统期间,在收复瑷珲的过程中;在扶国威、保主权的斗争中,在索还江东六十四旗屯的交涉中,维护了民族的尊严,保卫了国家的主权,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姚富升,字申五,祖籍属于清内务府正黄旗汉军,后来移驻吉林,家世居省城。姚富升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依靠祖母把他养育成人。因家贫,十三岁时才开始读书。四年后,遇  相似文献   

20.
<正>张謇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创始者和热心提倡者,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博物馆学的研究者。他是江苏南通人,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卒于大革命爆发之际(1926年)。他生活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统治时代。清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