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专家考证,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是中国第一大姓。李姓源于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嬴姓,系由理姓所改。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帝颛顼高阳氏的曾孙皋陶,字庭坚,在帝尧时任大理(司法长官)。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历虞、夏、商三代,后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徵(字德灵)因直言规劝纣王改正错误,为纣王所不容,得罪而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中华大姓中,陈姓列第五位。陈姓是中华大姓中繁衍和分化能力最强的姓氏。从陈姓中分化出的姓氏有60多个,其中胡、田、孙、姚、袁、夏、陆等也都是前100名的中华大姓,如果把这些姓氏人口加在一起,数量十分惊人。与位列中华第一大姓、源于陈地鹿邑的李姓相比,我们会发现,李姓的特点是外  相似文献   

3.
李姓为我国五大姓之一,民间素有“张王李赵遍地刘”说法,可见李姓在我国人口的份量。据近年中华姓氏调查和有关学者研究表明,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为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7.9%,人数超过8,700万,其次为王、张、刘、陈等姓,合称五大姓,总人口约有3.5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续修家族谱的传统,乡村多以姓氏划分,秩序的维护也靠各族德高望重的族长来维护,形成了独特的谱牒文化。地方志与谱牒本是同源异枝、相互依存的文化形式。新时期方志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地方志应充分利用这样的历史契机,走进千家万户,以助于功能发挥。以姓氏为单位,开展民众道德文化建设,实现方志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助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许凤 《神州》2012,(26):27-28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通过姓氏,我们可以把自己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联系起来,满足"我从哪里来"的心理诉求,尤其对于漂泊异乡的炎黄子孙,这种"根"脉探寻意识更加强烈。天水作为中华姓氏的重要发祥地,有丰厚的姓氏文化资源,近年来为姓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本文将追本溯源,综述天水的姓氏文化资源,并分析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楠  柳桂秀  刘莉源 《神州》2011,(7X):20-21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它有关的姓氏、诗词和风俗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柳文化。  相似文献   

7.
由李学勤任主编 ,童超、赫治清、卢俊卿任副主编的《中华姓氏谱》第 1辑 10卷 ,于今年 9月由现代出版社与华艺出版社联合出版。 10月 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式 ,季羡林、周一良等著名学者出席并致辞。专家们认为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姓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华姓氏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可以更好地继承与弘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海外几千万华人、华裔虽然远离故土 ,身在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谱学源远流长。力倡谱学当推宋代范仲淹和朱熹,在号称“江南第一家”浙江浦江义门郑氏宗谱中,还保存着这两位大家“郑氏家宝”、“忠孝传家”的墨宝。明代航海家郑和是我国姓氏学演变史中最复杂的案例之一。郑和家谱总谱可分为:“西宗以白帝真君为始祖,人中国则朝奉王为始祖;入滇则以咸阳王为始祖;入宁则以郑和为始祖”。  相似文献   

9.
程婉 《中华遗产》2006,(4):146-146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中华遗产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华遗产杂志社和河南淮阳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华遗产论坛——太吴陵庙申报世界遗产启动仪式暨中华伏羲文化论坛”同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论坛主要围绕“太吴伏羲氏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重要意义”的主题展开。与会专家从“龙的传人“、“万姓同源”、“八卦与伏羲”等方面对伏羲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就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太吴伏羲还是炎黄展开热烈论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谱学的发展与研究,源远流长。力倡谱学者当推宋代范仲淹和朱熹,在号称“江南第一家”浙江浦江义门郑氏宗谱中,还保存着这两位大家“郑氏家宝”“忠孝传家”的墨宝。明代航海家郑和是我国姓氏学演变史中最复杂的案例之一。其郑和家谱总谱可分为四谱:“西宗以白帝真君为始祖,人中国则朝奉王为始祖,入滇则以咸阳王为始祖,入宁则以郑和为始祖”。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黄河文化的始祖是黄帝,长江文化的始祖是炎帝,那么,珠江文化的始祖则是舜帝。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中华姓氏谱》是中国史学会的重点项目,由中国史学会副会长李学勤主编,现代出版社与华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目前已出版30个大姓,每姓一册,每册23万至35万字,是已问世的姓氏丛书中份量最重、影响最大的一种。张姓是我国人数众多、分布甚广的大姓。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张姓仅次于李姓、王姓居全国第三,人口总数近一亿。要了解张姓的源流、迁徙吗?要了解各个朝代张姓的名族望姓吗?要了解历史上张姓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方面的名人及其贡献吗?要了解张姓的郡望、堂号、家训、家法,以及张姓的名胜遗迹(祖庙、祠堂、名人遗迹)吗?要了解张…  相似文献   

13.
卫永红 《沧桑》2013,(5):89-91
伏羲,中国文化的第一始祖,距今7000余年,被尊为“三皇之首”和“百王之先”。伏羲氏族所处的原始时代文化的主要内容有教民渔猎、发明网罟、通过仰观俯察而始画八卦、立官设部、制琴作乐,对于开创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神话传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现:龙图腾——中华民族的象征;八卦——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开中国神秘文化之先河;伏羲神话——民间民俗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14.
王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拥有人口近一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四。得姓始祖太子晋,名晋,字子乔,系周灵王太子,约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8年,寿不过十八岁。据史籍谱牒记载,“太原王氏”奉2500多年前的周灵王太子晋(前565-前548年)为始祖。其子宗敬后担任司徒,时人号日王家,因以为氏,之后历代相传,“王”也就演变成为他及其子孙后代的姓氏。在山西太原晋祠修建的“子乔祠”就是对王姓始祖子乔的纪念。  相似文献   

15.
成都天府广场东御街出土的东汉蜀郡太守《李君碑》,蕴含了重要历史信息。《李君碑》开篇5句叙述了汉顺帝初期的历史:一是表明了汉顺帝继位的正统性、合法性、曲折性;二是指出了顺帝时聘贤人、崇经学、兴教化、美风俗等善政。《李君碑》中还记载了吴国李君的先祖情况,为李姓起源和李姓始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更早的史料。汉代尊尧,有"汉家尧后"之说,《李君碑》两次提到汉朝与尧的关系问题。"受尧余则"、"曹国是循",是说应遵循尧的治国之道,以尧的教化之道治理天下。《李君碑》相关文字说明尧在汉代政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姓氏文化是中国所特有的文化之一,在姓氏的发展过程中,改姓的现象常有发生。本文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改姓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查证举要,反映了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折射出华夏民族灿烂的文化之光。  相似文献   

17.
袁其美  周林  余青 《神州》2014,(9):40-40
汉碑碑文中包含的姓氏具有多方面研究价值,可以推测汉代姓氏存在的真实面貌,可以研究姓氏从先秦到汉代的分化合流,可以补正大型辞书在姓氏收录、书证等方面的疏漏,可以探讨古人命名、取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心理。因此研究汉碑姓氏中隐含的文化信息是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炎黄春秋》2000,(5):58-58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南省炎陵县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华世纪龙年九九重阳节龙的传人炎帝陵祭祖大典活动”,定于10月6日在炎帝安息之地——湖南省炎陵县鹿原陂隆重举行。目前,祭祖大典活动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 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百折不挠,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始自炎黄博大精深、浩瀚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各民族人民的伟大力量,是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坚强纽带,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无穷源泉。 炎帝陵是炎黄子孙敬…  相似文献   

19.
中华张姓文化联谊会于 2 0 0 2年 4月 16日至 18日在濮阳举行。大会主题旨在姓氏文化研究与交流 ,增进了解 ,促进民族团结 ,繁荣地方经济 ,让濮阳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濮阳。来自马来西亚、台湾、福建、广东、山西、河北、河南等 2 0个代表团的 15 0多位张氏后裔、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新加坡、泰国、江西等 8家张姓宗亲会向大会发来贺电、贺信以示祝贺。会议期间 ,与会来宾出席了在挥公陵园举行的“首届中华张姓始祖挥公受封得姓纪念大会”及祭祀活动 ,并植树、合影留念、互赠纪念品。参观游览了中心阁、御井、中华第一龙出土地、濮阳耐高…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2011,(15):78-78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坐落于陕西北部的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被誉为“中华第一陵”。2009年,陕西省政府启动编制黄帝陵文化园区规划。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2011年7月6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