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石造像重现人间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对自然历史来说不过是一刹那,但对人文历史来说,却是一段宝贵的时间。回顾三十年来,有关曲阳石造像的发掘简报早已刊行,本刊(总二期)亦曾登载《曲阳修德寺出土纪年造像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2.
曲阳修德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现仅存遗址。修德寺塔的始建年代在隋仁寿元年(601年),是隋文帝颁赐舍利之塔,现存的七层砖塔为宋代遗物。修德寺遗址曾发掘出土北魏至唐代的石造像2200多件,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佛教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证实了曲阳是定州系白石造像的中心,为研究曲阳石雕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1972年,陕西省长武县出土一批佛教造像碑,其中有长武县马寨乡司家河村出土的北魏造像残碑4通;长武县昭仁寺内出土的北魏、北周、隋、唐造像残碑7通,石造像3件,造像残碑头及经幢各1件。现将这批资料整理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4.
1999年5月,甘肃宁县新宁镇出土一批佛教石造像,基本完整者89件。以北朝造像为主,还有少量隋唐作品,其中立姿菩萨像、背屏式造像和造像碑最具特色。这批造像是继山东青州、临朐出土大批北朝石造像后,又一批集中出土的北朝至唐造像,其时代、题材及造型和雕刻技法等,与山东的几批造像既有某些共同特征,又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是西北地区早期佛教造像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4,(1)
<正>山东临朐白龙寺遗址发现石造像残件和白陶、灰陶造像共计200余件,其中以石造像为主。造像多为残件,但仍有部分保存较好[1]。下面对白龙寺发现的佛教造像作进一步探析。一石造像共发现230余件,多为残件。有单体佛造像、单体菩萨造像、背屏式造像、造像台座等,多为石灰岩质,另有2件为砂岩、2件为绿泥石片岩、1件为滑石质。1.单体佛造像18件,其中身体部分9件,皆仅存身体的一  相似文献   

6.
金灯寺位于山西省平顺县东南60公里杏城镇背泉村的悬崖峭壁上,其南与河南林州市交界。据调查资料,金灯寺创建于北齐天保(550~557)年间,目前遗存皆为明代石窟造像,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水陆殿,属省级保护单位。1982年县博馆为防物被盗,把供奉于水陆殿内的4件较为珍贵的石造像收回馆内。现将此4件石造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12月,四川省汶川县出土一批南朝佛教石造像,因出土地点为唐代仁寿寺的旧址,故判断这批造像原供奉于该寺院。这是继1921年四川茂县出土南朝齐永明造像之后,又一次在岷江上游地区出土南朝佛教造像,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造像中有或为一释迦二弥勒佛的三佛题材,以及双观音的组合形式,这为研究四川地区南朝佛教造像样式、题材内容以及传播路线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重要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8.
山东惠民出土一批北朝佛教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山东省惠民县出土一批北朝佛教石造像。造像出土于惠民镇西南4公里的沙河杨村,该村位于沙河北岸。这批佛造像是一村民在其家中施工时发现,县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现场勘查,清理造像共17件,原均埋于地下深约0.9米处,属于一次集  相似文献   

9.
曲阳修德寺遗址于1953—1954年出土2200余件北魏至隋唐时期石刻造像,其中有纪年刻铭的计247件,分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今河北博物院。在对河北博物院收藏的28件典型纪年造像作重点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故宫已公布造像中88件有纪年者,按其造像风格分四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梳理了其艺术风格之演化规律,探讨了其风格来源、传播方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平顺县位于太行山南端 ,长治市东部 ,其东南与河北、河南交界。平顺境内古代建筑众多 ,数量居长治地区之首。荐福寺遗址位于平顺县西南30公里的北社乡东禅村。该寺创建年代不详 ,目前仅存一处面积约660平方米 ,总高10余米的斜坡土台。1987年当地村民在土台斜坡处挖窑 ,于纵深3米处发现一处面积约4平方米的土坑遗址。坑内堆放石刻造像11件及部分石像残块。县文物部门闻讯后 ,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协助下 ,将石造像收回入藏。荐福寺遗址出土的11件石造像 ,包括佛头像、单体佛坐像和背屏式佛坐像。5件底部有题记 ,其中包括4件纪年题记。除1件…  相似文献   

11.
红凡沟石造像塔出土地点明确,考古信息准确,来源清楚,具有重要的考古、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造像塔所刻人物造型的特征及故事情节,和天水麦积山石窟、武山拉梢寺石窟的北周造像形态基本一致或相似。根据这些特征和北周时期流行佛教经典内容,红凡沟石造像塔应为北周时期所刻造。  相似文献   

12.
常乐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响堂石窟的附属建筑,在石窟之下,早年已遭破坏。寺西距和村2.5公里,位于鼓山的西麓,南为滏水之源(图一、三五)。和村原属武安县管辖,1953年划归邯郸市峰峰矿区。 1960年,董家庄村社员在常乐寺遗址东北约百余米处平整土地,发现了红沙石造像,随即由省地市联合清理,出土残石造像三百余件。1979年该村社员又在遗址的西南部发现了同类型的石造像。为了弄清常乐寺的建造年代、寺和石窟的关系,同年4月至8月,邯郸市和峰峰矿区两文物保管所共同进行清理,清理面积约1040平方米,出土石造像等遗物一百四十余件。现将第二次清理情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博兴县出土一批北朝造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6年3月,山东省博兴县张官大队社员在推土垫房基时发现了一批北朝造像。造像质地有青石、白石、白瓷素烧;形态有单躯、三躯;大多为圆雕、高浮雕。造像出土时整齐地排列在土坑内。文物管理人员赶到时,现场已被破坏。大部造像散失,后收回七十二件。计有造像碑一件、石造像二十四件、模印白瓷素烧造像四件、佛头九件、菩萨头九件、模印白瓷素烧菩萨头一件、造像座十二件、模印白瓷素烧造像座二件、带足榫十一件。现择部分较完整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峰涛 《收藏家》2012,(11):50-54
1999年5月,甘肃省宁县县城所在地新宁镇新宁村一村民在维修窑洞崖面时,在距地表下2米处发现一批佛教石刻造像及残块。接到报告后,县博物馆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了抢救清理。经整理拼对,这批石造像共有基本完整者89件,包括佛头像、菩萨像、背屏式造  相似文献   

15.
芮城北周隋唐佛道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城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端,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近年来,芮城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出土的北周、隋唐佛道造像碑刻,这批造像碑大多有明确的纪年,品相之完美,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本文拟将其中部分造像碑介绍如下,并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一、道教造像碑1.北周青石造像座北  相似文献   

16.
陈悦新 《文物》2014,(3):72-86
<正>清末至20世纪末,成都地区[1]相继出土多批南朝佛教石刻造像,并涌现出一系列研究探讨这批造像时代与渊源的文章,如《四川茂汶南齐永明造像碑及有关问题》[2]、《成都万佛寺出土佛像与建康佛教》[3]、《试论成都地区出土的南朝佛教石造像》[4]、《四川南朝佛教造像的初步研究》[5]、《成都地区南朝佛教造像研究》[6]、《关于中国成都地区的佛教造像——以520~540年间造像为中心》[7]等。近年随着考古资料的刊布,揭示出的内容愈益丰富,特别是其中  相似文献   

17.
<正> 1964年1月,唐县寺城涧村出土了六朝以来石刻造像一批,计15件。这批石刻造像的特点是形体小,保存完好,一部造像的底座上刻有纪年铭款。1965年2月,在该处的不同坑位又出土了一批石刻造像,计12件,除了少量造像有铭款外,一般形体大,保存不佳。两批石刻造像计27件。原河北省文物工作队,根据这一发现线索,即派员对石像的出土地点,先后进行了两次调查。确认造像出土地点系一古代寺院遗址,造像是由于某种原因,在当时寺院附近做有意识的埋藏。  相似文献   

18.
青州龙兴寺出土背屏式佛教石造像分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0月在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佛教石造像,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总体上看,这批造像为当地产石灰岩质,可分为单体圆雕和连  相似文献   

19.
潼关县老虎城村一座古代陶窑中出土的隋唐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10月6日,潼关县文化馆向省文化局和省文管会画报该县太要公社老虎城村附近发现了过去出土的一批石造像,来函中叙述这批造像是由塌陷的佛洞内出土的,  相似文献   

20.
庄浪县出土北魏石造像塔程晓钟,丁广学1974年。甘肃省庄浪县良邑乡李家咀村农民在平整打麦场时,在村东离宝泉寺旧址不到百米的地方。挖出了四块石造像碑。解放前曾出土过一块。加在一起共五级,恰好构成一座完整的造像塔。通高1.76米。平面正方形,底边长43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