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江苏 《中原文物》2015,(2):52-56,95
甲骨文■字,从■从■,隶定为■。■是人字形房屋构架之象形,演变到后世为宀、广偏旁。新本义是薪,薪本质是木。先秦文献中木、薪、柴本质相同,仅大小有别。宋,《说文》谓"居"也。宋、■两种建筑相互依存又有区别。洹北商城、安阳殷墟、湖北商代盘龙城大型夯土台基外有擎檐柱遗迹,复原后与主体建筑两部分形成形■(侧面图),与宋、含义相同。古代宫殿的附属建筑称为朵殿。当释读为朵。朵宗即主庙的配殿,庭朵是门堂前外塾。  相似文献   

2.
《说文》有“来,周所受瑞麦来辫,一来二缝,象芒束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此后一些学者由于“附会经语,过信纬书”,“致滋千古疑窦”。如《说文》段注认为“作一来二缝不可通”,改成“二麦一夆”院先鹇笾怠=栏腥艘源俗魑夜÷蠓潜就疗鹪吹淖衷粗ぞ荨K杂斜匾婷鳌袄础弊中我寮捌浞⒄寡莼<坠俏牡姆⑾治颐翘峁┝朔岣坏男伦柿?1914年出版的《殷墟书契考释》已引证《说文》释出来字,并指出“卜辞来字皆象形,其穗或垂或否,麦之茎强与禾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充分利用人类学方法对甲骨文中的閊字进行了考证,认为閊字指门槛。从文字考释方法方面而言,传统方法注重音、形、义的结合,多从文字自身规律出发讨论议定字的结构意义。利用人类学方法解释古文字,有些前辈学者曾经作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方法比较而言,该方法的使用范围还是比较小。本文充分利用人类方法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开拓。同时也应该看到,本文有两个问题还须改进,一是对文字音、形、义的分析过于简洁,对文字自身规律的重视不够;二是表示閊字本义的卜辞例证过少。从相关资料看,妇好从事的军事行动较多,具有一定的独立军事行为能力,如何更合理解释这种现象与其行为的象征性,需要更多研究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5.
商代甲骨文疾、毓(育)两字各有几种不同的形体,以往学者统以寻常字释之,这固然可通;但它们的不同形体却反映了殷人对疾病和生育的具体认识,故很有些辨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一、兹字补释甲骨文有一个(?)字,象两束丝之形,本当是丝字,隶定应写作(幺幺)。《说文》:“(幺幺),微也。”应是引申义。卜辞的(幺幺)用作兹,为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则是借音字,传统称之为假借字。周代金文以及后代文献,兹用作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均为近指,近似于此,大体上可  相似文献   

7.
一、说形 甲骨文中有一个写作从辛从殳的字,辛字写成长三角形,是辛字构形的最早形态。①孙诒让释为“报”,又怀疑“为设之省”,②王襄“疑古酌字”,又疑为“凿”字,③郭沫若“疑是毁字”,④于省吾先生从孙诒让说释为“设”,认为字所从之辛乃言字初文,后变为从言,与兢字、燮字本从辛,后变为从言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叀字构形,现学界多认为象纺砖之形,本文则认为其字形应似用竹、藤等草类植物编织而成的一种盛物之器;并对学界一直存有争议的叀与■之关系作了说明,认为后一字形表示的乃是用叀状容器来盛放的物品,由清华简中从此字形之字读为助考虑,此字形可释为菹;文章最后从汉字文化角度讨论了叀字等字形所反映出的古代编织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字形和出土文献的比较研究,对甲骨文中"(尸少)"字释为"徙"进行了论证,并试探性地揭示了"徙"字的演变过程。在文字考释基础上,通过对甲骨卜辞和传世文献的解析,简单考察和论证了殷商时期的徙田制度,进而揭示了徙田制度在殷商乃至西周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过去统通归为龙字的几个甲骨文字,确认只有“头有冠角、张口有齿、尾后卷上翘”的■或其简体■才是龙字。■字从■声。■身、首同龙而无冠角。■应读为尤、訧,义为责怪,引申为惩罚。又据唐兰所云龙字“虯曲而尾向外,此蟠结而尾向内,其形迥异”,将■字与龙字区别开,并进而从形、音、义论述■字应改释螾,在卜辞中训为延。  相似文献   

11.
章太炎先生与甲骨文字胡厚宣章太炎(1869—1936)黄季刚(1886—1935)俱为近代国学大师,精于文字音韵训诂,所谓“章黄之学”,一般都很受崇敬,但有人①认为他们一直不相信甲骨,则与事实不符。黄季刚先生不但不怀疑甲骨,而且大买甲骨文之书,深研甲...  相似文献   

12.
王菲 《中原文物》2012,(3):105-108
古人在从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中,曾选择一些动物进行饲养和驯化,"六畜"是其中的代表。六畜,又称六牲,指的就是马、牛、羊、豕、犬、鸡这六种牲畜,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记述。最迟至汉代,人们对六畜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完成了对它们的驯化,六畜在人类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博物馆新近整理、入藏了两宗甲骨,计69片(不包括伪片及无字甲骨),原分别为陈器成、张凤两位先生旧藏。胡厚宣先生在《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一文中,已将这批甲骨列入私家收藏一栏,不过,胡先生所统计的数字(陈器成4片、张凤14片)有舛误,张凤也不应列入上海市。经初步核查,这批甲骨中除少数几片见于著录外,余皆未公布过。现介绍于次,供大家利用。一、陈器成旧藏陈器成先生(1902~1983年),名木,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器物字是指字形直接描摹器物形体或以形声组合的方式表示器物的字。本研究确定器物字义项共175项,其中与字形相关的义项,即本义和引申义51个,占义项总数的29.1%;与字形无关的义项,即假借义项124个,占义项总数的71.9%,并对器物字词义主题类别进行了详细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甲骨文器物字的字词关系,以期对甲骨文字学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殷墟甲骨文中的"■"、"攺"两字,究竟应该释读作什么字,学界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或把前者读为"已",后者读为"改",从而把两者都看作实词。裘锡圭先生主张两者都是意义较虚的词。从花东卜辞中的情况来看,裘先生的说法是可信的。用为虚词的"巳"或"攺"字见于花东子组、历类、历无名间类、无名类、何组和黄类中,尤其是后三类中。不过,甲骨文中确实也有少数"巳"应读为祭祀的"祀"字,这类"巳"主要出现在■肥笔类、■历间类、宾组与何组卜辞中。  相似文献   

16.
商代的经济基础,农业虽是主项,但畜牧业并不能忽视.甲骨文辞例里的刍,既作放牧讲,也有作为牲畜和畜牧奴隶之意,它的多种含义以及各地大量贡刍,体现了当时畜牧的发达.而牧场的众多与商王朝对牧养牛羊的重视,也反映了畜牧业在商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重视商代农业文明的时候,决不能忽视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甲骨文器物字为研究材料,对比考古发现,分析早期人类思维特点及行款对字形的影响。它表示的器物,多用象形方式创造,而其所象之物多有出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古老而鲜活、珍贵而丰富的材料。我们可以将当时的文字与当时的器物两相对照,从而分析实物到文字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中的于字被动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骨文中的于字被动式探索董莲池于字被动式是主汉语中结构上以于字为句法标志的一种被动式。它依靠“于”字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从而构成被动的语法意义。关于这种被动式产生的时间,王力先生当年曾在《汉语史稿》中最先做出过论断,他认为是“春秋以后的事”,“在远古汉...  相似文献   

19.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下列诸字:(一)■(《铁云藏龟》二○八·三)■(《殷虚书契前编》四·二四·一)■(《殷虚文字缀合》五八)■(《殷虚文字乙编》八九九八)(二)■(《甲骨续存》二·三一)■(《殷虚书契前编》五·三八·三)(三)■(《殷契粹编》一○二○片)  相似文献   

20.
补释甲骨文“众”字并论其社会身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商时代的“众”及“众人”在殷商时代的社会结构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过去考释甲骨文“众”字 ,多谓其作“日下三人形” ,其实这个字并不从日。它的造字本义值得重新考虑。“众”和“众人”的社会身份在殷商时代是有所变化的 ,不可笼统视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