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初期,由于国内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海外华侨将投资目光转向了一向被视为冷门的垦殖事业。他们响应国民政府的号召,积极捐助或投资国内的垦殖业,为发展农业生产与安置难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批旅居南洋一带的侨胞为躲避战乱纷纷撤退回国。在财政极端困难的情况之下,国民政府在各地设立侨垦区与归侨村安置难侨,解决他们生产与生活方面的困难。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推动华侨与国内的垦殖业的发展具有吸引外资与安置归国难侨的双重作用,同时也充分反映了此间中央政府侨务工作重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任贵祥 《安徽史学》2006,(6):118-126
学术界对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截至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时,已经出版全面论述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研究著作5部①,专题研究著作2部,文章有二三百篇,详细情况请见笔者撰写出版的有关研究综述②.下面将1995年至2005年,即从抗战胜利50周年到60周年这10年间,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研究的新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新中国建立后,华侨科学家纷纷回国献身科技事业,贡献卓著;海外华商回国设厂和捐资办学一度非常踊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国家正确侨务政策引导下,华侨华人掀起支持祖籍国改革开放的热湖。他们大规模来华投资,继续支持科技事业,大力兴办公益事业,积极推动中国统一大业。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关系史,是国史和侨史不可忽视的内容,其对于制定侨务政策、利用和保护侨务资源、推动祖国完全统一乃至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文梳理了1950—1957年间我国华侨投资政策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阐述了这一时期华侨投资政策的几个鲜明特点:明显的阶段性、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大局、与争取侨汇的目标相一致以及尽可能顾及华侨的利益和意愿。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这一时期的华侨投资政策进行了评价,并对影响华侨投资政策制定的各种因素予以探讨,从其经验教训中获得对当今华侨投资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利用其特殊的影响力。声讨叛逆。呼吁团结,发动民众,支援抗战,使海外千万华侨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雄狮劲旅,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当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刚刚落下帷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日益临近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共党史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任贵祥主编的《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一书。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的最终成果,并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专家评选,入围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百种重点图书。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国时期华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山 《近代史研究》2002,18(4):290-314
华侨华人研究在20世纪曾4次引起学术界的兴趣,这均与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有密切关系。20世纪初,由于英国在南非引进契约华工开采金矿及美、澳等国的排华运动,华工的待遇、引进华  相似文献   

8.
广西在抗战中的突出成就,主要是广西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结果,也是与海外华侨(特别是东南亚华侨)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广大侨胞,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情,成为祖国抗日军民的伟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后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保护华侨侨眷利益的侨务政策与《婚姻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原则发生冲突。为了兼顾华侨与侨眷利益,相关部门谨慎探索可行途径,维护新生政权的稳定。但由于外交途径有限,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国内政治倾向的限制,也出现了顾此失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曾发出《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而关于这份通电的发出时间,现在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即最常见的说法是1940年3月15日。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的华侨捐输与救亡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爆发后,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开辟了“海外战场”。他们组成各种各样的抗日救亡团体,联合各界华侨,克服艰难险阻,通过捐款捐物、抵制日货、回国服务和投资等方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时期,南洋华侨精英以辛亥革命为资源、以双十国庆为契机,广泛开展救国宣传和社会动员,发表政见和救国主张,在激发侨胞爱国情怀、增强侨众凝聚力方面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过程既强化了辛亥记忆,传承了革命精神,也使辛亥遗产成为华侨参与抗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捐款、认购公债 七七事变后,海外侨胞迅速成立了筹款组织,动员各界侨胞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  相似文献   

14.
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忆往事,特别是回忆起和八路军一二0师几位老首长相处的日子,历历如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16.
论文以厦门市内侨房处理中的法律问题及现实问题为例,结合现行《物权法》的相关原则及规定,对被改造、征收的华侨房屋之“一房两制”问题、“两权分离”问题、华侨信托代管房之清退问题以及城市侨房的拆迁补偿问题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主要观点有:华侨房屋的所有人对自己享有所有权的房屋具有完全的权利,必须受到《物权法》的保护;因历史原因被“错改”的华侨房屋应当退还给业主,但根据当时的政策规定,对华侨的非住宅房屋,国家已进行了赎买或者改造的房屋,所有权为国家所有,不存在退还产权问题;政府机构对确定为华侨的房屋应主动退还给所有人;对已经拆迁的房屋应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补偿;《物权法》规定了财产平等保护的规则,因此华侨房屋权益优先保护的观念和处理方式不再符合《物权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费信《星槎胜览》记载,当时各国统治者纷纷遣使“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不仅促进了中外官方和民间海洋贸易,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侨民在侨居国的地位,使散居海外为数众多的华侨,与祖国紧密地连在一起。从此,海外华侨在政治上有了靠山,有了后盾。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使海外华侨不仅免遭外国的凌辱、屠杀,而且得以顺利重建家园。尤其当时曾有一部分随郑和下西洋的人留居东南亚,如文莱、爪哇等地,就有不少广东、福建人留居,成为华侨。他们所带去的中国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生活习俗、生产技能、商业贸易等对侨居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八路军创收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所在的西北地区非常贫困落后。陕甘宁边区政府下辖23个县,丰年粮食还够吃,略有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大批饥民外出逃荒要饭。延安地区的工业只有马掌加工等少量的手工业,延长虽出产少量石油,但也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当时陕甘宁边区军委直属部队(包括抗日军政大学)约3000人,留守兵团约15000人,这些人的开销都由军委供给部直接供应,但整个供给部砸锅卖铁也没有多少钱。当时驻定边县的30军死了一个连长,要几块钱买副棺材都没有。部队生活相当艰苦,每人每天只有1斤小米或杂粮,要挖野菜充饥,一年当中顶多能吃一两次肉。供给部上面虽然有个中央财政经济部,但也是副穷家当,不仅不能给供给部发经费,反而常要供给部倒贴钱。  相似文献   

19.
八路军创收     
刘振修 《湖南文史》2012,(12):22-23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所在的西北地区非常贫困落后。陕甘宁边区政府下辖23个县,丰年粮食还够吃,略有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大批饥民外出逃荒要饭。延安地区的工业只有马掌加工等少量的手工业,延长虽出产少量石油,但也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当时陕甘宁边区军委直属部队(包括抗日军政大学)约3000人,留守兵团约15000人,这些人的开销都由军委供给部直接供应,但整个供给部砸锅卖铁也没有多少钱。当时驻定边县的30军死了一个连长,要几块钱买副棺材都没有。部队生活相当艰苦,每人每天只有1斤小米或杂粮,要挖野菜充饥,一年当中顶多能吃一两次肉。供给部上面虽然有个中央财政经济部,但也是副穷家当,不仅不能给供给部发经费,反而常要供给部倒贴钱。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移民回流现象,用抽样调查的定量方法,对回浙定居华侨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进行了归纳;对影响华侨回国定居的经济、政治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华侨回国定居主要是为了恢复国内户口,方便经商、读书和生活等,其本身还具有很强的国际流动性。我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实施积极的华侨回国定居政策,以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人权保障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