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学民 《史学月刊》2003,(3):122-125
1953年中国史学会编的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戊戌变法》收录的八卷本《戊戌政变记》,是研究戊戌变法史的重要资料,也是该书最常见的一个版本。这一版本取材自1936年商务版《饮冰室合集》中的八卷本《戊戌政变记》,但是这个版本却是该书最晚出现的一个修订本。《戊戌政变记》在传世过程中产生了文字记载存在差异的多种版本,就单行本而言,现在已知的主要有两个版本系统:  相似文献   

2.
马成喜 《沧桑》2012,(4):155-155
2012年7月1日,由盂县交通运输局史志办公室组织编纂的《盂县公路交通史》(1978--2010)一书编纂完成。该书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胡俊卿任主编,终纂马成喜。全书主要包括放开搞时期、加快推进时期、跨越发展时期的公路交通,内容包括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管理、交通征稽管理、国防交通等内容,共三篇12章35节,前有概述,后有大事记和专题,约20万字。  相似文献   

3.
《清季外交史料》由王彦威、王亮父子辑编,该书出版,使晚清外交的官方档案文献得以合成完璧。其成书,耗时近半个世纪,王氏父子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其内容主要为光绪、宣统两朝各种外交事件,另涉及相关的重要内政。其中尤为重视约章,扣住晚清外交最重要环节,反映了中外条约关系的变化和时代需要。所辑文件为官方档籍,不仅对当时外交起了资鉴作用,且对研究晚清中外关系史具有极高的文献史料价值。编纂体例上,既承袭了传统体裁,又有新创,增加了新的表述形式。作为一部史料汇编,该书亦有时代的局限,存在种种不足和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4.
福建全省性的地方志编纂,始于明代弘治年间黄仲昭的《八闽通志》,继而有万历间何乔远《闽书》。清代则编有多部闽省通志:康熙间郑开极等人、雍正间谢道承等人,皆纂有《福建通志》,乾隆间沈廷芳等则纂《福建续志》,道光间有陈寿祺等《重纂福建通志》。福建最后一部旧式省志是民国五年至二十六年,由陈衍主纂的《福建新通志》,该书也简称《福建通志》。  相似文献   

5.
一部由方志编纂实践者个人直接撰著的《方志编纂学》,已由黄山书社于1996年3月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全书设8章40节235目,凡31.3万字,比较全面系统阐述方志编纂规律和理论。该书作者浙江江山市史志办毛东武,80年代初开始专事地方志编纂研究,主纂过市(地)志、县(市)志、部门志、专业志、乡村志、家庭志等,发表过诸  相似文献   

6.
张延和 《文献》2022,(6):157-179+2
《精忠录》是明朝人编纂的有关岳飞事迹、著述,和身后历朝褒典、凭吊诗文的纪念集,是岳飞祭祀史、事迹编纂史及其爱国精神弘扬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早前在国内和日本仅发现了该书的后期版本,初刻本的发现有助于我们厘清该书的编纂和流传过程。《精忠录》由河南汤阴县教谕袁纯初编于明景泰、天顺年间,编成后未刊刻。成化五年由汤阴知县尚玑在初编本基础上增补后初次刊刻,其中所载岳飞《满江红》词是在纸本文献中首次出现。该本此后历经多次递编重刊,在杭州府官员主持下先后产生成化八年后刻本、弘治十四年刻本和正德五年刻本三个刻本,弘治十四年刻本流入朝鲜后产生宣祖印本、肃宗印本和英祖印本三个铜活字印本。《精忠录》后期版本所见版刻插图等亦有较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及其纂修《湖北通志》的实践对清中期以来湖北方志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新思想传入,晚清时期方志编纂发生诸多变化,这些变化通常被视为近代方志转型的前奏。在该背景下,清末围绕着《湖北通志》的纂修问题出现了主新派和主旧派的争论。通志纂修以县志编纂为基础,通志纂修的争论往往在县志编纂中有集中的表现。光绪二年(1876)和光绪八年两版《麻城县志》在编纂理念、编排方式和部分内容上的差异可以视为是这一时期相关变化、争论和分歧的缩影。通过对两版县志编纂差异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清末方志编纂者如何对新、旧派理论进行调和,亦可以为我们分析晚清民国时期方志学转型问题提供案例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正>《宾州府政书》是清置宾州府知府李澍恩于1909年(宣统元年)着手编纂的,1910年2月,李澍恩调吉林府任知府,8月份辑纂完毕,全书一卷本,约45万字,由《甲编写真汇图》、《乙编公牍辑要》、《丙编风土调查》、《丁编统计报表》四部分构成,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全国。是一部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重要文献。历史的推移,几经沧桑。该书在宾县内外民间早已失传。为继承文化遗产,发挥旧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宾县地方志办公室于1984年重新校堪翻印了《宾州府政书》。伴随  相似文献   

9.
书讯     
日月 《世界历史》2007,(4):150-150
潘兴明教授撰写的专著《20世纪中加关系》于2007年3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0万字,共7章。该书按照晚清民初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由低潮到两国关系正常化时期、建交后的发展时期等时间顺序,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与加拿大关系的演进和发展历程,认为由白求恩大夫用生命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俗》由晚清意大利来华外交官威达雷搜集整理而成,其当初的编纂目的,是为了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口语的兴趣。该书不仅对中国民俗研究的现代化影响巨大,在语言学和版本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志书是一方的百科全书 ,也是了解某一时期社会文化的窗口。据清道光《广东通志·艺文略》所称 ,明代及明以前的雷州府志均佚。然今见有日本尊经阁影印本明万历《雷州府志》版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文考述该志版本的可贵、编纂始末、编纂者的修志主张、该志篇目特色及收载资料的存史价值。以期有裨于对雷州传统文化的了解。一、版本之可贵地方志乘之编纂 ,在古代为一地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亦为一地教化之主要体现。雷州府志之修纂究竟始于何时?据清道光阮元主纂的《广东通志·艺文略》所列 ,清…  相似文献   

12.
<正>从南朝的《昭明文选》到清代的《古文观止》《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近1 500年来,历代文人学者都在孜孜不倦地做着同一件事:在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撷英集萃,编纂适合当时人阅读学习的文章选本。这一传统至今未绝。日前,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选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虽然只有101篇作品,但选文包含了先秦诗歌、辞赋以及历代论说、语录、史传、奏议、碑志、杂  相似文献   

13.
本刊 《广西地方志》2009,(4):F0004-F0004
由广西古籍丛书编辑委员会、广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整理影印的清《(雍正)广西通志》于2009年7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为广西通志类旧志中篇幅仅次于清《(嘉庆)广西通志》的巨著,影印成书后装订成4册185万字。  相似文献   

14.
黎庶昌于光绪十五年(1889)选编了《续古文辞类纂》28卷,收文449篇。《古文辞类纂》乃桐城派发展中重要人物姚鼐所编。姚鼐(1731—1815),字姬传,桐城人。官至礼部侍郎,曾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引退后,以学者和文人身分先后主讲梅花、  相似文献   

15.
《翰林记》为明代史家黄佐编纂的一部翰林院专志,也是明代官署志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本文认为该书始纂时间当在嘉靖元年,成书时间则不晚于嘉靖四年。该书史料来源较为广泛,涉及实录、会典等官方史料及文集、笔记等私家著述,具有较高的史料及文献价值。自唐宋以来,翰林志的编纂呈现较为完整的发展脉络,黄佐《翰林记》作为明代翰林志编纂的代表性著作,是唐宋以来翰林志发展历史谱系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2009,(4):8-8
2009年3月24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第二轮江苏省志编纂工作启动会议,总结交流省志试点单位工作情况,研究部署续修省志工作任务,全面启动第二轮《江苏省志》编纂工作。副省长曹卫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方未艾作关于启动第二轮江苏省志编纂工作的说明,会议由责任副总纂顾介康同志主持。第二轮《江苏省志》执行副总纂、责任副总纂,省各有关部门、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和具体承办部门负责人,省辖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等约20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地方志》2012,(1):56-56
近日,《江宁质量技术监督志》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上限不限,下限2007年,是江宁区历史上第一部质量技术监督志。编纂工作历时3年,编纂人员查阅大量的档案、图书、画册与报刊,搜集各种资料300余万字,图片100余张。专志部分设章、节、目,共19章53节149目30多万字,  相似文献   

18.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对儒佛的独到分析;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前六卷;并多次译绘汉文世界地图,为中国乃至东亚世界首次完整地展示了世界的面貌。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自刻、他人翻刻和摹绘版本多达十余种。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和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并就“地圆说”与地球知识、“五大州”与“万国”的概念、西方人文地理知识点的介绍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对话等诸多方面,讨论了利氏世界地图中所传送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词汇,指出该图是明清士人理解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的窗口。论文还通过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王在晋的《海防纂要》以及晚清的《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分析了利氏世界地图在晚明至晚清二度本土化的过程,指出该地图在晚清西学知识重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赵晓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118元20世纪以来,语言文字不仅被认为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更是认知世界的方式,对一种语言文字的借用转化意味着吸收一种新的认知图景和知识体系。该书通过对晚清《圣经》中译本的研究认为,《圣经》是中国历史上翻译版本最多、汉语言文字形式最多、拥有白话和文言两种语体、最多汉语方言汉字和罗马字、最多少数民族文字的书籍。《圣经》中译本至少产生了三方面影响:1.影响晚清汉语语言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