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与史学史,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了该中心三位教授的文章,对古希腊史学的普世观念、早期罗马史学的发展脉络以及中世纪历史分期理论的特点等问题作了讨论。易宁教授的文章指出,公元前四至二世纪古希腊哲学斯多葛学派与史学家埃浮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传统史学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质疑历史认识客体的真实性,强调语言对历史建构的决定性意义,把历史文本等同于文学虚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于反思传统史学理论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其所表现出的相对主义和反实在论特点,也颇受人们的质疑。近年来,西方学者开始试图建构一种超越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范式,即所谓后-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反思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也是我国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刘华初副教授讨论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及其实践的文章,欢迎学者们参与对此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古代西方历史理论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于今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组"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笔谈,现又推出一组"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笔谈。在此组笔谈中,张广智教授的文章对西方古代历史理论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即历史进程中的神人关系、历史进程中的古今关系和历史盛衰中经济因素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易宁教授的文章从历史变化、时间和空间及其联系等方面分析波利比乌斯普世史观念的内涵,并且指出了波利比乌斯历史思维的特点以及他的历史理论在西方古代史学中的价值。侯树栋教授的文章讨论基督教神学的历史解释和对现实社会的关怀等问题,分析了西欧中世纪早期史学观念中的神性与理性及其关系。这三篇文章大体上都注意到将西方古代中世纪历史理论问题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相关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本刊今后将继续推出在比较视野下,对中西历史理论作出探讨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姜芃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重点教材《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一书,已在2007年7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十多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的“西方史学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最新资料修订而成。除一位作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外,其他六名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史学理论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全书共分14章,即现代西方史学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西方分析的历史哲学、法国年鉴学派、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美国的新政治史、西方心理史学、西方城市史学、西方妇女史学、西方家庭史学、西方儿童史学和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全书不仅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历史学的发展趋势,涉及多个历史学分支学科,而且还从历史学与社会以及社会学术思想的关系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人们了解研究西方史学理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西方史学的理论和流派》出版  相似文献   

5.
<正>2010年6月12日—15日,"史学理论:中西比较与融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主办,来自北京、上海等地高校的多位学者,就中西史学理论中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问题涉及中国史学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受、中西史学的比较、历史经验、新文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5日至7日,第13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研究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和史学理论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历史系及浙江省历史学会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近五十位史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四十余篇。会议围绕着中外历史哲学问题、文化与文明问题、世界历史与现代世界体系问题、全球化与全球史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问题、西方主要史学流派、传统史学、史料学、史学的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坦诚、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2005年8月23日至26日,第12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与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及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六十位史学理论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收到参会学者论文及摘要近五十份,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中外史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和“西方史学流派及其理论特征”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丰兽学术观点综诛加下。  相似文献   

8.
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一译《东方学》)一书自1978年问世以来,便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分析西方与广义上的东方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对包括历史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史学研究领域,《东方主义》一书提出的"东方主义"、"他者"、"殖民话语分析"等概念和方法,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后殖民史学的理论基础,在批判西方史学中固有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消除西方史学的话语霸权,反思西方史学对非西方国家历史的歪曲和误释,进而再现非西方国家的历史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鉴于此,本期圆桌会议特约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和反思《东方主义》一书对于当代历史研究的借鉴意义,以及它在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庶民研究”与后殖民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庶民研究”是印度近二十余年来以后殖民主义为研究视角的一种历史编纂实践。它主张摒弃传统史学撰述中的精英主义话语,从“庶民”的角度重写印度殖民与后殖民时期的历史。“庶民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上代表了当今后殖民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既批判了西方现代史学观念中的历史主义弊端,又对近现代以来非西方史学在西方普遍主义话语之下继续“受殖”的状况进行了深刻反思。“庶民研究”努力建构的书写非西方历史的新模式,以及由此导致的后殖民史学对非西方历史学的重新定向具有一种普遍意义,值得第三世界的历史学者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和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同春园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议上,专家学者对"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中西史学理论的比较与沟通"、"历史视野与历史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史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界多站在西方史学脉络中、从西方史学“人类学化“的角度来讨论西方“历史人类学“。本文通过对引发人类学“历史化“的学术环境进行系统揭示,论证了西方人类学脉络中“历史人类学“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可能性,为全面理解西方“历史人类学“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 70年代在欧美等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近些年来 ,我国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介绍颇多 ,但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的论著则较少。本文对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史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疏理 ,尤其是就后现代史学对现代史学的挑战作了认真的探析 ,认为后现代史学的核心是力图动摇西方现代历史编撰学的基础 ,颠覆西方自启蒙以来建立起来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断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世纪中叶直到70年代末,我国史学界通常以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在历史学界,历史唯物主义被称为唯物史观。而这种唯物史观并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历史观的精神实质。因此,以过去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曾经给我国的历史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这当然不是完全抹煞这一时期史学的成绩)。20世纪的最后20余年,亦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界的重要而具有深远影响的收获之一,便是史学界觉悟到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代替史学理论,历史学应该建设自己的学科理论。我们将史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划分成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前者是对客观历史过…  相似文献   

14.
正"文革"结束之后,历史学界对"文革"时期极度教条主义和过度意识形态化思维方式与话语氛围进行清理,恢复了对"文革"前若干重大理论性热点问题的学术讨论。但是,这些探讨在重新达到"文革"前所达到的深度临界点之后难以继续推进,不久趋于沉静。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快速变革,史学界感受到理论贫乏的危机和研究范式突破的诉求。围绕"史学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国史学理论形成一个探索的热潮。探讨的范围,不仅涉及对"史学危机"本身的理解,并且包括对20世纪中期以来提出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着深刻的理论分野,中西学界对此问题都作出纷繁各异的理论回应与分析。约恩·吕森是当今国际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史学理论家之一,他对此的主张是走一条介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中间路线,一方面我们需要现代主义的确定性为我们提供导向,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后现代主义为历史思考所作的拓展和深化。在具体的理论分析中,吕森以学科范型论为中心对现代和后现代的理论差异进行了分析、弥合,认为在人类历史意识发展的高度和历史研究的人文关怀以及伦理维度上,两者之间的认同多于冲突。吕森的研究态度将理性这个后现代所批判的现代性维度恰与其本身结构性地关联起来。学科范型论在吕森的逻辑中是自足的,但在具体运用中,会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在谈到西方史学时我们不得不提及基督教思想,因为它打破了古代文化中的地域的,循环的历史观念,形成了西方史学发展的第二次转折,而这从根本上说是源于犹太文化,本文重在从犹太文化中分析其所含的历史理论,揭示其历史进步意识。  相似文献   

17.
《史学理论研究》2005,(4):62-62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和云南大学历史系联合主持下,“第12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于2005年8月23日到26日在昆明成功召开。参会的60多位代表就唯物史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西方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就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研究的指导地位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乔治忠 《史学理论研究》2020,(1):99-104,159,16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在学科结构中属于同一个二级专业,这其中反映了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探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关系,首先应当跨过一个理念的门坎,即区分“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确认史学理论是对历史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研究客观的社会历史。厘清这种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大有利于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研究。如20世纪80年代中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兴起,即得益于此。这里,需要防止像西方某些史学流派那样割断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的关系,批判那种取消历史理论研究的说法。在当今,史学史研究的可靠成果,应是史学理论研究的基础。揭示史学发展的规律,是史学史学科与史学理论研究共同的任务,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探索,大有学术开拓、理论创新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自上世纪末尤其是本世纪初开始,西方学者开始反思历史学的"语言学转向"问题,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史学理论范式,有的学者称之为"后-后现代史学理论"。董立河教授根据近年来的相关论著,对"后-后现代主义"出现的理论背景、主要论题和学术指向作了述论。他指出,在"后-后现代史学理论"阶段,西方学者除了继续探究"叙事"等后现代问题外,更为关注"记忆"、"经验"、"在场"、"行动者"、"证据"和"普遍史"等问题。左玉河教授的论文主要讨论口述史中的"记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7-8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讨论共分为七个专题进行,分别为:"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中国视野"、"全球视野中的西方史学"、"当代西方史学的新视野与新路径"、"西方的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古代中世纪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西方史学的引入与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以及"近代西方史学的嬗变与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