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津万圣学院资深学者罗宾·布里吉斯(Robin Briggs)长期致力于欧洲近代早期史研究,是当今研究欧洲近代早期宗教、流行文化和巫术问题的知名专家。《与巫为邻》汇其多年心血,以其对欧洲近代早期社会,尤其是对巫术问题和民众心理、日常生活状态的深刻阐释,自1996年问世伊始即成为该领域典范之作。第二版更在前版基础上进行了精心修改,成为研究欧洲近代早期史者不可规避的重要著作。具体说来,该书主要特点如下:首先,视域广阔、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该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极广阔的巫术图景而非仅聚焦于对近代早期欧洲假想的巫师的迫害。该书从…  相似文献   

2.
性别史和情感史大约同时在20世纪末兴起,成为当今世界史坛引人瞩目的新流派。从西方史学发展的角度着眼,性别史和情感史的勃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情感表达的性别差异着手,史家揭示了性别构成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情感和性别于是成为历史研究的对象。性别构成的历史演变揭示,男女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种普遍和深入的权力关系,在近代社会表现尤为明显。性别史和情感史的联手,揭橥了欧洲二元论哲学思维的不足,有助于重新思考传统的历史分期,检讨以理性主义为前提的近代史学遗产。总之,性别史、情感史及与之相关的身体史、家庭史、儿童史等学派的兴盛,挑战了近代史学的“宏大叙事”,从“由内而外”的角度探究人的自身,涉及历史研究中更为根本和关键的问题,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身体的交流和互动及家庭、子女和社会的关系贯穿了人类历史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近代早期欧洲巫术史研究长期以来是欧美学术界的学术热点之一。在其漫长的研究历程中,主要经历了四种研究范式的变革:理性主义范式、浪漫主义范式、新社会科学或人类学范式、现实主义范式。而在阐释体系中,自然、社会、文化领域的跨学科综合分析、真实性与可感性以及重视微观问题等成为时下研究的常态。  相似文献   

4.
近代边疆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既是学术研究内在学理自然发展之结果,也与当代社会各界关注边疆问题的历史性反思有着密切关联。对近代边疆史的研究,既不能割裂其与古代边疆史的延续性,也不能拘泥于断代史的话语诠释;既不能忽略边疆问题的殊相,也不要陷入地方史的思维;既要有纵向的深入思考,也要有横向的宽广视野。须从整体思维出发,在全球史视野下审视近代中国边疆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秩序重构的复杂关系,以国家史观念从全局上把握近代边疆问题与中国国家建设之间密切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的巫术诉讼是近代早期欧洲史上最荒诞的一页。有学者认为,巫术诉讼的泛滥与近代主权国家的兴起及有意推动密切相关。但就笔者考察的英国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当时的英国中央政府并没有刻意推动或造成巫术诉讼的泛滥,它更多是从社会秩序考虑出发,力图将巫术纳入国家的管理和控制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止了巫术诉讼的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6.
谭旋  孙一萍 《世界历史》2016,(4):4-15,156
法国大革命的情感史研究旨在关注人们行为背后的情感因素,通过挖掘革命亲历者书写的大量日记和书信等历史文献,探讨人们所经历的欣悦、爱、恐惧、愤怒以及憎恨等具体情感,为认识革命时期的暴力与恐怖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革命初期人们表达了强烈的欣悦与博爱等情感,但新的平等观念很快遭到贵族与教士阶层的反对,这种愿望受挫与被背叛的感觉形成了独特的"阴谋"恐惧,致使整个社会谣言四起,进而引发愤怒与憎恨的情感。除了研究各种具体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法国大革命情感史还着眼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情感方面的差异及其相互影响、情感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等,并与其他各国的重要革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更加深入地认识法国大革命乃至18世纪法国文化的情感特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的德国史研究取得新的深化和拓展。本文从德国通史和宏观研究、古代中世纪至近代德国史研究、现当代德国史研究、德国对外政策史研究、德国统一问题研究等方面,综述2000—2005年国内学者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小冰期影响范式是近来巫术史研究中出现的新理路。它将近代早期气候异常和气候变化重新带入学术争论之中,强调小冰期气候异常影响下的人们的需要、失望和集体恐惧,并对气候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影响和合理定位做了充分研究,从而在自然史、社会史与文化史跨学科研究成果之间实现了某种综合。而学界对气候因素的一度忽视也有其复杂原因,如学科壁垒和跨学科研究的难度、工业社会和现代化对现代世界的解释、学术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刘伟  谭春玲 《安徽史学》2012,(1):120-128
近十年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在研究领域扩大的同时,在取向与方法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度史不仅成为研究的内容,也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制度变迁及其特征、制度生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本文在总结近十年近代政治制度史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三个层次拓展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建议,并就近代政治制度史的评价标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史研究虽然晚至20世纪80年代才在欧洲出现,但成绩斐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历史地理学、法国年鉴学派、汤因比的有关著作,为环境史在欧洲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总体上看,和美国相比,欧洲的环境史研究具有更多的跨学科研究的特色和全球史的视野,而且从一开始就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斯蒂文·冈(Steven Gunn)博士是英国著名的欧洲近代早期史专家、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现为牛津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莫尔顿学院历史学研究员、近代史讲师。他致力于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晚期英国与欧洲大陆邻国的政治史、社会史和军事史的研究。其著述颇丰,有诸多力作出版,并在《英国历史评论》、《皇家历史学会公报》等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史学期刊上发表名文多篇。  相似文献   

12.
正拙著《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一书于2016年4月在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出版之后得到不少的回响,该书涉及男性史、情感史、心态史、身体史等史学领域,也与本土心理学之趋向有关。2016年8月上海《东方早报》曾刊出"黄克武谈近代中国的身体观转型"的专访,介绍了近代中国男性气质如何由"文弱书生"转向"健美"。王晴佳!授也关注此书,他是史学史的专家,十分关心历史学研究的新动向,为此特别邀请几位学者谈谈情感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希望能推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女性成为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猎巫运动的主要受害者。历史事实证明,在长达三个多世纪的猎巫运动中,大约有10万至20万巫师受到了审判,其中大约有5万至10万被处死,而女巫占到了其中的75%至80%,她们大多是一些年老、贫穷、寡居和未婚的女性。这场主要针对女性的巫术迫害运动奠定在系统的女巫理论基础之上,而女巫理论则是基督教的魔鬼学和消极的女性观相互融合的产物。魔鬼学为巫术理论家论证魔鬼及其附属是上帝的敌人、他们为了摧毁人类的信仰而忙碌提供了证明,消极的女性观则为巫术理论家论证女性最容易受到魔鬼的引诱并成为其奴仆——即巫师等于女性——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叶以来 ,西方在人口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还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这些成果不仅提供了对近代人口普查前的各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基本状况的描述 ,而且增进了历史学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探讨 ,拓宽了历史学的视野和领域。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地方史研究的复兴,区域性历史研究也日益繁荣,并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在这种形势下,近代东北史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地方史研究模式,兴起了一股区域史研究的浪潮.然而,在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中也存在着概念混淆、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早期欧洲国家形成与军事活动之间的关系是西方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学者约翰·布鲁尔提出“财政-军事国家”概念,强调行政机构扩大、财政税收增加与军事力量膨胀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很快成为分析近代欧洲国家形成与军事活动的重要框架,但它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夸大了近代早期国家的能力、忽视了对财政资源的使用状况。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试图对“财政-军事国家”概念进行补充与修正。“承包人国家”概念挑战了“公共”与“私人”的二元对立,着眼于国家将部分战争工作承包给私人,强调了私人部门在近代早期欧洲军事活动中的关键作用。“财政-军事体系”则采取了跨国的视角,关注国家、次级主权政治体和私人之间在军事活动中的互动,通过一系列“财政-军事中心”交易战争所需的人力、资金、物资、专家、服务和情报,从而勾勒出一个遍及欧洲的战争资源网络。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展了近代欧洲军事史和国家形成的视野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华民国史研究已经走过了30多年历程。30多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险学”到“显学”的发展阶段。①随着中国学者思想禁锢的解除、资料占有的全面、研究方法的多元和理论视野的拓展,国内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发表的论文或专著,在国际汉学界居于学术前沿,这也是民国史研究逐渐成熟的标志。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民国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华民国史》(36册)全套出版,民国史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叶凡美 《史学月刊》2007,(11):114-119
2007年5月24~27日在天津召开的"全球视野下的美国早期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外学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增进相互交流和了解的机会,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学者对美国早期史的研究。提交会议的国外学者的论文在研究课题、视角、观点、材料和方法上多有新颖之处,从中可以看出国外美国早期史研究的一些发展趋势。相较而言,中国美国早期史研究尚存在极大局限和不足,提交会议的中国学者的论文大多选题偏大,观点缺乏新意,同时缺少详尽新颖的一手史料。可见,中国的美国早期史研究亟需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欧洲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猎巫运动,是一场持续了三个半世纪、遍及整个欧洲的运动。这一运动对欧洲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学界关于欧洲猎巫运动史的研究起步于21世纪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受西方学者的启发,中国学者对欧洲猎巫运动的历史分期、兴衰原因、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但是,相对于西方学者而言,中国学者对欧洲猎巫运动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就某些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既有的研究方法尚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视野有待拓展。因此,关于欧洲猎巫运动史的研究尚存在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武海燕 《史学理论研究》2020,(1):105-116,160
亨利·皮朗是20世纪初西方史坛的著名学者。他提出的“皮朗命题”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命题之一。皮朗创造性地将地中海视为一个整体,从不同文明之间大范围互动的角度解读欧洲的起源与发展,开拓了新的研究视野与范式。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新区域史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地中海成为学术研究的热',而费尔南·布罗代尔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是地中海史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通过对皮朗史学思想与布罗代尔等地中海史研究学者的著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皮朗强调经济与社会史研究,倡导超越民族主义史学的局限性与注重在大范围空间对历史进行长期性与结构性分析,对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史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而对“皮朗命题”中有关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二元对立的中世纪早期地中海分裂性论断的反思,则推动了新地中海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