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何兹全一、流行的中国国家起源说解放后几十年来,有权威的中国史学家们都把中国国家的起源定在夏,女范文澜先生和郭沫若先生都是如此说的。(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定本第一编第103一104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七次印刷。郭...  相似文献   

2.
《文物》2004,(3)
该书收集了20世纪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全部论著,其中专著约20部,论文近千篇,内容包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宏观研究、理论探索、各种文明因素的产生与发展的考察、文明形成的道路、各个区域文明化进程、文明与国家形成的时间、地域、模式等,是当前及21世纪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参考书。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16开平装定价110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编辑部、《历史研究》编辑部与《文物》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术研讨会 2 0 0 0年 7月 2 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 4 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并围绕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也是文明独立起源的少数国家与地区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一书书稿的完成,为苏秉琦正式提出重建中国史前史创造了条件.他将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作为研究史前史的一把"金钥匙",以实现他重建中国史前史的目的,着重解决中国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出现的历史.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中国文化传统组合与重组等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提出了"同世界上其它文明古国的发展模式不同,多源、一统的格局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一重要的学术观点.他还针对中国文明起源研究高涨而史前史研究低落的现状,解释"文明起源"的确切含义,就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近来,在讨论中国古代文明和文明起源时,往往把二者混淆起来。其实,文明和文明起源是相互关联而义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文明是指具备有城市、青铜器、文字等各种条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的综合。而文明起源则是指这种文明社会所由产生的源头——某种社会形态下诸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因素。就其时代来讲,文明是指阶级社会,文明起源则是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文明的起源孕育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此间,阶级和阶级压迫出现,并逐步走向不可调合——呼唤国家机器的产生;村落聚邑向城市发展:冶铸工艺及最初的铜器出现:刻划符号逐步演变成单字,并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杰出的考古学者夏鼐同志,6月19日在北京逝世。两年前的春天,夏鼐同志应邀在日本作过三次公开讲演,围绕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向日本人民扼要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三次讲演稿经日本学者翻译、作序跋、加注释、配图表,编为一集,在日本连续印行了三版;讲演集的中文版也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刊现在转载其中的第三章《中国文明的起源》,表示对夏鼐同志的深切悼念。鉴于讲演集中文版问世在即,转载时省略了书中的提要、插图、图版和注释。  相似文献   

7.
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淳 《东南文化》2002,(3):6-15
根据对西方和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历史回顾,文章探讨了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在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和现状。文章认为,中国的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应当超越以编年为目的的研究范例,将这项课题置于社会科学的整体框架中来进行研究,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探索领域。  相似文献   

8.
从考古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史,是苏秉琦晚年学术研究的主要奋斗目标,但明确提出考古学研究要直接面对中国古史,则是在他论述了重建中国史前史之后.1992年9月苏秉琦在<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一文中全面阐发了构建中国古史框架的重要学术思想,提出了中国国家起源发展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三个阶段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宏观认识,肯定玉器的出现作为"上万年的文明启步",辽西地区由民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点的时间在距今七八千年,开始将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存的文化性质确定为早期城邦式原始国家,即古国,并将陶寺文化的社会定位于方国进而又改定为古国.  相似文献   

9.
文明起源在考古学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农业。本文试图强调农业对文明起源所起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一些有关农业考古的看法,希望对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类似课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近四十余年来海峡两岸和亲研究述评崔明德和亲亦称“和蕃”,自汉迄清,至少有150余次。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和亲”之后,历代正史几乎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也作过比较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唐宋以降,有的“会要”或“类书”为和亲列了专条,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学和考古学有一个世纪性的重大共同课题,就是中国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的研究。在这一个世纪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们很高兴地读到新近出版的由李学勤先生主编,由王宇信、王震中、罗琨、杨升南、宋镇豪执笔撰写的《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一书。这一部专著不仅...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非常火热,不同学科乃至非学术的研究者都积极参与到国家文明起源的讨论中来。一方面,我们对中国文明进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认识的确有不小的进展;另一方面,一些长期存在的研究困境始终无法突破。当前的困境在于,不同学科都设定自己的宗旨,都希望利用其他学科的成果来协助解决本学科的问题,但是难点在于如何完成协作。就像许多人一起推车一样,如果用力方向各不相同,那么就会造成相互掣肘;如果都挤在同一个方向上,又没有足够的地方容纳,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  相似文献   

13.
王青 《中原文物》2005,(3):14-21
本文是笔者在访问英国伦敦期间收集、阅读西方学者有关文明起源方面论著的心得体会,包括介绍Robert J.Wenke、John H.Bodley、Gina L.Barnes、Stephan Seidlmayer和Sarah Allan等学者的论著,并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认为,西方关于中国和埃及文明起源研究以及我国青铜器研究的一些观点对于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淳 《史学月刊》2002,(7):5-12
中国国家起源研究应当深刻了解当代科学理论的最新进展和国际同类研究的丰硕成果,从史籍和编年学导向的学术定位转向科学的探索与阐释,揭示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的动因和演变过程,充分重视和发挥理论研究对文献探索和考古学研究的指导和科学阐释作用,将中国的国家起源研究融入社会科学的世界体系。  相似文献   

15.
略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老问题,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探索也已有70年的历史。1921年中国地质调查所顾问安特生等人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等遗址,之后发表《中华远古之文化》;1930年至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吴金鼎等人发掘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县)城子崖遗址,之后发表《城子崖——山东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存》,以及从1928年起对河南安阳殷墟连续15次的大规模发掘与研究,都曾着力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中国文明的起源这一看似距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的问题,现在却成了许多人关心的热门话题。不但中国人在研究,外国人也想了解个究竟。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科学研究的进步,特别是考古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我们有可能得到一些比过...  相似文献   

17.
要说老兵,曾经是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员的他当之无愧。可在抗战时期,抛家别妻投身革命的他,从来没想到会一走就是44年。当年刚刚22岁的妙龄妻子,再度重逢,已是七旬老人。  相似文献   

18.
王健 《东南文化》2002,(1):45-47
中国明是汤因比研究比较的非西方明中的重要明形态,他在《历史研究》中多次涉及并作了较为深入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汤氏重视研究非西方明重要价值,也有其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9.
苏秉琦在1986年全面投入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与1985年中国考古学会第五次年会的召开、夏鼐的<中国文明的起源>一文在国内公开发表、晋文化研究会和仰韶文化学术讨论会的召开等四项学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苏秉琦在1985年形成的"古文化古城古国"概念,阐明的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发展交往的形式与作用,以及陶寺文化形成的机制与意义,为他后来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著,文物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32开,文字131页,插图27幅,黑白图版32页136幅。该书是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夏鼐于1983年3月9日、11日、13日分别在日本东京、福冈和大阪三地所作的三次公开演讲的讲演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