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同样也是中华民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有力证明。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把古代中国文化与中亚、西亚、波斯,甚至古希腊、罗马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本文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况、起源和交通路线等,以及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文化接触,论述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探讨丝绸之路上中国与西域各国在宗教方面的文化接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的个案分析,认为不同的文明并不是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惟一障碍,民族冲突的背后往往有着更为深刻的政治和经济根源,无限夸大文明差异的冲击,对民族冲突实际起到火上加油的负面效应;应借鉴马来西亚的经验,积极促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北石 《旅游纵览》2016,(6):22-27
正翻开世界史,在人类文明史中所出现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地都诞生和成长于北纬30°的区域。非洲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的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但并不是所有在30°线上的国家都曾出现过独树一帜的文明与辉煌,约旦,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相似文献   

4.
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涛 《中原文物》2001,(6):29-31
本文认为,中原地区在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逐步强化的过程,在文明化的初期阶段,这里更多的吸收了周边地区各种文化的一些因素,在夏商周时期逐步成为文明中心.作为文明中心,它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方面,即社会的观念形态和礼仪制度等方面;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体现在文化的表层层面,即物质文化产品的基本形态方面.文明中心的进一步强化,使中原文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5.
<正>翻开世界史,在人类文明史中所出现的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地都诞生和成长于北纬30°的区域。非洲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的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黄河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但并不是所有在30°线上的国家都曾出现过独树一帜的文明与辉煌,约旦,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相似文献   

6.
嵩山黄河之间的郑洛地区是早期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心区域。在新石器文化晚期和夏商时期,这里形成由许多璀璨夺目的文化史迹和古城古都筑就的文明经典,是构成早期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和衡量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标尺。华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先后起源发轫于此,是中国文明的本源圣地,早期华夏文明是由华文化发展到夏文化的历史概括。故中国文明也称华夏文明、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不是政治口号,而将成为我国小康社会的真实写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文明"和"美丽中国"所包涵的"美丽元素"将成为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依赖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联系,象形地指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国旅游的"基因库"、"发动机"等;同时也论证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在我国建设旅游大国过程中的可行条件,最后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如何给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旅游纵览》2013,(4):17-18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不是政治口号,而将成为我国小康社会的真实写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文明"和"美丽中国"所包涵的"美丽元素"将成为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依赖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联系,象形地指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国旅游的"基因库"、"发动机"等;同时也论证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在我国建设旅游大国过程中的可行条件,最后指出了我国旅游业如何给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侯建新 《历史研究》2020,(3):155-178
欧洲文明采纳和改造不同的文明元素,经历数百年痛苦的文化互动与磨合,终于成形于中世纪中期。其文明确立的标志是有着广泛社会共识、被明确定义并根植于自然权利的"元规则":财产权利、同意权利、程序权利、自卫权利和生命权利。它们是深层次、始基性规则系统,是决定规则的规则,它们是不可让渡的应然权利,却影响着实定法权利,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欧洲社会走向。这些元规则自成体系,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从而使西方成为西方。  相似文献   

10.
论文通过对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中国认知状况的实地考察,从"对中国新闻的关注""与中国互动的方式""留学目的地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了海外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认知情况。结果显示,年龄差异、教育水平的差异、代际差异以及混血与否都会影响到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认知;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与中国的互动有多种方式,但到中国大陆旅游、中国台湾旅游以及参加华社组织的中华文化活动是主要方式,其中参加华社组织的中华文化活动又是最主要的;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华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而且保持着强烈的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但其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有待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对中国的总体评价是正面的,但对中国的认识还不全面。  相似文献   

11.
关于长江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文化研究,对于探索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演进,对于从整体上认识长江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握长江的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民族与文化,以至研究它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亚、西亚甚至环太平洋地区的古今文化交流,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国家和文明起源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古往今来,中外学者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巨大努力,提出了诸多理论和假说。考古学的发展,不断给国家和文明起源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使这个领域的研究日新月异,也引发了大量争论。本组笔谈的理论篇评述了国家和文明起源研究中主要的方法论,并就各个学科如何协作以推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做出了思考。另外四篇分别讨论了中国、西亚、埃及、克里特古代国家和文明起源中的不同侧面。中国篇以周王朝为案例,认为周王朝以王家为中心,逐步构建起以周邦为核心的天下体系;西亚篇将国王头衔的变化与国家疆域的扩张联系起来;埃及篇注意到早期国家统一进程中外人形象与内部秩序之间的关系;克里特篇探讨了早期国家起源的动因和职能。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基础上,我们希望揭示早期国家研究可能的面向与维度,也期待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有更多学者加入,共同推进国家与文明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城市在地理、生态、经济等方面对所在区域的背负和依托,城市文化不可避免地与区域文化发生同构、认同现象。但至近代,随着中国现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逐渐成为独立于乡村存在的异质实体,城市文化也实现了对区域文化的全面超越,显露出自身独特的文化个性,并深刻影响了区域社会风尚,丰富、提升了区域文化的内涵与品位,引领区域文化实现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14.
叶超  陈明星 《人文地理》2012,27(6):31-35
城乡关系不是单纯的社会经济现象,需要对它进行文化地理的研究。影响中国城乡关系长期历史演变的主要是水域特征和政策-文化。中国和西方城乡关系历史的最大差异在于:地中海孕育了希腊化时代外向型的城市文明,而内河流域为主的地理特征奠定了中国内向型的农耕文明;中国农业文明对城市文明的牵制使得文化对政策的选择依附特征突出,从而形成长期的城乡融合,这与西方单线式的经由城乡对立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大相径庭。中国城乡关系变革的最终价值取向是实现城乡社会的平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袁望进 《风景名胜》2021,(8):0094-0094,0096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众多的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在景观设计的现阶段,尽管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但是传统文化元素始终是景观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设计师们只有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突显植物景观的科学与艺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文章通过对苏州龙湖外塘路的景观深化设计,着重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立志攻坚锲而不舍──古代西亚北非史学术研讨会纪要王乃新1994年9月21-24日,全国古代西亚北作史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师范大学召开,30余名老中青学者到会,探讨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和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与相互交流。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相似文献   

17.
青铜之路与丝绸之路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几乎没有文字记载,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繁忙于汉唐宋元时代,史不绝书,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文化。两者先后相继而方向相反,可以说是青铜之路诱发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取代了青铜之路。研究表明青铜技术的传播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与羊、羊毛、牛、牛奶、马、马车等技术的传播密切相关。青铜之路将欧洲和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亚、欧洲的联系。只有将丝绸之路与青铜之路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欧亚大陆文化的形成及其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正>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中国和阿富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使节,他在2000多年前就到了阿富汗,此后也有不少阿富汗智者和商人前往中国,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颇有助益,中国古籍也记载了古代阿富汗的灿烂文明。今天,中阿正在共建"一带一路",将使丝绸之路旧貌换新颜,使中阿成为命运共同体。阿富汗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将充分发挥,成为地区互联互通的枢纽之一,阿富汗人民也会获得更多福祉。丝绸之路既是知识和商贸之路,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历史学文献方法和人类学多点田野调查的结合,论述了马来西亚拿督公崇拜的起源、演变和现状。研究认为:拿督公崇拜是一个跨族群的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文化因素是源于中国的土地神信仰、马来人的克拉末精灵崇拜以及伊斯兰教的圣者崇拜。在拿督公崇拜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这些宗教因素的跨族群的传承,也可以发现他们的不断演变——体现在各因素内涵的再概念化、再诠释,以及因素之间关系的再整合。这个特殊的崇拜揭示了马来西亚华人发展其宗教信仰和文化认同的独特方式——一方面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另一方面则是在与本土其他族群的互动过程中对各种文化进行融合和演变。  相似文献   

20.
正40年间广东在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发展,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率先发育成熟,更多地集中体现于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珠三角城市。这种文化自觉,源自对岭南文化和珠江流域文明的自信和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