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谊《新书》校注商榷方向东贾谊《新书》,因其年代久远,传抄讹误甚多,加之文字古奥,故迄今全面整理的注本不多,除一九七六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标点加简单的校注本外,当推中州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版《贾谊集校注》。该书校注全面,语言简明,资料详备,足见作者...  相似文献   

2.
《鬻子》一书,题为楚祖鬻熊所撰。学者多以为伪,盖《新书》所引"鬻子曰"各条,均未见于今本《鬻子》。然而,岂必题为"鬻子曰"者,方为《鬻子》?俞樾、刘师培等校勘贾谊《新书》,疏理二书相合者,却得见两书内容重复者多则,是《鬻子》确有见于贾谊《新书》者也。本文即以二书互文部分为证,以见今本《鬻子》成书年代之下限。  相似文献   

3.
本书的散文部分以清代卢文弨校勘的《新书》为底本,参校了其他许多版本,并从《史记》、《汉书》、《古文苑》三书中收录辞赋五篇,均加详明注释;附有《贾谊生平大事年衰》、《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新书〉的版本》。这是目前收录贾谊著作最为完备、研究贾谊思想及文风最宝贵的文献。校注者吴云教授及李春台先生的许多新鲜见解,既散见于校注之中,也集中体现在《前言》与《附录》里。总之,这是一部具有特色的书。贾谊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  相似文献   

4.
鲁纳 《文献》2000,(2):12-31
今本署名汉初政论家贾谊的《新书》或《贾子》一书,自宋以来屡受质疑,如宋朱熹语"贾谊新书除了《汉书》中所载,余亦难得粹者,看来只是贾谊一杂记稿耳.中间事事有些个."①贾谊及其政治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形成于战国末至汉初的折衷主义哲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高飞 《沧桑》2008,(6):172-173
贾谊(前200~前168)是西汉初期的思想家、政论家、教育家。他曾两任王子太傅,对教育极为重视。其著作《新书》中的《胎教》篇,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胎教思想。对贾谊胎教思想的发掘、研究,对当前幼儿教育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代关于《国语》作者问题的不同意见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代关于《国语》作者问题的不同意见综述谭家健《国语》的作者是谁?久有分歧,莫衷一是。现将历代学者的不同意见择要介绍如下:《国语》是先秦时期的一部著作。其文字在《韩非子·说疑》中已被利用,但没有说明出自《国语》而只叫“记曰”。《礼记·弓下》和贾谊《新书...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建法典的国家之一,据《通典·刑一》记载:"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陶唐以前,未闻其制,舜圣德聪明,建法曰象以典刑。"注:"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杜佑:《通典·刑一》,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61页。文中的"象以典刑"及注文出自《尚书·舜典》)这段文字的大意是说,在黄帝、唐尧之时,是兵刑不分,没有听说过有具体制度。帝舜圣德聪明,创建了以"象"为名的法典,但其内容没有传下来。据《左传》说,到夏、商、周时,都建有各自的法典。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左传·昭公六年》,《十三经注疏》,北京:中  相似文献   

8.
<正>今本《周易·兑·彖》:"说以先民,民忘其劳"中的"先民",汉晋典籍征引均作"使民"。如《诗·豳风·东山》诗序:"说以使民,民忘其死。"《论语·子路》何晏注引孔安国曰:"《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左传》昭公六年:"教之以务,使之以和。"杜预注:"说以使民。"《文选·陆机·五等论》:"故《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尚书·旅獒》:"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伪孔传:"以悦使民,民忘其劳,则力尽矣。"(1)  相似文献   

9.
<正>史籍载西汉有龙渊宫,其位置有二说:一说在汉长安城西,茂陵东;一说在河南濮阳西平界,曹魏如淳注《汉书·武帝纪》时曰:"《三辅黄图》云:‘有龙渊宫,今长安城西有其处’。《沟洫志》:‘救决河,亦起龙渊宫其旁’"。考诸史籍,西汉龙渊宫当在汉长安城西,茂陵东,河南濮阳西平界说为后人对史料的误读。《汉书·武帝纪》载:"(元光)三年(前132年)春……。河水决濮阳(此事《沟洫志》:载:‘河决于瓠子’。泛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丞相田蚡又"言于上曰:‘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强塞,强塞之未必顺应天’。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是以久不复塞也。"堵  相似文献   

10.
<正>汉昭帝"耕于钩盾弄田",应劭曰:"时帝年九岁,未能亲耕帝籍,钩盾,宦者近署,故往试耕为戏弄也。"臣瓒曰:"《西京故事》弄田在未央宫中。"师古曰:"弄田谓宴游之田,天子所戏弄耳,非为昭帝年幼创有此名。"(《汉书·昭帝纪》,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19页)后代学者在称赞汉昭帝九岁亲耕行为之余,指出耕于钩盾弄田与戏弄、儿戏有关。如:宋代王禹偁认为:"耕钩盾之弄田,但矜儿戏……"(王禹偁:《小畜集》卷一《古赋·籍田赋》,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6册,台北:台湾  相似文献   

11.
正道,在汉语中有两种意思:其一为道理、法度、准绳、规律之意。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此为道的哲学意义。其二为道路、路径、方向之意。孔子有"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之语。《说文》释:"道,所行道也。"此为道的一般意义。本刊作为一本以中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杂志,之所以设"问道坊",在于开设一个专门探究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追寻中国革命的正确路  相似文献   

12.
殷明耀 《史学月刊》2007,(10):125-127
贾谊(前200~前168年),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思想成就对汉代及后世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贾谊在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的基础上,完善、成就自己的思想体系。他以道家的形而上为立基,以儒家思想为落脚,建立自己思想的基本框架;以“法”为辅,以“礼”为主,形成了政治理论体系;其哲学思想是政治理论的基础。贾谊虽吸收多家思想之精华,但始终没有离开儒家思想这一中心,为汉代儒学的重铸作出了积极贡献。历代学者研究贾谊,更多关注的是其政治思想和文学成就,研究其哲学思想也多以前期著述的《六术》、《道术》、《道德说》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徐传武 《文献》1998,(3):207-209
汉代人贾谊在<新书·春秋>中说:"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亲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人刘义庆之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德行>载有人劝庾亮卖掉被认为是害人的"的卢马",庾曰:"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相似文献   

14.
正出现在这里的"人情",与"托人情,走后门"没有一点关系,而是"人之常情"的意思。汉代的学者很推崇"人情"的重要性。董仲舒说:"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汉书·董仲舒传》)司马迁在说到礼仪制度的起源时,不忘强调"缘人情而制礼"(《史记·礼书》)。西汉后期的能臣薛宣,以"人情"为纽带约束他的部属和民众,获得了政声。薛宣有"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的官场美誉。在他担任"左冯翊"(京畿"三辅"  相似文献   

15.
说贾谊之谪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是西汉前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青年有为,才华横溢。年二十刚过为文帝所召用,极为器重,但不久为绛灌等人所谮,渐被疏远,谪为长沙王太傅。绛灌何人?即绛侯周勃和灌婴。其实谮贾谊的实不止绛灌二人,《贾谊传》说:“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看来是那么一批人了。按贾谊是由河南守吴公推荐而被召用的,约当文帝元年(参《百官公卿表》)。  相似文献   

16.
清代桐城派散文家主张"言有物"、"言有序",其集大成者姚鼐在致友人秦小岘的信中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词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惜抱轩文集》卷六)在《述庵文钞序》中又说:"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相似文献   

17.
王校《水经注》断句失误三例陈永中阅读王国维先生校注、袁英光、刘寅生两先生整理标点的《水经注》.发现三处断句有误,现分述于下。1.卷二57页:"《十三州志》曰:县在郡西南四十七里。延转击狄道安、故五及羌,大破之,即此也。"此句中之狄道、安故、均为西汉陇...  相似文献   

18.
刘泽华 《炎黄春秋》2012,(10):71-76
一、"天王圣明"的思想意义在中国学界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认为"道"与"王"是二分的,在儒家看来"道"掌握在孔子手里,因此孔子是最高的思想权威。这种看法从孔子在世时就逐渐兴起。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论语·子罕》)后来孟子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更明确提出"道高于君",孔子则是道的化身,自然也高  相似文献   

19.
陈铁民、候忠义先生《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卷四收有《冀国夫人歌词》七首,认为是岑参所作,并在题注中说: 《岑诗系年》:“闻一多先生曰:‘敦煌唐写残卷影片此六(应为七)首(第五首全缺)不著名氏,在岑参《江行遇梅花之作》后,又格调视余篇较高,疑亦岑诗。’案裴冕于两京平后封冀国公,则此诗当作于乾元元年或广德二年前后公居长安时。”冀国夫人:冀国公裴冕之妻的封号。唐制,国公之妻例封国夫人。李嘉言先生《岑诗系年》与《校注》并谓“冀国夫人”是指冀国公裴冕之妻。据两《唐书  相似文献   

20.
张留见 《史学月刊》2013,(4):131-133
何谓匾额?《说文解字》说:"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许慎:《说文解字》卷二下《册部》,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8页)扁字也作匾字,匾额即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中国匾额历史悠久,据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记载:"暑门户者,秦书八体,六曰暑书。暑书,汉高六年萧何所定。以题苍龙、白虎二阙。"(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第四卷第二篇下《册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