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的统治陷入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状态,其中财政形势最为险恶紧迫。1894年,清政府财政还有盈余近80万两.以后由于巨额战争赔款以及庞大的内外债务本息.加上无形“镑亏”损失,清政府财政转为赤字.并且赤字逐年上升。据统计,1899年,赤字为1292万两;1901年,赤字为1300万两;到宣统三年(1911年),赤字高达1729万两。造成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就是“镑亏”。[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名闻全国的“三大动力”之一的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旧貌换新颜,在公司领导曲大庄的带领下,通过全体职工的奋发作为,2004年产品产量从2002年259.5万千瓦激增到1367.7万千瓦,增长了4.2倍多;在平抵2亿元潜亏的基础上,利润总额从266万元上升到5090万元,增长了18倍;工业总产值从69015万元上升到378822万元,增长了4.4倍;销售收入从66591万元上升到268403万元,增长了3.1倍;订货额由257773万元攀升至729923万元,增长了2.8倍。2004.年的产品产量、销售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生产经营指标重新登上了行业排头榜。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核心产品相继诞生。  相似文献   

3.
沈沉  江汉 《文史月刊》2005,(4):62-64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马达一响,黄金万两。”“马达”是指卡车司机的汽车。在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的手下,有一个中央信托局运输处,处长林世良官儿不大,可掌握着大卡车数百辆。一部马达就黄金万两,何况数百辆十轮大卡车呢!林世良30岁上下,风度  相似文献   

4.
武汉近代的民营工业中,“周恒顺机器厂”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中国近代工业许多“第一”的记录上都留有“周恒顺”的名字:1905年,“周恒顺”生产了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7年,“周恒顺”生产了中国第一台15匹马力的抽水机;同年,它又制造了中国第一台60匹马力的卷扬机。“周恒顺”生产的各种成套机器设备畅销全国,其影响如同湖北枪炮厂所产的“汉阳造”一样,可谓是举国皆知的。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2,(5):94-94
1908年,四川的支柱产业“鸦片”大丰收,产值高达3500万两。其中2300万两,完全依靠省内就地销售,这极大地拉动了内需。这一产值,甚至超过了当年中央财政的收入。当年,大清国年度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两白银,创历史之最。但是,中央财政只掌握区区2400万两,不足12%。  相似文献   

6.
细心的人或许早已发现,2020年的“双11”有些不同寻常。就在“双11”的前一天——1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关注、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包括电商平台要求商家在不同平台之间“二选一”、限流或者流量倾斜、低价亏本销售等,都是目前被消费者、商家及其他小型竞争对手诟病较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37-1941年香港华资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香港华资工业发韧于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以来,发展速度有所加快。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华资工业步入快速成长期。其发展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一是原有华资企业走出了经济萧条时期苦苦支撑的困境,进入其有史以来的黄金年代;二是华资工厂的数量迅速增加;三是工业门类趋于齐全,出现一些填补空白性质的工业;四是华资工厂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相当提高。这一时期华资工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首先是联邦特惠税制的实行;其次是销售市场的全面扩大,最后是国内工业企业大规模向香港转移。  相似文献   

8.
余亦青 《环球人物》2013,(29):30-31
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时,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10个年头了。经济改革的重心也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开启了全面改革的历史。此时的中国经济,一方面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又未能摆脱"过热—紧缩"循环的怪圈。1984年,中国经济就出现了社会需求过旺、工业发展速度过快、信贷和货币投放过多、物价涨幅过高、经济秩序混乱的苗头,被称之为"四过一乱",尤其是价格双轨制和"官倒"现象比较严重。在1988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对"官倒"现象猛烈开火,引起高层的关注,并下决心对价格  相似文献   

9.
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 ,苏州城市有显著扩大。这个扩大同时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展与城市人口的增加。苏州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 ,是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 ,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工业的发展 ,并非单纯的府城工业向外转移 ,而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合理的地域分工。经过这三个世纪的发展 ,到了清代中期 ,城市工业在苏州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苏州的城市变化代表了明清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道路 ,亦即傅衣凌先生所说的“苏杭型”城市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黄鼎 《收藏家》2004,(9):37-42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陆俨少(1909—1993年)书画作品一直是众收藏家热衷追逐的目标之一。至今年的春夏之交,该画家的作品又再次幸逢了“价格井喷”。笔者个人以为,正由于陆俨少的作品具有“需求者众”这一重要因素,所以它在市场上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走势并时常会爆发出惊人的业绩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1.
海宁市文物保护所 《东南文化》2021,(3):43-51,中插1-中插3
海宁市朱家兜遗址是一处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聚落.2014年,在遗址保护范围外清理了19座墓葬,随葬品141件(组).从墓葬的形制和器物组合与形态的演变看,朱家兜遗址的先民生产活动频繁,时间跨度较长.朱家兜遗址保存良好,为这一带的史前聚落形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抗战爆发前德国军火输华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之前德国军火输华是中德双方开展“以货易货”贸易的两大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德外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国民政府方面而言,其对德关系之开展,除了工业及外交需要之外,主要就是出于军事目的的需要,而且也是促使中德关系发展的原始动因之一。在中德军事合作方面。从德国进口军火是与引进顾问、发展军事工业并立的三大内容之一,是一项“引远水救近火”的燃眉之需。南京国民政府自1927年开府以后。忙于连绵的内战,近有“安内”之争远有“攘外”之需,以国内脆弱落后的兵工业基础远不能满足战争之需要,故而国府当局不惜血本向国外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丝织业大宗,江苏省及上海市制丝工业受到极大影响。本件史料反映了七.七事变前后江苏及上海制丝工业的变化,对研究这一时期中国丝织业发展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线建设,指的是从1964年到1980年,我国在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以基础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为目标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虽然由于这些项目的建设地点太过偏僻,给后来的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和不便,但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发展。那么,三线建设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上马的呢?  相似文献   

15.
卢琍 《贵阳文史》2004,(3):53-55
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推进,南明区作坊式的街道小工业逐渐萌发,其后逐步发展,形成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区属工业企业。可以说,街道工业是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文革”爆发后不久,上海市工业领域众多的“造反派”组织,根据各自的“造反”志向大致合并成两大“造反”组织:一支叫“上海市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这个组织的成员是以各单位的青年工人为主,以后还吸收了一些教师参加。不过,教师们参加的只是“工总司”的外围组织,名称为“上海市工人造反总司令部教师造反司令部”(简称“工教司”)。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史,人们都会知道,广东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广州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国近代史上很多大事都发生在广州,从林则徐在广州禁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前奏—广州起义等,一幅幅近代历史画卷在广州展开,一个个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发展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俄国欲垄断满洲的商业利益,在1895年成立华俄道胜银行(Russo-Chinese Bank 1895-1910),总行设于圣彼得堡。清政府同意订约,缴入股款库平银500万两。1898年开始发行钞票,包括库平银两票、制钱票,在中国满洲里等地行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文革”爆发后不久,上海市工业领域众多的“造反派”组织,根据各自的“造反”志向大致合并成两大“造反”组织:一支叫“上海市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这个组织的成员是以各单位的青年工人为主,以后还吸收了一些教师参加。不过,教师们参加的只是“工总司”的外围组织,名称为“上海市工人造反总司令部教师造反司令部”(简称“工教司”)。  相似文献   

20.
“父为皇,子为王”这在人们心目中,就像公主定理一样,显得理所当然,纵观历史,这些皇亲贵胄在王朝建立之初往往会给历史带来不同的选择与转折,有明一朝,朱家的宗室藩王演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朝都跌宕纷纭的剧目,也将封建藩王奇特命运的缘由全面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