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二十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肉脯之事(《周礼天官外饔》) 杨先生谓: 贾公彦疏云:“掌共其献者,谓献其将帅,并赐酒肉之事并掌之”是贾以“献”字绝句。 我以为杨先生因贾公颜疏云:“掌共其献者”,便定为“贾以‘献’字绝句。”如因贾解释“献” 字便以“献” 字绝句,而先解释“献”字的并非贾公颜而是郑玄注谓:“献,谓酌其长帅”,可见郑玄便已以“献” 字绝句。其实,解释“献”字,并不足以断定以“献”字绝句。 杨先生又谓: 王氏应电云:“劳将帅日献,犒兵众日赐,献赐皆有肉脯。”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读,是也。 按杨先生的逻辑解释“献”字,便是以“献”字绝句,那么王既解释“献’又解释“赐”,便应也以“献”、“赐” 绝句,而却谓“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 读,是也。”  相似文献   

2.
<正>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为了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贸易发明了货币。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又曰:“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桓宽曰:“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郑樵说:“太昊氏、高阳氏谓之金,有熊氏、高辛氏谓之货,陶唐氏谓之泉,商人、周人谓之布,齐人、莒人谓之刀。”彭信威说:“中国的货币不但产生得早,而且独立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3.
地方志是华夏化的宝贵遗产,编修志书乃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方志化源远流长,“方志”,一词始见于儒家经典的《周礼》,其日:“诵训,掌道方志。”又日:“小史,掌邦国之志。”或日:“外史,掌四方之志。”故而学术界一般认为,地方志大约滥觞于周代,举凡“百国宝书”之鲁《春秋》、晋《乘》、楚《寿  相似文献   

4.
由农具铲演变而来的铜铸币,究竟何时开始称“布”,尚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战国古籍中的“布”都是布帛之布,和铜铸币无关;铲形铜铸币称“布”始于王莽时。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战国古籍中的“布”可能指布帛,也可能指铲形铜铸币,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5.
欢乐的海洋     
《山茶》2010,(4):36-36
碧波荡漾,梦幻飘逸.当人们沉浸在嬉戏逗乐之中时,大自然的精灵们也正享受着它们的快乐时光。现在就行动吧,记录下你身边与众不同的点滴。“你来掌镜”现在以单幅千元的价格接受投稿。  相似文献   

6.
略谈“无终”三孔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6月间,山西省公安部门在晋南缉获走私文物中发现两枚布币,一枚是“无终”三孔布,一枚是圆肩弧裆方足“共半釿”布(见拓片)。这是继“宋子”三孔布以后又一次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孟滢 《安徽钱币》2001,(2):14-14
2001年7月1日,有泉友从枞阳来,售余“壮布七百”一枚,此布品相完整,绿锈坚实,是枚“出土老坑”钱,我去年得王莽“小布一百”,加上原得“大布黄千”三品(两大一小),而今已有王莽“十布”中的三布,故心中甚喜,特别是今天“七、  相似文献   

8.
三晋锐角布中的涅金布当是韩国铸造的法定流通货币。公字布面文中的“公”为地名,其地在今郑韩故城附近;周涅金中的“周”,其地在今洛阳一带;垂字布的“垂”也是地名,在今荥阳附近。锐角布面文的地名都在今河南境内,这类布币当是战国时期韩国的铸币。  相似文献   

9.
林卡节,也称之为“赞林吉桑”,是“赡川烟祭节”的意思。逛林卡。是西藏人们在雪域高原长冬短夏的自然交替中,对林荫郁郁、鲜花灿烂、流水潺潺这一美丽时节的格外眷恋。这个曾经只属于旧西藏贵族们的节日如今是人们共同的休闲假日。人们或合家而出,或约上三五好友,“着盛装,向郊园”,在林卡中,搭起帐篷,或用色彩鲜艳的帐布围上一圈,“青稞酒、酥油茶,花间筵宴笑语.  相似文献   

10.
徐渊 《中国钱币》2009,(4):52-56
1997年《中国钱币》第三期上,曾载有我和马传德先生撰写的《“金山正埠义兴公司”洪顺堂票布试考》一文,文中对一张标明“天运”年号的美洲洪门票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考证。由于该票布未填明具体年月,所以只能大致框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间内,并指出:如果票布填发时间是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重新举行登记”之前,当是旧金山洪门组织“洪顺堂”及“照义分堂”在收取六美元“馆底银”后向陈姓会员颁发的会员凭证;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提出创建“红色名村”活动。为此,慈溪市新四军研究会把创建“红色名村”列人2016年度工作计划,并在观海卫、掌起两个老区镇先行试点,积累经验。2017年5月18日,观海卫的五洞闸村和掌起的古窑浦村率先达到授牌要求,成为慈溪市首批“红色名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陶器(尊)为切入点,通过探讨相关陶器的年代等问题,补充论证了前掌大墓地是西周早期殷遗墓地的观点;并通过对文字史料的分析,认为“任”姓“薛”氏与“史”氏存在密切关系,“薛”氏很可能是“史”氏的分族。西周早期的“薛侯”可能是生活在殷墟的“史”族(或其一支),随着商灭而被复封于“薛”,因此前掌大墓地不宜被称为“史”国封国墓地。  相似文献   

13.
你来掌镜     
《华夏地理》2008,(7):32-33
试试“我来掌镜” 现在,您在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杰作时,还能让全世界同享。上传照片至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可自动生成您的“我来掌镜”个人网页,展示多达100幅照片。若您的作品入选该栏目的“每日佳作十二幅”,还可获得更大的存储空间。了解详情请至ngm.com/myshot。  相似文献   

14.
你来选片     
《华夏地理》2008,(3):42
从现在开始,你最喜爱的照片将刊登在我们杂志上。每个月的“你来掌镜”栏目将发表两张入围我们网站“每日十二幅”照片精选的摄影作品,其中一张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选定,另一张则为当月最受大众欢迎的照片,由“你来掌镜”网络选拔系统上的投票数决定。  相似文献   

15.
湖州近几年“殊布当祈”背“十货”发现不少,刘健平在《中国钱币》(总85期“湖州发现的战国货币”、总108期“湖州发现少量楚国货币”)也有报道,并有半成品、残废品的发现,认为湖州铸造“殊布当钎”背“十货”的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笔藏有一枚十分罕见的“平周半”尖足布。那是在去年苏州的一次钱币交流会上得到的。当时出售子中有十多枚小型尖足布,全部生坑,开门见山,绝对真品无疑。有“兹民”、“兹氏半”、“大阳”、“平州”、“平周”等,在小型尖足布中均是比较常见的。笔在挑选时发现了这枚看似平常,而实不平常的“平周半”尖足布。甚感庆幸。  相似文献   

17.
燕布四珍     
作为一名钱币收藏者,我格外留意文字不同而品种繁多的小型方足布,尤其对其中燕国布币的搜集,更是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近年来终于有所成就。1991年岁末,承蒙书法家、钱币收藏家杨鲁安先生书题横幅“燕布斋”三字相赠,自是欣喜不已。在此愿借《中国钱币》一隅,发表我所珍藏的数枚燕布精品,供钱币爱好者鉴赏(插一)。已知的燕国布币品种,若不以币材和小版别细分,仅依不同铭文计算,目前能够确认的共发现八种,这八种燕布,除去常见品“安阳”(旧释“匋阳”)、“襄平”(“纕坪”)、“平阴”(“坪阴”)、“广昌”(又释“恭昌”、“益昌”)四种外,其余四种皆因存世量甚少,当属燕国布币中的珍品无疑。现简介如下: “韩刀”(即“寒号”),又释“市匕”、“封化”,布重6.05克,通体绿锈,左侧一字为绿锈覆盖,仅能显出右侧一字。此布数年前从辽宁凌源第三中学高级教师范品清泉友处交换所得。据范先生相告,此种布币皆出土于凌源。辽宁除范品清君外,尚有姜力华君、李宝鑫君等人拥有此布,山东朱活先生也曾从范品清先生处交换得一枚。公家收藏方面,已知天津历史博物馆馆藏品中有一枚,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各收藏有两枚。估计存世总量当在十枚以外。  相似文献   

18.
在小方足布中有一种常见的戈邑布。这种布有周郭,正面中间有一道竖纹,“戈”字在左,“邑”字在右。戈字与周宅殷、楚帛书中的戈字极为相似,邑字传形。背文多数为“(?)”,少数则为“(?)”。通长4.9至5厘米,宽3厘米,重9.3至10.7克。布的形体较其他方足布厚大,铸造工整,且大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是我们伟大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历代方志八千余种,十万多卷,其中既有私修,也有(?)修,两相比较,后者占了绝大多数。我国的方志纂修,历史悠久,大体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至于这里的所谓“方志”或“四方之志”,究竟是什么东西,东汉学者郑玄有注释:“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杌》。”虽然现代许多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但我们认为,这里的“方志”是有关西周统治下各个地方情况的记录,说其为原始方志并不为过。西周时期的原始方志既  相似文献   

20.
哥仑布是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然而从哥仑布第一次远航归国时起,直至今天,对他的成功多有贬诋者。如说哥仑布是个“骗子”、“一个疯子”“神经很不正常”、“整个一生之中心理状态都有某种混乱”,说他的发现是“偶然的成功”等。应该怎样看待这位伟大的发现者的成功?本文仅就哥仑布西航思想形成中所依据的科技理论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评价问题提出看法。一、博学多识与丰富的实践。哥仑布所处的时代,西欧人对“远东”还不甚了解。《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黄金”的描写引起了西欧社会国王、封建贵族、僧侣以及商人日益炽热的欲望。配合寻找新航路,西欧人以极大的热情来进行探险。到哥仑布着手探险时,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向南已进行了几十年探险并取得成就。马可波罗的著作深深吸引了哥仑布,他反复仔细阅读,不仅精读,还做了研究。座落在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仑布纪念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上有哥仑布做过的眉批,一个富庶的、遥远的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