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思远与梁漱溟都是广西同乡,论年龄和辈份,梁漱溟与桂系代表人物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同辈,比梁年轻15岁的程思远一直自称晚辈,恭称梁漱溟为“梁老”或直称“老前辈”,而梁则称程思远为“程公”或“程先生”。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梁漱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陈独秀与梁漱溟徐光寿,陈家骥陈独秀与梁漱溟是“五·四”时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在思想革新和文化改造方面,他们都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主张。本文拟从两人微观的关系考证、宏观的思想比较和综合的分析判断三个方面,作些探讨与阐释。一陈独秀是“五·...  相似文献   

3.
70年前,中央库的保管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一号机密”。为保住中央库,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陈为人舍身保卫中央库。  相似文献   

4.
梁漱溟“乡材建设”理论基础之剖析余科杰30年代中国农村曾掀起过一场全国性的乡村建设运动。在这场农村社会改良运动中,梁漱溟所领导的"乡村建设"被认为是"最有力的一派",并以其独树一帜的乡村建设理论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梁氏之所以如此独辟蹊径,是同他对中国...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写过一部有名的笔记,叫《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史事。在“一生三变”这条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关于曾国藩的“挺经”,曾国藩的孙婿吴永,在所著笔记《庚于西狩丛谈》卷四中也曾谈及,他记李鸿章曾对他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决。”(下引此书时皆见卷四)李鸿章所说的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否确曾著过《挺经》呢?从这里举出的两条笔记看,似有两种可能:一是著过;一是仅仅有腹稿。若是著过…  相似文献   

6.
九儒十丐古已有,而今又名臭老九。古之老九犹如人,今之老九不如狗。专政全凭知识无,反动皆因文化有。假若马列生今世,也要揪出满街走。此诗冷隽而酸辛,是诚春秋笔法。咏“臭老九”@梁漱溟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民间.把对自己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称为“贵人”。在贵州辛亥革命先驱钟昌祚的一生中.对他影响较大的有4人,父亲钟鸿渐、贵州提督学政严修,贵州巡抚林绍年和戊戌变法“十君子”之一的杨度。有了这些“贵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钟昌祚成长为一个忧国忧民的革命战士,并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舍身救国,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曾说,假如有人向他的朋友问起他是怎样一个人,朋友回答“他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是恰如其分、最好不过的。  相似文献   

9.
70年前,中央文库的保管被称为中共中央的“一号机密”。为保住中央文库,一位党的高级干部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陈为人舍身保卫中央文库。受命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在陈为人的住地明月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史上,梁漱溟以特立独行而著称。终其一生,他坚持独立思考,表里如一,不趋炎,不附势,不妥协,不畏惧,是一位真正的大儒。程思远先生对梁漱溟的评价是:潜心行学,一代宗师,探索人生,无所畏惧。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梁漱溟作为一代宗师,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仅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在北大7年,梁漱溟成了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山东7年,梁漱溟成了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中国乡村建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2.
《舍身经》是一部宣扬布施身命的佛典,突出强调了生施。虽然《舍身经》包含"舍身尸陀林"这层含义,但在信行禅师开创三阶教之前,林葬就早已存在,它不是三阶教特有的实践方式。《舍身经》所说的"普"是指"普及一切有情",而三阶教的"普"却有特别的含义,尤其特指普法普敬,两者所指不是一回事。三阶教典籍目录乃至相关资料未曾提及类似《舍身经》的典籍,而且三阶教教义中没有对舍身的相关论述。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舍身经》是一部宣传三阶教教义的经典,就目前资料看来其与三阶教没有什么关联。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1893年10月18Et出生于北京,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今年是梁漱溟先生逝世20周年。  相似文献   

14.
数年前,我曾经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写过“梁漱溟”这个辞条,1987年10月末,我写了重新认识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文章,在北京参加了“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最近又受友人之托,为《教育大辞典》撰写了“梁漱溟”辞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1893—1988),广西桂林人,原名焕鼎,字寿铭、萧名、漱溟,后以其字行世,是中国现代思想家和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梁漱溟因为1953年与毛泽东公开"争论"而  相似文献   

16.
“五·四”思想家关于人的解放道路的思考─—胡适、陈独秀、梁漱溟论李超事件的比较分析刘长林对人的解放道路的探索,是“五·四”思想家致力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就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针对轰动一时的一普通学生李超病死的事件所发表的评论和争论作一比较研...  相似文献   

17.
姜志刚 《神州》2013,(24):15-15
文学创作中有两大要素,一个是“情”,一个是“理”。文学作品是作家饱含激情的产物,情感是推动文学创作的动力,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意”,陆机的《文赋》也说:“诗缘情而绮靡”。这说明在文学创作中情感是极其重要的。文学创作中的“情”,是感性的,显性特征较明显。“理”是理性的,更多是对生活和人生的体悟与认识,对宇宙的万事万物的思考,具有隐性特征,这正是所谓的“体匿性存”。所以我们在文学作品中较容易感受到作家和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情感,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但是我认为在创作中,很多时候看似是作家情感激荡、沉郁顿挫、多愁善感、“情动而言形”的创作,实际上是作家对“理”进行了有意的建构,最终体现出的“理”大于“情”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文史天地》2009,(5):72-72
在很多时候,人们都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这是一个典型的误解。“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孔子的“听言观行”,孟子提出了“听言观眸子”来判断人,这一标准是独特的,是因为孟子思想体系中不能容纳“行”而进行的权变。孟子的“观眸子”对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的描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宛西自治”纸币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绍明 《中国钱币》2007,6(2):43-47,69
20世纪20~40年代,在梁漱溟以儒家文化为基础从事乡村建设运动之际,河南省西南部的宛西地区也在“地方自治”的旗号下,进行着一场“以自卫促自治,以自治达到自富”为目的的区域性现代化实验。这场变革活动具有强烈的自救、自保意识和浓厚的地方主义色彩。“宛西自治”的倡导者们为积累其自治所必需的资金,在所辖区域内设立了“农民借贷所”和“合作社”等地方金融或经济组织,同时还发行了地方纸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