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项英传》有关皖南事变的论述金冶王辅一著《项英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对项英的一生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便于读者能对项英为革命奋斗的一生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但是,它的《战斗在新四军》和《在皖南事变中》这两章,除了对项英不适当的溢美之外,粉...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是作家黎汝清最近发表的以皖南事变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据作家黎汝清说,他在《皖南事变》中把史学家们搅浑了的一潭清水又重新澄清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一)46年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有关皖南事变的争议,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一、皖南事变是否可以避免?与此相联系,二、假如皖南新四军的北移路线,不是由茂林、  相似文献   

3.
黎汝清同志在其小说《皖南事变》的“代后记”中认为,项英运用“欺上”、“瞒下”的阴谋手段决定了南下茂林的北移路线,这条路线导致了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因此,项英应该对皖南事变、对皖南新四军全军覆没“承担全部责任”。这就是说,项英是皖南事变的千古罪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民党当局虽然接受了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但仍拒不承认湘、鄂、赣、粤,闽、浙、豫、皖八省游击区和红军游击队的合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对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事行动中的指挥错误作一检讨,兼论皖南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以求正于读者。国民党早就有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首先必须说明: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为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而蓄意制造的反共军事行动;在皖南事变爆发之前,国民党当局早就开始筹划围歼皖南新四军的军事阴谋。当一九四○年反共磨擦从华北移到华中以后,蒋介石“原来想先从苏北下手,后打皖南。因为苏北我们的力量小,而他有韩德勤、李守维两个军在那里”。孰料韩德勤  相似文献   

5.
读了《炎黄春秋》2004年第9期刊登的王辅一、李维民所写《也谈从大局看皖南事变》(以下简称《王李文》)一文,了解了有关皖南事变的一些情况,学到了不少东西。但笔者对文中所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说“新四军军部设在皖南是从大局出发,根据中央战略部署确定的。保持皖南战略支点,也是中央一贯的方针”的观点,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6.
2005年第4期《炎黄春秋》发表的署名王人广的文章《新四军军部设在皖南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吗》,对于我们所写的《也谈从大局看皖南事变》(见《炎黄春秋》2004年第9期)提出不同的意见。现回复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9年12月14日至15日,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皖南事变专题学术研究组在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召开了小型学术座谈会。安徽省及南京军区有关研究人员十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学术动态。皖南事变专题学术研究组的同志对国内十年来的皖南事变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1981年,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一次年会在安  相似文献   

8.
项英是与皖南事变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人物。研究皖南事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项英。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  相似文献   

9.
徐则浩 《安徽史学》2003,(5):104-106,103
本书把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历史,从当时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和研究,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寓评论于客观历史的记述之中。军部在皖南,而新四军的活动不只是在皖南,军部指挥下的各个支队主要是在大江南北敌后地区作战,这是本书的记述范围。本书系统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新四军军部如何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全军的战斗力、促进全军的建设和发展,着重反映军部在皖南三年的特色和优势。强调指出,不能因为项英应对皖南事变有过错而抹煞他在新四军组建和发展中的贡献,更不能因为皖南事变的失败而淡化甚至抹煞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三年的伟大建树和光辉业绩。新四军的历史(军部在皖南是前期,军部在苏北是后期)是一个发展过程。没有前期的工作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后期的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0.
一、项英在新四军工作中的功与过如何评价项英在新四军中的工作,如何看待项英在皖南事变中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的程度,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在小说《皖南事变》中,黎汝清同志不仅把项英的错误描写成为造成皖南事变的错误,而且对项英在新四军三年多的工作,也是完全否定的。他在《代后记》中说:“中央在决定中批评项袁三年来对中央指示一贯阳奉阴违,并没有冤枉他”。我个人认为,这种看法不够恰当。项英从1937年冬开始筹建新四军起,到1941年3月遇害的三年多时间里,是主持新  相似文献   

11.
1941年年初,抗日前方,战事正急。而国共两党突如其来的一场纷争,却让人们在震惊之余,嗟叹不已。这就是皖南事变。十天之内,国共双方兄弟阋墙,新四军9000余人的部队一战殆尽,军长叶挺被俘。至今留下的是周恩来“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慨叹。而从此之后,人们关于皖南事变的回顾和反思里,再也少不了他的名字,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尽管在皖南事变中,他死于国事,是死难者中新四军方面最高级别的将领。但关于他,关于皖南事变,留给今人的仍是种种疑云。  相似文献   

12.
王辅一 《纵横》2012,(6):27-29
最近,笔者接到项英女儿项苏云、侄女项玉兰打来电话,得知黄维华、易宜龙在2012年第3期《纵横》杂志上发表《皖南事变中的周子昆》(以下简称《皖变文》)一文中若干史实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到对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烈士情况的准确表述,他们要我对皖南事变那段历史作一客观评述。笔者根据30年来研究新四军和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烈士接触到的史料,以及《纵横》杂志编辑部的要求,就《皖变文》和相关睛况讲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从两岸档案史料综合分析可证,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容不得新四军在华中敌后迅速发展壮大。要求新四军于1940年12月底前北移和不准攻击兴化,是蒋介石划定的两条底线。蒋介石确有围剿新四军的周密预案,但是并没有在茂林设置陷阱。顾祝同也只求新四军渡过皖北。由于皖南新四军选择南走茂林的错误路线,又轻率地过早坦露行动目标,从而给第三战区制造皖南事变提供了机会。皖南事变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无法回避的一页痛史。  相似文献   

14.
杜蒸民 《安徽史学》2001,(2):95-96,56
简评通过与以往有关皖南事变研究论著比较,认为房列曙著<皖南一九四一>对皖南事变的研究有三点新的进展:(一)对皖南事变中一些有争议的重大史实及许多具体史实,作了考证、辨证,使事变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二)在此基础上,对新四军主要负责人项英在事变前及事变中的功过,作出了更加客观公正的评论;(三)对皖南事变经过的叙述也比以往完整等等.微感不足的是,该书在对事变的宏观把握及交待上,似嫌不够.  相似文献   

15.
皖南事变若干史实的考证房列曙到目前为止,关于皖南事变的若干史实,史学工作者的说法不一,当事人回忆也有许多地方出入较大。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及实地考察,对有关皖南事变的若干史实作一考证。一、先遣队出发的日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皖南新四军进行了各项北移准备,先...  相似文献   

16.
黄昊 《史学集刊》2014,(1):113-120
皖南事变的最终发生,实际上是新桂系、中共、三战区三方博弈的结果。新桂系安徽省府与中共的关系从抗战初期的密切合作,逐步发展到皖南事变前夕的势若水火,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皖南新四军对北移路线的选择,最终导致了皖南事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从国民党文电看皖南事变真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声称:“新编第四军之遭受处分,为其违反军纪,不遵调遣,且袭击前方抗战各部队,实行叛变之结果。”多年来,有的研究文章也认为,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皖南事变,是因为新四军没有按照国民党军事当局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皖南事变50周年,中共安徽省委党史工委、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宣城地委党史工委和泾县县委党史工委,于1991年12月下旬在泾县举办了皖南事变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安徽省和其他省市的党史研究工作者100余人,提交会议的论文67篇。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重振新四军军威》一文,翔实地记述了1938年底刘少奇南下担任中原局书记,组织和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战斗历程,以及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少奇临危受命,为重建新四军军部、重振新四军军威,高瞻远瞩,不懈奋斗,立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绩。党中央及毛泽东主席对刘少奇的工作予以全力支持和高度评价,调他回延安,成为中央领导核心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20.
黎汝清同志的长篇小说《皖南事变》,是建国后第一部描写这一千古奇冤的文学作品。书中不乏精采的篇章,从中可见作者对皖南事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一些问题上具有独到的见解。但是作者在题为《本来是一潭清水,为什么被搅浑了?》的“代后记”中对皖南事变研究现状的无端指责,却是十分武断和不公正的。如何评价皖南事变研究现状?黎汝清同志在看了一些皖南事变研究文章以后,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