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北京大学主办、国务院侨办和中国侨联协办的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第六届国际会议(ISSCOⅥ)即将于2007年9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自1992年成立以来,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首次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的国际会议。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和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国立大学,被选为本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会议主题海外华人和祖籍国的动态关系随着中国作为新近出现的、重要的参与者在全球经济、政治领域的崛起,资金、劳动力、技术和信息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流通,中国不仅成为投资、制造、交易的首选目的地,而且成为国内和国际间技术性劳动力和非…  相似文献   

2.
1921年底,余日章和蒋梦麟作为国民外交代表参与华盛顿会议。他们对中国政府代表团进行舆论监督,力促政府代表早日提出山东问题。当会外谈判成为现实后,他们又力促政府代表早日解决山东问题;并利用各种渠道构建一个舆论宣传网络,努力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揭露日本侵略中国权利的实际情形。余日章、蒋梦麟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的国民外交活动堪称1920年代初期中国精英利用公众舆论影响政府外交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3.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根据江苏省社科联关于组织部分团体会员单位召开"江苏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的要求,2015年4月15日江苏省钱币学会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宁库区召开了江苏省各市钱币学会秘书长会议,各市以及丹阳市钱币学会秘书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了"江苏省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政权货币展"筹备及相关事宜,部署  相似文献   

4.
石宝瑚,1911年8月24日出生,河北省乐亭县人,爱国记者,曾用笔名有石燕、石炎、时燕等。先后就读于哈尔滨三育中学、哈尔滨一中、北京大学预科、北京大学经济系、日本东京日本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31年在北大读书时曾任学生期刊《北大新闻》主编。宣传抗日救国运动。20世纪30年代中叶留学日本,在东京参加抗日运动。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成为职业记者,任重庆《新蜀报》前线战地记者及主笔,撰写的战地通讯深受读者喜欢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石宝瑚还是中国抗战期间新闻组织的重要成员,1938年初在武汉加入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是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最早的会员之一。  相似文献   

5.
20 0 4年2月3日中国钱币学会在京召开了2 0 0 4年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廷焕,中国钱币学会理事长史纪良,顾问童赠银,副理事长张文彬、李学勤,著名学者裘锡圭、吴荣曾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有关司局领导等2 0多人。中国钱币博物馆各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会议由戴志强秘书长主持。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钱币学会2 0 0 3年的工作总结及2 0 0 4年的工作计划;讨论通过了中国钱币学会第二届先进团体会员名单;通报了中国钱币学会第三届“金泉奖”评选结果及中国钱币学会所属四个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的调整。会议充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钱币学会博物馆及陈列馆工作会议于2001年11月10-1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32个省市学会的5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和副秘书长、副馆长黄锡全到会并主持了会议。戴志强秘书长在开幕讲话中说,本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交流,也是一次专业研讨。目前,钱币展览已成为学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明史学会、辽宁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0—24日在大连召开,与会代表160余名,提交学术论文120余篇,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的学者就“明史研究和明代东北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和广泛交流。下面将从史学理论、政治及政治文化、社会与学术、经济史、边疆与中外关系等方面总结大会研讨内容。  相似文献   

8.
皖泉 《安徽钱币》2000,(2):11-11
5月12日,安徽省钱币学会2000年度秘书长会议在蚌埠市召开。全省13个地市、省直分会及5个县市的钱币学会秘书长约20余人参加了会议。省钱币学会会长汪斌和东道主蚌埠市钱币学会会长长邵兰珍、副会长张焕仁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9.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1925年成立到1950年解散前后存在了25年.它是太平洋国际学会在中国的分会,同时又有一定的独立性.胡适曾于1931-1938,1946-1950年间两度出任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是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的灵魂人物.在他的影响下,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加入了学会,使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从一个松散的、具有基督教色彩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团体.胡适在太平洋国际学会中的言论、思想和行动典型地反映了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危机时所遭遇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国际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IPR)成立于1925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亚太地区民间团体成立的国际非政府组织.1945年1月6-17日,第九届太平洋国际学会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温泉镇召开,来自中、英、加、美、澳、法、荷、印、韩、泰、菲十一国的代表讨论了战后对日本处置、远东地区经济发展以及附属领地问题,这些讨论和研究为雅尔塔会议和渡茨坦会议创造了基础.由于太平洋学会会议不公布正式会议记录,这份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反映了中、美、英等主要国家代表对战后太平洋地区重建问题的不同态度,以及对日本天皇(The Throne)和财阀(The Zaibatsu)的处置意见,有助于人们了解战后远东秩序建立的相关背景,对于研究战后至今太平洋政治格局的建立与演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佳白与尚贤堂--清末民初在华传教士活动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素萍 《史学月刊》2005,5(9):57-63
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早期在山东传教,维新时期创办针对上层社会传教的机构“尚贤堂”。从晚清至民国初年,李佳白通过尚贤堂联络中外人士、举办文化活动、宣传和平主张和实行各教联合,曾受到广泛关注。尚贤堂的创立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了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在华传教士活动的新变化、新特点以及传教士的活动逐渐淡出中国历史舞台的过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清华国学研究院(1925-1929),是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涌现的一个著名学术机构。与同时期其他国学机构相比,清华国学研究院既有援引西学,重建现代学术体系的一面;又有继承儒家教育理想与治学路径,结合西方知识工具,致力于阐发传统学术之特质的一面。因此,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建制,学术社群的治学精神,皆有其鲜明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A noted specialist on the spatial dimensions of China's economy surveys ques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geography raised by the re-emergence of China. He explor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rise of China may alter economic geography's object of study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force re-conceptualization of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s and theories, and affect the way the discipline conducts its work. The paper argues that cooperation of Western and Chinese scholars in forging a new economic geography is contingent on a redirected focus away from concerns relevant only to the West and the discarding of research frameworks that bracket China off from experiences in the West.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initial efforts at military reform i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Changes in military organization and training are situated within a global process of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represented by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Prussian army. The Prussian staff system and planning program were imported into both Japan and China, but with quite different results. The paper contrasts centr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as typified by the new Japanese army with the decentered approaches in China. The paper argues that although there was substantive change in China, the Qing state was unable to impose a uniform plan for military Westernization. As a result, the new armies were never integrated into a common organization capable of defending the state from external aggression.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stitutional linkages between three women workers' co-operatives, the first women's credit co-operative in China, and the co-operative support organ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Industrial Co-operatives (ICCIC). The study shows that Chinese women in rural areas have increasingly adopted co-operatives as a form of organization in their effort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their lack of access to resources, including land, credit, jobs, training and information, and to participate in the mainstream economy as an organized force.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stronger institutional linkages between local offices of the All-China Women's Federation and the ICCIC encourage the growth of women's co-operative activities. It raises two sets of policy issues that are centr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ves and women's banking: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these activities will depend upon the government adopting legislation to define the legal framework govern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 and management systems, and establishing gender-inclusive policies to increase credit to women's income-generating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开展调查研究、刺探搜集中国各种情报信息,是日本实施侵华国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侵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日本利用庚款成立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开启了“对支文化事业”。其以“开展自然科学研究、普及科学知识”为名,在中国开展各种调查研究、刺探搜集资源情报,尤其在全面抗战时期,包括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在内的整个日本“对支文化事业”体系均纳入战时体制,所有调查研究均围绕侵华战争展开,沦为执行日本侵华政策的附庸和帮凶。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接收日本在华文化机构,其侵略和情报搜集活动才告终止。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建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体系和规模的。近30年来,国史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将国史与党史进行科学区分方面,在全面、系统梳理和阐释国史的历史发展脉络、发展规律以及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树立国史的信史形象与影响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凸现了国史的学术风格和特色。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低水平重复、学术积累和学术规范重视不够、学科定位欠准确等。  相似文献   

18.
考察明清时期“宗族”的历史 ,应该超越“血缘群体”或“亲属组织”的角度。华南地区宗族发展是明代以后国家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宗族的发展实践 ,是宋明理学家利用文字的表达 ,改变国家礼仪 ,在地方上推行教化 ,建立起正统性的国家秩序的过程和结果。文章概括讨论了宗族意识形态通过何种渠道向地方社会扩张和渗透 ,宗族礼仪如何在地方社会推广 ,把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结合起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大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与现代中国西南民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运作理念和学术实践为考察视角,试图将其放入新思潮的背景之下,由个人扩大到群体,对研究所同仁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开创的西南民族研究及其学术影响作出了讨论。语史所同仁利用其所倡导的田野调查实践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法对西南民族的调查研究,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西南民族研究之先声,还直接催生了历史学与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等诸多交叉学科的形成和新的学术流派的诞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早期的研究实践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由于民族学田野调查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学科训练,致使对调查方法和研究分析工具的掌握有欠成熟;二是受研究经费的不足和战乱的影响,导致调查时间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论的深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