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挽救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维新派针对中国妇女被压迫和摧残的现实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初探索。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人民陷于苦难深重与极度屈辱的深渊中,为改变祖国的境遇和命运,不断地进行反抗斗争,但都失败了。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势力范围与丧权辱国的借款之约更相接踵,中国面临着被世界列强肢解与瓜分的严重危机。而清政府不但不能采取有效自强的措施保卫国家,反而成为扼杀中国生机的政权。民族危机的深化,促进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觉醒,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迅速形成,并在江苏地区开展了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周利成 《百年潮》2006,(9):43-45
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争相扩张在华势力范围.空前的民族危机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剧烈动荡,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1900年春,在山东、直隶爆发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盘踞在京津地区的外国侵略势力,从而引起列强极大恐慌.  相似文献   

4.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欧洲,迅速传至美国,在十九世纪后期是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社会达尔文主义又成为列强互相争夺世界、奴役掠夺被压迫民族的思想工具。在中国,严复等维新派思想家在输入西方自然科学和先进思想的同时也输入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他们当然不是要为列强瓜分中国辩护,而是企图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来警戒中国抱残守缺的封建统治者,借以鼓吹维新变法,自立自强。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亡国史鉴”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和编撰前代历史,作为当代统治的史鉴,这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一个传统。到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以至面临瓜分的危险。一些爱国学者,为了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挽救危亡,振兴中华,往往利用一些国家被瓜分、灭亡的历史,作为宣传题材。“亡国史鉴”,成了中国近代、特别是二十世纪初年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毓贤的悲剧     
19、20世纪之交,在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危急关头,以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为主的各阶层群众,用激烈的方式投入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华北、东北等地的群众自发掀起大规模反对外国教会、反对外国传教士  相似文献   

7.
一民族矛盾是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的近代史中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使得这些国家长时间的处于落后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资本主义关系,同时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大量存在。半封建农奴制的生产关系,以及与外国财政资本结成联盟的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阻碍着这些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文化的进步。落后的状态加强了对外国财政资本的依赖。外国资本在重要的工业部门中夺取了决定性的地位,并操纵了这些国家的内政和外交。封建的,资本主义的,外国财政资本的层层剥  相似文献   

8.
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和回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和回响于沛今天,我们已经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回顾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道路,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史学的衰败,并被资产阶级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所代替,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迅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国史学理论的引入、传播,...  相似文献   

9.
山雨欲来风满楼 满清王朝自1644年入关以来,统治中国达260年之久,但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昏聩无能、闭关锁国,八旗子弟游手好闲、腐化堕落,领先于世界几百年的中华民族却反而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各资本主义列强,先后把侵略的魔爪伸向积贫积弱的中国,蚕食鲸吞,掀起了瓜分的狂潮。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国人民怎甘沦落?!新生的资产阶级先后两次登上历史舞台,进行了悲壮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一次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的变法维…  相似文献   

10.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时期.西方列强加快了瓜分中国,掠夺中国的步伐,有识之士则在黑暗中探索振兴中华、救国救民的道路,前仆后继、英勇不屈。而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的近代化也一直在挫折与奋斗中缓缓延伸。“五四”之后,新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高潮冲破了封建化的束缚,中国的近代化从此进入了一个倡导科学与民主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1.
欧洲列强在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内瓜分了非洲,从而完成了对世界的殖民瓜分,这是世界外交史上尽人皆知的。然而,这场瓜分的性质和引起这场瓜分的内在原因却不是外交史可以说明的。本文拟从一个侧面,即对欧洲的商业资本在非洲(主要集中在西非地区)的种种活动进行分析,力图说明:欧洲商业资本对瓜分非洲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给世界政治版图带来的一个巨大变化是,各大洲先后为欧洲殖民主义者插足或瓜分。到十九世纪70年代,大部分地区已被拉入世界市场。强制性地把其他民族拉到世界经济的轨道上来,这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确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资本主义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  相似文献   

12.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腐败的清政府无力阻止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生存危机日益加深。至十九世纪末国破在即的严重时刻,华北、东北、京津广大地区.爆发了以农民为主自发反击外来侵略的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13.
北洋海军基地的建设,从最初关于选址的争论到大沽口、旅顺、威海卫三大基地的逐步建成,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反复的过程,却终究不能逃脱被列强瓜分乃至破坏的厄运。这既是晚清海军和国防近代化的集中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整个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高度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和自然的小农经济对北洋海军基地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其具有了被动性、私有性、保守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在我国近代文学上的贡献,文学史中已有较详细的论述。本文试就其维新思想的特点,政绩及其“且以忧死”等问题略为论述。 1 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封建专制的清政府日益反动与腐朽,中华民族陷于被瓜分的深重的危难之中。但这种局势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敌忾同仇。其时,改良派的中坚力量,把变法维新与救亡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临时政府的币制金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临时政府诞生于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高潮中,它的出现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的一次革命尝试。尽管最终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所戕杀,但它所作的一系列革命性变革,为后人留下了可宝贵的教益;它所激发起的  相似文献   

16.
从英日同盟看列强在远东的争霸薛志成英日同盟在帝国主义形成和发表过程中,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之一。它发端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为争夺和瓜分,终结于“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时期,在近20年的时间里它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勾心斗角的证明,也是帝国主义列强实力...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舞台上,买办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上世纪的很长时间里,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特别是在毛泽东的著作中多次提及买办的性质特征,将其列为革命的对象,称为买办资产阶级、官僚买办阶级,指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因此,买办长期处于被批判、被否定的地位,直至本世纪初出版的不少权威著作,仍持这一观点。例如,认定买办资产阶级“这个阶级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和外国资产阶级结成直接的人身雇佣关系或直接的资本合作关系;他们处在投靠、勾结和支持外国资产阶级入侵中国的帮凶者的‘地位’。在外国资产阶级的操纵、指使和庇护之下,发挥为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的‘方式’以积累自己的资本”。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末,当法国大革命以雷霆万钧之力震撼着西欧封建制度时,在东欧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反革命事件:三个封建君主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瓜分和灭亡了波兰贵族共和国。在三个瓜分国中,普鲁士是瓜分的倡议者和急先锋;俄国力量最大,拥有决定性的发言权,没有它的同意,波兰就不可能被瓜分;奥地利积极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三次瓜分。俄国所得的赃物最多,占原波兰领土的62%,而且在1815年  相似文献   

19.
《清史研究》2021,124(2):19-39
在义和团运动中,美国政府一开始对其严重性缺乏认识,发表的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也与山东义和团运动没有直接关系,系针对列强"瓜分"政策发出的一个倡议。对于义和团运动向津京地区蔓延,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反应强烈,主张与其他列强采取一致行动,并赞成列强的"瓜分"政策。但美国政府始终坚持门户开放政策,并扩大到维护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将战争严格局限于解救使馆、恢复秩序范围内。在《辛丑条约》谈判中,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也相对友善。东南地方督抚和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政府之间保持的外交孔道,对舒缓美国政府和公众的焦虑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场战争并非由"中外双方在交流方面的误解"而引发,主要还是19世纪以来中外民教矛盾和冲突长期得不到妥善合理解决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清末.统治中国二百余年的封建政权已尤如飘摇在大海中的一只破船。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步步紧逼,又遭到国内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抗。一班腐朽的皇族官僚不断放出改革朝政,实行“立宪”的虚假承诺,但已失信于民,不能起到欺骗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不断举行武装起义,给垂死的满清王朝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到光绪三年(公元1911年),即辛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