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古崖葬资料多,类型比较复杂。本文主要从墓室结构、葬具、出土物及是否二次葬等诸方面探讨并分析了非汉系崖墓的特征和分布,认为非汉系崖墓在四川各地广有分布,其时代上限可至南北朝,下限至明,是研究四川历史、文化及民族演变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岷江流域汉画像崖墓分期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流域画像崖墓分布在成都所属的新津县;乐山市所属的五通桥区、沙湾区、青神、夹江、犍为、彭山县;宜宾地区的宜宾县等地。据不完全统计,已暴露在外、并作了调查记录的画像崖墓总数约130座(尚不包括只有建筑雕刻的崖墓)。每座墓的画像数量差异较大,多者达二、三十幅,少者仅一、两幅。画像崖墓大多数早年被盗扰,有的连墓室也受到严重破坏,或已成空墓,或虽有残留又多未经科学发掘,随葬品的情况鲜有明者。这些情况,给画像崖墓的综合研究带来不少  相似文献   

3.
崖墓是东汉时期四川地区一种非常流行的墓葬形式。郪江流域的崖墓数量众多,形制多样,特点突出,是四川崖墓中的单独区域。郪江崖墓的大中型墓葬内大多都雕刻有丰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和画像装饰,有的雕刻上彩绘依然保存完好。本文将对这些崖墓中流行的仿木结构建筑形式以及墓室壁上的画像雕刻和彩绘装饰的内容、涵义进行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长虹 《东方收藏》2022,(10):91-93
长江中下游吴晋时期墓葬中常出土耳杯盘,孙吴晚期这类器物和其他随葬品置于一处,后来常独立出现于墓室棺木前部或砖台之上。根据耳杯与盘的数量和形态变化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各类型出现和流行时间不同,在墓室内所处的位置也有区别。吴晋时期出土的耳杯盘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源自中原北方人口南移输入的汉文化因素,二是新兴政权对丧葬秩序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5.
2010年资阳市雁江区文管所在狮子山清理了东汉中晚期崖墓2座,其中M2保存较好,墓葬结构清晰,随葬品摆放整齐,是研究汉代崖墓不可多得的材料。出土的随葬品主要是陶器和铜器,其中出土的两株摇钱树保存较好,特别是一佛二弟子摇钱树的出土,对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佛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内江七孔子汉代崖墓清理简报罗仁忠1992年4月,内江市东兴建筑公司在内江城北东兴区七孔子地带的二台土建房施工中,开出崖墓三座。东兴区文管所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述于后:一、地理环境及墓室结构此三座崖墓位于沱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  相似文献   

7.
钟治  韦正 《东南文化》2008,(3):13-20
忠县涂井崖墓群颇受学术界关注,发掘简报根据其部分墓葬中出土的蜀汉钱币认为这批墓葬的时代为蜀汉时期,其实,根据这批墓葬的随葬品和墓葬形制来分析,该墓群应属于蜀汉至六朝早期。  相似文献   

8.
四川崖墓石雕所反映的建筑艺术,一般表现在墓室造型结构之中,墓道、墓门、檐口、墓壁、壁龛、壁厨、藻井、地砖、中心柱、门楣、享堂、墓室、棺床、石棺、石函、排水道等建筑式样雕刻及造型中,集中体现了东汉建筑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9.
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喀什河流域早期铁器时代中小型墓葬展开统计与分析,统计的内容包括墓葬封堆、墓室、随葬品及其摆放位置等,从量化的数据中总结其文化特征,并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墓葬封堆可分为土封堆、石封堆两种,且多数石封堆外围带有石圈;墓室中有一定比例的偏室,偏室多带二层台,二层台的出现可能是为了方便封堵墓室;随葬品中普遍存在陶器、铁刀或铜刀、动物骨(羊骨为主)的伴生共存关系,这种随葬习俗,可能源自塞人文化。  相似文献   

10.
2018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仪陇县的三处崖墓群进行了重点调查.这批崖墓墓葬形制相近,均为单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部分崖墓上雕刻有精美的画像,内容主要包括门吏、虎、车马、人物、秘戏、亲吻等题材.其年代主要集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批崖墓群的发现对研究川东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12月,对重庆璧山县棺山坡崖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崖墓6座。其中三座保存相对较好,皆为长墓道、双重门框、近方形的单室崖墓。M1、M3各出土一具画像石棺,M5的墓壁装饰较精美。残存的随葬品以人物俑、动物俑等各类陶明器为主。根据墓葬形制、画像题材及随葬品组合判断,墓葬时代应为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桐子梁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崖墓123座,其中东汉墓葬113座、东晋南朝时期崖墓10座,本文即选取其中7座典型的东晋南朝墓葬先期发表。四川地区这一时期的墓葬材料非常少,虽然这几座墓葬结构简单、随葬品较少,但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为研究东晋南朝时期四川地区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3.
江津沙河发现东汉纪年崖墓黄中幼,张荣华1987年文物普查时,在江津县南90公里的四面山原始林区的外围地带,发现了大量的崖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沙河乡水浒村长沟崖墓群。墓群前20米有一条大路,山脚下有一小溪。墓室封门是早年被打开的,现仅墓室完好,殉葬...  相似文献   

14.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与随葬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墓室建筑装饰,有着丰富的内容。但汉代人在使用这些题材内容时,是有选择的,与墓葬随葬品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分析了汉代人墓室建筑装饰题材内容的倾向性选择,认为墓室建筑装饰丰富了墓室的内容,同时也替代了部分随葬  相似文献   

15.
彭山画像崖墓画像石刻分布在崖墓墓门、墓室、画像石棺上,而以墓门门楣为主。崖墓墓门体现了汉代蜀地平民的死亡观念,是死亡之门、冥界之界,同时又是再生之界、通神之途、升仙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6.
2013年5月,昔阳县文物管理所和昔阳县博物馆在昔阳松溪路发现了一座砖室墓并对其进行了发掘与异地搬迁保护。该墓为仿木构八边形前后室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和后室四部分组成。墓葬虽未发现壁画痕迹,但墓室结构完整且特殊,随葬品位置明确,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在该区域同时期墓葬中较为罕见,出土了包括瓷枕、执壶、茶盏、铜匙、铜镜等精美文物。此墓的年代应为金代中后期到蒙元初期,为研究晋东地区宋元墓葬区域面貌和丧葬习俗补充了新资料,也为探讨墓室空间功能和随葬品组合功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中江县玉桂乡东汉崖墓调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中江县在文物普查中,先后在各区发现多处崖墓群。这些墓尚有部分保存完好,其中玉桂乡百安村天平梁子墓群,我们会同省文管会考古人员两次前往调查测绘。此处共有崖墓3座,编号为M_(1—3)。其中M_1位于永门区玉桂乡百安村东南天平梁子第二台地上,距县城南约50公里,地处郪江支流玉江河(小郪江)上游,深丘地带。该墓东临玉江,北向山沟,这里河道狭窄,地形崎岖。墓在山沟右侧山上。由于早年被盗,随葬品及骨架均已无存,但墓室保存完好。现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四川三台县文化局、三台县文物管理所对郪江崖墓群中的6座进行了清理发掘。这些崖墓均依山势开凿,由墓道、墓门、墓室、侧(耳)室组成。建筑为明显的仿木结构式样,为研究复原东汉至蜀汉时期的民居建筑结构形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乐山麻浩崖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浩崖墓群位于乐山市城东凌云山南坡的麻浩,从大地湾内至虎头湾东侧,绵延300余米。崖墓分层排列,高低错落,左右毗连。在崖墓分布最密集的虎头湾东侧地段,层数多达九层。(图一)据乐山市文物部门1985年普查结果,总数为330座,时代属东汉。 一、墓葬形制结构、葬具和随葬品 从麻浩已暴露出来的一百多座崖墓看,形制结构大体可分为单室、双室和多室墓三种类型。各类墓一般都凿有墓道,墓道长短决定于崖面的陡峭与否,而与该墓结构和规  相似文献   

20.
1973年4月,宜宾县城建委在县城北公子山施工时发现一座东汉崖墓。县文化馆闻讯后进行了清理。这座崖墓修建在公子山半山腰上,坐北朝南。全墓由墓道、墓门、墓室和两个小壁龛组成。墓道长10.4、宽1.8米。墓门宽1.1、高1.8米。墓室长7.45、宽4.05、高2.4米。墓室内放画像石棺三具,一大二小,均用整石凿成。大棺在前,其后并列二具小棺,大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