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9月13—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世界历史》编辑部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曾在天津蓟县联合主办了经济—社会史学术讨论会。这次大会取得的成果,正如庞卓恒教授所概括:一、对有关“经济—社会史”概念的诸问题,如经济—社会史与社会经济史、经济史、社会史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史的研究重点是经济、社会还是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一些颇有启发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底,天津师范大学欧洲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心、三联书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经济—社会史专题研讨会”,国内学者二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就经济—社会史学科的定位、作用、研究动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天津师范大学侯建新教授认为,经济—社会史作  相似文献   

3.
经济一社会史的英原是“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所以准确的翻译应是“经济与社会史”或“经济—社会史”。经济—社会史研究在欧美各国历史学界和高校经历了几十年不同程度的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现在,我们愿借此机会对经济-社会史的来源、发展现状和基本特征做一概要性的述评,以进一步推动和开拓我国的历史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20 0 5年 1月 2 9日 ,《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天津师范大学“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心”和三联书店在京联合召开《经济—社会史评论》首发座谈会。下依与会者的发言顺序 ,将发言整理如下 ,三位因故未到会的学者提交了书面发言稿 ,现按姓氏笔画为序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5.
龙秀清 《世界历史》2002,(1):116-119
2001年9月13—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世界历史》编辑部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化学院联合主办的经济—社会史学术讨论会在天津蓟县召开。经济—社会史是西方的一个新兴学科,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方兴未艾。近年,天津师范大学历史系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会上,天津师大侯建新教授就西方经济一社会史的形成及现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的城市·乡村·民间文化”———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9—11日在青岛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岛大学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苏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单位协办。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港澳台与内地的100余名学者参会,提交论文90余篇。这是198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史复兴以来,中国内地举办的首次比较全面涵盖近代社会史领域的学术研讨会。社会史复兴20年来,在中国社会史学会举办的10届学术年会上,近代社会史的比重不断增加,吸引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2005年1月29日,《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天津师范大学“经济—社会史研究中心”和三联书店在京联合召开《经济一社会史评论》首发座谈会。下依与会者的发言顺序,将发言整理如下,三位因故未到会的学者提交了书面发言稿,现按姓氏笔画为序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史复兴四十多年来,成绩令人瞩目。与此同时,日益突出的新老问题,比如近代社会史的贯通性问题、思想理论缺失问题、宏观研究不足问题、区域的代表性问题、脱离时代中心话题的问题,以及过度恋慕地方文献的问题等,正在成为困囿社会史继续前进的桎梏,应当引起学界重视。当前社会史处在与时代同步伐的关键节点上,从事近代社会史的学人十分有必要秉持“长时段”“总体史”和“整体史”的史观,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思考探索近代社会史研究再出发的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与中国社会史研究齐步前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也走过了20年的历程。应该说,从社会史发轫之初,对于社会史理论的探索和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同样,对不同时期社会史自身学术史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成果也是接连不断,这种状况反映了社会史学界总结与反思的自觉性①,同时推动了社会史研究的纵深发展。愚自1982年师从乔志强先生学习中国近代社会史,1985年硕士毕业后成为专业的史学工作者,算来也有20年的时光。从学生到“先生”,并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转换,更是一种责任的承接。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起“首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之…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要编《欧洲经济—社会史丛书》,什么是经济—社会史,价值何在?我愿借此机会从个人的心路历程谈起。一以英国为领头羊的欧洲现代国家的崛起,大概是近代以来人类最重要、最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现象之一,所以人们对这一历史的探讨也就投入了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史浅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学科的社会史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方兴未艾。然而,与成熟的西方社会史研究相比,中国社会史研究理论的贫乏、选题的琐碎,甚至学术领地的难以落实,使社会史学者们深感困惑。这种境况促使我们必须尽快地对这门新兴“学科”进行彻底的“体检”,以便查准病因,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非常认同印在《经济—社会史评论》封底上的四句话:“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外国历史与中国历史的结合,学术品位与大众口味的结合,关注转型中的中国。”这是本刊明确的宗旨和准确的定位。概括起来说,就是出于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事面向社会公众的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胡英泽  郝平 《清史研究》2005,(2):118-124
2004年8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在山西大学召开。包括中国、英国、加拿大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2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26篇。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科对话,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与争鸣。20世纪90年代,区域社会史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潮流,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如何跨越各自研究的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开展研究理论、方法的对话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论反思,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史研…  相似文献   

14.
粗翻了一遍,我感到这本刊物的发行像新近问世的《西学研究》和《历史与当下》一样,充分展示了——从大的方面说是我们国家,从小的方面说是我国世界史学的——开放性。首先,“经济—社会史”这个学科概念就是“舶来品”;再有,在编委和作者中都有外国学者;最后但也最重要的,是书中中国学者的论文从选题、立意到分析、阐说都与国外学界的研究同步,  相似文献   

15.
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于 2 0 0 2年 8月1 6— 1 8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受中国社会史学会委托 ,由上海师范大学、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主办 ,上海建委党校协办 ,发起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中国以及日、韩、美、新加坡的学者 1 2 0余人与会 ,递交论文 1 0 3篇 ,论著 8部。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唐力行 (上海师范大学 )致开幕词说 :本次会议主题具有中国社会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关于社会史的概念问题始终存在争论,主要的分歧在于,社会史是一门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还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或角度。本文指出,我们应把社会史理解为一种新的史学范式,而不应理解为一个学科分支,这样才能避免社会史研究的庸俗化;社会史是一种整体研究,不应被误解为“通史”或“社会发展史”;把社会史视为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联姻,是尤需警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史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史研究刍议孟彦弘社会史研究在我国开展已近10年,但关于社会史研究的对象、方法等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大致可分作彼此相关的两个方面:(一)“社会史”是专史研究还是“研究历史的史观”?有没有其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二)社会史的理...  相似文献   

18.
首届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8月15—19日在太原山西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著名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二十多位中青年学者,以及参加由香港和内地多家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期历史人类学高级研修班的部分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26篇,与会学者就区域社会史观点的互动以及通过交流形成一个跨区域研究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社会史中的“区域”界定近年来社会史研究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特别是区域社会史研究更是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9.
1997—1998年度的社会史研究比往年显得热闹而有生机,这是十几年来社会史研究者着力提倡并辛勤耕耘的结果。社会史学会在苏州举办了第七届年会,人口行为与社会环境国际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社会史研究室刊印了《社会史研究通讯》第二期,由该所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联邦德国历史科学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社会史学派在与传统历史主义学派继续竞争的同时,又迎来了一系列新史学流派的挑战。本篇介绍的是社会史学派与文化史学派之间的争论。联邦德国文化史学派既是西方文化史学派的支流,也是本国社会史学派以及大学体制发展变化的结果。文化史学派与社会史学派的争议围绕“社会”与“文化”两个核心史学概念展开。文化史学派的挑战在年轻社会史学家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目前,两大学派的竞争仍在继续,预言谁胜谁负,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