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祥金  吴明 《神州》2014,(9):9-9
《金锁记》与《钢琴教师》两部小说里的母女关系跟传统的母女关系大相径庭,不再是温情脉脉,而是母亲压迫与女儿压抑的异化关系。同样是反抗,《金锁记》里的长安体现出了替母的倾向,而《钢琴教师》中的埃里克则有弑母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母亲”历来是慈爱与贤惠、温柔与苦难的代名词,母爱与伟大、无私紧密关联。池莉的《你是一条河》描绘了一位让人可敬又可憎的孤母形象。使其与她的子女一起奏响了一曲错位的母爱悲欢。  相似文献   

3.
《酉阳杂俎》是一部成书于晚唐的笔记小说集,书中收录了很多有关佛教的故事,具有浓厚的宗教叙事色彩。佛教文化在《酉阳杂俎》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尤其涉及《金刚经》的灵验故事、僧人形象的塑造和佛教的冥界观念等。其中《续集》卷7《金刚经鸩异》专门记述金刚经的灵验和福报故事,反映了唐朝民众对佛典的信仰崇拜以及对因果轮回的情节书写;小说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僧人形象,其中不乏扶危济困、弘扬佛法的仁慈僧人,同时也有少数为非作歹的恶僧形象;书中还对地狱冥界进行详尽的描述,其情景显然是对现实世界人间官府的影射,呈现出唐代佛教世俗化的倾向以及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佛母为诸佛菩萨之母,但这个“母”并不是指人,而是喻指佛菩萨的智慧。因为人世间母亲的功德最大,能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所以佛教拿她比喻智慧能生诸佛。如《大品般若经》卷十六载曰:“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出生诸佛。”可见,佛母像同密修本尊像一样也是密教思想高度拟人化的艺术形式。佛母的形象多为寂静形善相,而且都是女性形象。《造像量度经》规定其形象为:“其像作十六岁童女相”,“面形如芝  相似文献   

5.
刘大先 《满族研究》2006,4(3):111-119
作为一部独特的幻寓小说,《猫城记》里营构了一个恶托邦的形象。通过空间的位移、伦理上的批判和叙事上的戏拟,老舍表明了在现代性与民族性冲突中,他的文化焦虑和自己所采取的教育与立人的办法,表明了他作为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许双 《神州》2013,(16):19-19
加缪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其作品《局外人》最为形象的体现了他的荒诞主义哲学思想。《局外人》通过对主人公默尔索在其母亲去世后的一系列事件的描写,将20世纪西方世界人类社会生活的荒诞性生动的展示了出来。本文旨在解构《局外人》中所展示出来的"荒诞",透过小人物的故事来理解什么才是真实的"局外人的荒诞生活"。  相似文献   

7.
《史记》申司马迁重视人物容貌品评,为文学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两条类型途径:恶人有恶貌;好人有美貌。由于存在较多特例,司马迁又修正自己的容貌观念,超越外在形貌束缚,重视人物的道德品质、历史功绩、社会影响等让人生价值得以延续的本质内涵,从而开辟了塑造文学形象类型的第三条途径:矮小丑陋的形象却因高尚的道德品质、巨大的历史功绩或深刻社会影响而更令人尊敬。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曹操曾被一些封建卫道士诬为“篡逆者”,以至于他在许多戏剧中的形象都是“白脸奸臣”,而实际上正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和现代史学大家郭沫若先生所言,他是一位“超世之杰”。在《度关山》一诗中,曹操说:“侈恶之大,俭为共德。”认为奢侈是最大的罪恶,俭朴是公认的美德。他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相似文献   

9.
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在1827年重磅推出,被誉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书中他提出了一条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在代表《巴黎圣母院》里塑造出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上至国王,下至平民,各具特色,栩栩如生。最复杂的形象当属副主教克罗德(下文简称克),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特殊的对照关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14,(6)
<正>《盂兰盆经赞述》是对《佛说盂兰盆经》的随文注疏。该经最早著录于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四,归在"失译杂经录";后初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二将其收入"西晋朝传译佛经录";盛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二始称其为晋竺法护所译。其经盖为西晋失译,智升把它系于竺法护名下显属误会~①。《盂兰盆经》意在劝勉信徒孝顺父母。经言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中,目连以神通观见其母在饿鬼中受苦,为报答母亲的哺育之恩,遂请佛救拔其母。佛为目连说法,  相似文献   

11.
清代诗人郑珍的《母教录》是在其母永诀之时摹其母生前之音容笑貌记之。其文立意殊俗,虽自然平实,却生动真切,娓娓道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至情至理,语语珠玉,真实感人。细细品来,一位勤俭仁厚,聪慧贤德,爱子至深,教子有方的贤母形象鲜明地伫立于读者心目,生动地体现出母贤子孝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2.
姜维和他的《报母书》范三畏魏明帝太和中,姜维有感于诸葛亮爱才之诚,由魏投奔蜀汉,与在冀城(甘肃甘谷)老家的母亲失去了联系。魏人令姜母修书于维,使其归魏。姜母无奈,于书信中自托有病,求维从蜀中寄些中药当归回来。姜维见书,明白言外之意,不是求用药中当归,...  相似文献   

13.
李语 《西夏研究》2022,(1):21-26
《英藏黑水城文献》中有很多《明咒母王大孔雀经》内容的残片,已经定名为《种咒王荫大孔雀经》的残片共有7件,其中名实相符的共有5件。本文在参照俄藏西夏文《明咒母王大孔雀经》的基础之上,在《英藏黑水城文献》当中新定名了 14件《明咒母王大孔雀经》残片,有些残片可进行缀合。此外,对中藏中错定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残页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14.
《名利场》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的代表作。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自私自利、欺瞒狡诈、冷酷无情的名利场。传统意义上评论家认为小说女主人公蓓基·夏普是一个心狠手辣、不择手段利用一切往上爬的野心家。而文章则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活境况,通过蓓基争夺话语权、改变生活境况、消解母亲形象及她具备的双性气质来分析蓓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词话》中援引提及西厢剧曲剧名、人物名、曲牌曲词、情节的地方达三十多处,分散在金书的二十多回中,援引频率极高、援引形式多种多样。《词话》中援引、指称的西厢剧曲文字极少数为李日华《南西厢记》,绝大多数为《北西厢记》。《词话》对《西厢记》的援引、化用一方面在艺术把握上极为自然妥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比类不当、庸俗发挥的不足,显示出作者淫亵化观照《西厢记》的趋俗趋恶眼光。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塑造方面,展现出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不同的风采.无论是其中轮番出现的神仙还是妖怪,无论是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都代表着作者吴承恩对于世间百态的思考与感触.文章主要针对作品中出现的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进行系统详细的阐述,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代表意义及对作品产生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温州国安寺石塔所藏文物中,有一件《蚕母》风俗版画,作者认为是宋代木刻套色版印,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刻套印国。《蚕母》版国的发现,把我国套色版画的历史提早了近2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正汉代,四川人把母亲称为"姐"。许慎在《说文》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所谓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许慎的意思是说,"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同一时期,江淮一带是把母亲称为"社"的。《淮南子·说山篇》中记载:"东家母死,其子哭之不衰。西家子见之,归谓其母曰:‘社何爱,  相似文献   

19.
王雯倩 《神州》2013,(1):9-9
东野圭吾作为日本炙手可热的推理作家,将推理小说扎根于社会,着力阐发人性、人情,将世间百态以多元的形式呈现。尤其是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在由圣女向恶女的蜕变中,引发出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反思。作者曾经说过“比起诡计和讽刺,我更看重‘疼痛”’,因此本文围绕东野圭吾长篇推理小说《圣女的救济》来深入探讨女性形象特点及其成因、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璐言 《丝绸之路》2013,(6):124-126
刘锦云先生的戏剧《狗儿爷涅槃》是新时期探索剧的代表作。该剧以狗儿爷形象为切入点,通过狗儿爷的性格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对土地与门楼追求的永恒性与至高性、恋土背后的杀父娶母的深层欲望以及他在涅槃中的毁灭与永生等角度,深刻地揭示出了以狗儿爷为代表的一代农民的悲剧性。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反思,更重要的是对一代农民社会心理的关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