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沧桑》1996,(4)
三个走西口的贫苦农民,凭着一条扁担,两只铁脚,硬是在二百七十多年前的蒙古大草原上创出一个六七千人的商业大军来。他们离别故土,十载不归;他们防窃躲杀,亡魂可泣;他们用长长的驼队书写了晋商历史轨迹的撼人诗行。  相似文献   

2.
郝平生 《沧桑》2010,(4):164-165
清代以来,统治者重视农事,社会长期稳定,全国的人口总数迅速增加。内地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人地矛盾空前尖锐,迫于生计,内地大批人口向东北、西北等边缘地区迁移。晋、陕等地百姓大量涌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即归化土默特地区,史称"走西口"。伴随着"走西口"的移民进程,口外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活习俗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在绥远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移民文化区。大批山西人以"走西口"的方式,将属于农耕文明的晋文化带到归绥地区,使当地由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农牧并举的多元化社会。  相似文献   

3.
晋商传奇     
《神州》2011,(7):26-29
走西口,有着说不尽的艰辛与酸楚,绝大多数人籍籍无名,甚至魂断西口路。但在庞大的从杀虎口"走西口"队伍中,始终活跃着一批商贩的身影,他们中的成功者一步步走入傲视海内的一代财雄之列,这便是曾经名闻天下的晋商。最富传奇色彩的是,杀虎口走出一个名闻天下的"大盛魁"。问堡内年纪大些的人,喜欢说古的会娓娓道来:康熙皇帝西征噶尔丹时,杀虎口驻军是费扬古部队  相似文献   

4.
偶然一次去山西看了乔家大院,从那时起知道了晋商的富甲天下。晋商500年的可歌可泣、壮怀激烈、史诗般的寻求财富之路,使很多外省人改变了山西只是贫瘠荒芜的看法,使很多学者改变了“中国民国之前只有市井小贩”的看法。山西人走西口,出关外,闯江湖,下码头,他们告别了哀怨缠绵的故土和儿女之情,怀着“天下一家,信义为本”的新观念,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大商邦,创造了明清商业史上的辉煌。也因此,晋商在全国各地的会馆数不胜数。为了找寻中原历史遗留的山陕会馆,我从开封开始,南到南阳,走访拍摄了至今保留的四大山陕会馆。在中原的山陕会馆中,当年晋商们的生活痕迹依稀可见,而山西票号的由盛转衰也尽被那些曾经不绝于耳的笙竹之声所演绎……  相似文献   

5.
“走西口”与近代内蒙古中西部的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学术界对走西口移民及其对当地开发所做出的极贡献已有不少探讨,但对口外移民在当地开发中的消极影尚无专题研究。本文主要考察走西口移民活动与近代内蒙古西部土地荒漠化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华北人口、资源、环境史究的开展及当今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或有所裨益。笔者之所以择内蒙古中西部,即今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东、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一带(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民国时期绥远省),是因为这里是走西口移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响最显著的区域。走西口概况“走西口”又叫“走口外”,指长城以内晋西北、雁北、晋中和北…  相似文献   

6.
《神州》2011,(7)
对于每一个山西人,雁行客是我们心头的痛,而对于每一个山西人,晋商又永远是值得我们骄傲的资本!有关西口文化,晋蒙两省区对西口之路曾作过地理和精神上的双重探寻,这条西口之路,起点在哪里,终端又在何方呢?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相似文献   

7.
旅蒙晋商是清代蒙古地区旅蒙商主力,清末民初政府对内地商人入蒙经商的限制放宽,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在当地定居下来,主动或被动参与了当地城市经济近代化进程。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本文从旅蒙晋商与内蒙古城市近代商会职能转变这一视角入手,阐述了以归绥、包头为代表的内蒙古城市传统行社改组为近代商会的概况,揭示了晋籍商人在该地商会中所占比例和地位,以及他们在商会职能转变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绵延500多年的大移民,走西口始于明代中期,明末清初达到高潮。也许最初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汉子们只是为了追求一种富裕的生活,他们用几代人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在西北的草原、荒漠中走出了一条条百年商路。今日,重走西口路,或重寻西口文化,是对商业精神和生存拓展的一次追寻和朝圣。  相似文献   

9.
《神州》2011,(7)
说到走西口,人们首先会想到寸断肝肠的凄美爱情,想到晋商的步履,然后会联想到晋商文化。西口文化涵盖很大,它不光是一种山西人用生命雕塑出的商业精神,还有民歌,还有生存下的探索与开拓,切块来看,其中任何一种如民歌或商业,都带有文化的符号。今日,重走西口路,或重寻西口文化,是对商业精神和生存拓展的一次追寻和朝圣。  相似文献   

10.
马润花 《民俗研究》2002,(4):205-208
王江叶,女,1955年出生于山西省灵丘县只庄乡王村,三岁时随父亲"走西口",到了内蒙,十多岁后才又回到故乡.走西口的人,在口外过年(春节),像在山西老家一样,家家都要贴窗花,但是当地却没有卖窗花的集市,所有的窗花都要自己剪出.一个女孩会剪纸,剪得好,不仅会得到好多人的夸奖,而且能成为将来嫁个好人家的"资本".因此,走西口的人在艰苦生活中,也不忘将剪纸的技艺作女红的重要项目来训练自己的女儿.剪纸的活动在走西口的女人中十分流行,女孩们因此有机会凑在一起互相学习,切磋交流,也成为她们生活的一种乐趣.王江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了剪纸,而且很快成了出类拔萃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历史如风,一吹即散。但是,有时历史又被我们不小心翻腾出来。来到了山西,走到了西口,便想到了晋商。晋商便是从这里开始离开故土,为生计奔波口外。一啸西风,一片残瓦,都洋溢着晋商的味道。夜宿西口,听风闻雨,如歌如诉。山西因晋商而闻名,晋商据山西而发迹。漫漫黄土中淹没着一个商业王国的旧梦。晋商的商业版图北到沙俄,西到欧洲,东至朝鲜、日本,盛极一时,这是何等的气魄。"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1)。晋商几百年的基业在近代几十年间毁坏殆尽,个中原因既有时局恶化又有自身不思变通,逢此多事之秋,晋商逐步衰败。晋商渐行渐远,唯有晋商大院,百年兀立。走进大院,揭开历史的一角,窥探一下晋商昔日的荣光。  相似文献   

12.
山西话剧团在焦都介休演出《立秋》,三晋的演员演出晋商的题材,而且演给古今晋商的骄子介休人看,实在倍感亲切。在雄厚沉闷的开场乐声中,大幕缓缓升起。古朴萧索的山西大院,青砖高墙,照壁临门,石狮石鼓分列,庭院层层幽深。就像走进了北辛武冀家、贾村侯家,也像走进了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我仿佛看到了他们骑着小毛驴,哼着《走西口》,背着干粮袋,走出杀虎口,落脚张家口、绥远,甚至蒙古、俄罗斯,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雄称商场数百年”的罕见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3.
刘秀敏 《沧桑》2009,(5):49-50
晋商作为中国明清三大商帮(晋、徽、湖)之首,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一大商业集团,他们经营的行业种类繁多,商业资本雄厚,活动区域广大。而晋商独树一帜,形成规模,是从明初才起步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康、雍、乾时代,道光初年票号创设后,把晋商推上全国领先地位。它把优秀做人哲学融于商业经营活动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人之道,拓展了儒家文化在商业领域中的影响,创造了商号五百年的历史,并为我们留下了有旺盛生命力的晋商文化。  相似文献   

14.
走西口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由内地向塞外的大移民活动,展现了华夏民族为改变生活及命运离乡背井、勇闯他乡的豪迈气魄以及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多维视野中解读晋商——晋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伟 《文史月刊》2006,(4):62-63
在中国历史上,晋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时代,晋商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执全国内外贸易之牛耳,盛极一时,以雄财善贾饮誉海内外,创造了显赫的业绩。他们在经营体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在长达近5个世纪的商业活动中凝结而成的晋商文化,为后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万里茶道的形成与繁盛,晋商功不可没。19世纪中后期俄国商人深入中国内地经营茶叶之前的几个世纪,晋商的茶庄,南开到福建武夷山、湖南安化、湖北羊楼洞,北达今蒙古国,乃至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可以说,没有晋商就没有万里茶道。晋商将南方茶叶经汉江水运,在河南社旗起岸,然后陆路用车马北运至洛阳,一部分沿丝绸之路西运陕甘、新疆,大部分则北渡黄河,经太行山进入山西。此时茶叶运至晋商家门口,山西祁县、榆次的富家大户,多以经营茶叶  相似文献   

17.
马林莹 《清史研究》2023,(1):112-123
清代察哈尔地方盛产可延年益寿的黄芪,颇受内地民人青睐,但清廷在蒙古地区厉行封禁政策,内地民人只能私赴口外活动。把尔头(雇主)带领山东、山西、直隶等内地民人,在察哈尔地方民众协助下挖采黄芪,始于乾隆年间,盛于嘉庆时期。所获黄芪或在当地囤积售卖,或驮载偷运入关分销各地,直隶祁州便是药材周转枢纽之一。察哈尔黄芪的采挖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草场,损害马政、易滋事端,但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药材资源开发,增进了不同民族区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嘉庆时期清廷对内地民人私采黄芪的行为由放任默许转为积极管控,推动了律例完善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8.
走西品     
“黄河弯弯的河曲县,三亲六眷漫绥远。二姑舅啊三老爷,八百里河套葬祖先。千年黄河水不清,跑口外跑了几代人。千年的黄河滚泥沙,走了大人走娃娃。娃娃走成朽老汉,老汉走成穷光蛋。辈辈坟里不埋男,穷骨头撒在土墨川。寡妇上坟泪长流,谁人留下走西口。”  相似文献   

19.
假哑巴     
《文史月刊》2009,(1):63-63
1380年10月24日,约克郡的约翰·沃德和萨默塞特郡的理查德·林曼被带进伦敦市政厅的大厅里,他们是一对骗子。伦敦市长约翰·哈德利以及参议员、司法长官审问了这两个家伙。他们假装成哑巴,在英国各地行骗。他们带着两把皮尺,一把铁钩,还有一块很象舌头的皮革。这块皮革镶着银子,上面还写了一句话:“这就是约翰·沃德的舌头。”他们假称是专门出售皮尺的小贩,  相似文献   

20.
继祁县乔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祁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陆续修复和开放之后,100年前晋商曾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已为国人所了解,但谁会想到在同一个时代,晋商还曾开辟了绵延上万里的茶叶之路,成为继我国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国际商道,垄断中国对俄罗斯贸易达2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