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畲族人民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高皇歌》,是一篇反映畲族起源、迁徙、婚姻、经济生活等方面内容的长篇叙事歌,在畲族群众中流传最悠久、广泛,且被畲族人民誉为“创世史诗”(或称“祖歌”)。它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民族史涛,是研究畲族历史十分珍贵的资料。由于畲族是一个长期迁徙的民族,加之历经世代手抄相传,因此各地流传的《高皇歌》内容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
《山茶》2011,(3):34-35
“畲民”的族称在南宋末年已见于史书.但关于畲族的族源,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说法,一说畲族源于周代的“闽”人,即福建最早的土著居民;另一更为浪漫的说法是畲族来自桃花源处,是汉晋时代的“长沙武陵蛮”的遗裔。此外还有“越族后裔说”、“东夷后裔说”等等不一而足。纷纭的族源说反映了畲族历史上与周边各民族长期的互动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盛唐时期,生活在福建、广东交界泉、潮一带山区的畲族,从“刀耕火耨””、辅以“捕野禽、射豕肉”的原始农业阶段,越过了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制度过渡,前后经过了五代宋、元将近十个世纪的时间,到明清时期,在他们的生产力已接近当地汉族的时候,终于确立了封建到。研究古代畲族社会超阶段过渡问题,对于研究畲族的历史和现状,了解这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较大意义。本文就畲族封建化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唐代以前的畲族社会 古代粤、闽一带,有“周官七闽”之称,是“群蛮”聚居的“化外之地”。那时,畲族也是这里的一支少数民族。其社会性质如何?史学界一直未得肯定的结论。我们认为在唐以前,畲族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据畲族史诗《高皇歌》和新发现的兰、雷、钟三姓族谱,以及闽、浙一些地方志记载所反  相似文献   

4.
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畲族的丧礼有遗体处理、三天三夜的赤身人功德(学过师而加入图腾组织的人)、一天一夜白身人功德、做“圣科”及“拔伤”(为非正常亡故人所做)的仪规。本文详细记录了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山村的一次做“圣科”仪式的过程,为畲族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标本资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整理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张伟 《广东史志》2002,(3):68-68
唐宋以前,畲族原是瑶族的一支,其语言也接近瑶族的“布努”语(属苗语支系)。隋唐时迁入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之后,逐渐与当地百越的“蛮僚”融合。到了南宋末期才形成畲族或民之名称。据有关献记载,宋刘克庄《漳州谕畲》一中首次提及:“畲族不悦(役),畲田不税,基来久矣”;“余读诸畲款状,有自称盘孙。”  相似文献   

6.
《福建史志》2013,(5):10-10
“百家畲洞”,据《明史》载,“距龙岩、安溪、龙溪、南靖、漳平五县之交”,位于漳平南部的永福镇内。相传在楚平王后期畲族先民为避兵乱隐居于此,当地畲歌云:“春秋战国乱纷纷,七国鼎立相并吞。楚国蛮屠江南地,百家畲洞我为居”。百家畲洞为闽省畲族早期居住地之一。《漳平县志》记载,百家畲洞万山环抱,四面阻塞,洞口陡隘,仅通人行,其中宽广,“可容百家畲播种,足以自给。”上述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使之成为闽西南畲族首府。  相似文献   

7.
一、三苗非潮汕地区原始土著畲族之先民拙文《论古揭阳与闽西南及赣南的关系——兼论(揭氏族谱)的史料价值》①曾就上古的潮汕前史以及原始土著等相关问题作相关的讨论。近期,由于地方上有的文章对潮汕族源有不少误解,认为“畲族是东夷三古帝南迁苗裔之一,非原始土著”;“三苗即今瑶、畲、苗等族先民”;“畲族籍出东夷,是南迁而来,故应作迁久成籍的土著较宜”等,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8.
据《长江日报》2009年5月5日载:地处汉口闹市的市传染病医院去年迁往东西湖后.原址内的“梅神父碑”面临拆毁。一批网友在汉网上呼吁留住这个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5月7日又载:记者从市文化局和市卫生局了解到.那块“梅神父碑”原本就有迁移保护的安排,这一历史遗迹肯定会得到妥善保护。但报载的“梅神父是谁?”对“梅神父碑”的前因后果则多有遗漏和缺实。本文特根据有关史料,就“梅神父碑”和梅神父事件作一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9.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唐代以前就聚居在粤、闽、赣交界一带,以广东的凤凰山最多。凤凰山是位于广东省东部、潮州市与梅州市交界地带的一座纵横数百里的大山脉,目前,仍有占广东省畲族人口约十分之一的畲民居住在这里。凤凰山畲族自元后期至明万历年间开始大规模向闽迁徙,日渐形成目前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现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皖等五省,人口约70多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字)。广东凤凰山是畲族同胞世代相传的祖居地和民族发祥地,在全国畲族同胞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在众多影响潮州文化形成的因素中,当地的“土著”畲族文化对潮州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文章分析认为,潮州凤凰山是畲族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1.
梅瓶的用途     
千舟 《成都文物》2006,(2):35-35
梅瓶最初为实用器,传世实物和古代绘画均可知宋代的经瓶即梅瓶,是盛酒器,它的这种功用一直沿续到元明时期。大多用于盛酒或其它液体物质。后来,逐渐把梅瓶作为陈设装饰品或冥器使用。如宋代磁州窑生产的梅瓶,其肩部开光内有“清洁美酒”四字。在其它一些梅瓶中,还发现有“醉乡酒海”字样。桂林窑址中也出土过一件肩部写有“清香好酒”字样的梅瓶残件。上海博物馆所藏两件金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一瓶腹部书写“清洁美酒”,另一瓶腹部书写“醉乡酒海”,均表明了梅瓶的贮酒功用。从明代墓葬的出土资料得知,明代时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成为上层统治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器,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有关。  相似文献   

12.
11月23日下午,福建省古田县组织小学生到县政府大院,“灾道欢迎”前来开会的上级领导。孩子们身着校服,领戴红巾,手捧鲜花,沿着道路,站立两旁。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二、三月间,桂林博物馆邀请耿宝昌、张浦生等四名瓷器鉴定专家对馆藏的300余件明代梅瓶(其中60余件为陶梅瓶)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批梅瓶数量大,品种多,且较集中地出现在桂林,实属罕见,堪称为“国之瑰宝”、“桂林一绝”。为了充分发掘这些梅瓶的深层价值,展现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桂林博物馆将于今年11月下旬推出“靖江藩王遗粹──桂林博物馆珍藏明代梅瓶陈列”,并出版《靖江藩王遗粹》图集,详细介绍桂林博物馆珍藏的明代梅瓶精品,届时还将召开“2000年桂林中国青花梅瓶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编辑出版这次研讨会的论文集《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六辑)。 “靖江藩王遗粹”陈列展出80余件明代梅瓶精品。《靖江藩王遗粹》一书由桂林博物馆编写,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叶文程教授专程到桂林博物馆考察梅瓶并为此书作序。书中挑选约120件梅瓶,图文并茂予以介绍。该书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预计11月中旬公开发行。 “2000年桂林中国青花梅瓶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以及桂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协会、桂林博物馆等单位承办,研讨会将于11月下旬在桂林举行,会期4天。研讨会邀请境内外与会代表约160人,会议主题是研究明...  相似文献   

14.
楚官玺杂识     
该玺与《玺汇》0002“邯(弋)易(阳)君铄”风格酷似,“弋阳”属楚境,“娠坪”无疑亦应属楚境。《玺汇》对该玺之隶定十分可信,其中“娠坪”应读“长平”。战国时代地名中有两个“长平”:  相似文献   

15.
鲜见的“复数班”1975年9月,我刚满18岁,便被湖南省慈利县二坊坪联校聘请当上了“民办教师”。上任伊始,校领导安排我担任二坊坪小学“复数班”的班主任。麻布洗脸头一回,一个  相似文献   

16.
坐落在歆生路(今江汉路)北边的梅神父路(今江汉北路)的武汉市传染病医院,原为“梅神父纪念医院”。关于梅神父医院的传说很多,只能把当时记录的和在某些资料中记载的公之于众,以供后人参考。 梅神父,天主教意大利籍传教士,中国名梅占春,也有称“梅  相似文献   

17.
西京古道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在广东省乳源县大桥镇旁边穿过,这是现代快速路。在现代快速路旁边还有一条古代快速路,叫“西京古道”,千百年前这条路与京城相通。 “西京古道”是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它还有历史遗存吗?怀着种种好奇,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上了这条千年古道。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我国广大南方绵亘不尽的高山崇岭里居住着诸种不氏民族和部落的蛮人,史称“南蛮”,据古文献记载,各种“南蛮”分支的族人普遍信奉盘瓠(犬)图腾.“诸蛮种落不一、皆古盘瓠之种也”,“盘瓠之说,号曰生于东汉之季,起于荆湖之区,贵州、四川、云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亦皆有之.是其分布,已达八省之多.”,“凡溪洞种类不一,曰蛮、曰瑶、曰黎、曰蛋,在漳者(福建漳州)曰畲.”.而源于“南蛮”一支的畲族信奉盘瓠始祖的程度,在“南蛮”各族中可推为首最.二千多年来,畲族人民对盘瓠神话家喻户晓.并将其编成民族史诗《高皇歌》,口碑相传;绘画成长卷画幅《祖图》,供子孙瞻仰;写进蓝、雷、钟本姓族谱(或家谱),世代记传.直到今天,居住在闽、浙、粤的畲族同胞,对始祖盘瓠仍奉祀至虔,年节不忘祭拜,有的还刻成祖林,作为图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梅州”名之来历,众说纷纭:有的说:“州本地有梅峰、梅水,即谓以山水得名’’;有的说:“因其地多梅花,并有梅口镇及梅溪,故以梅为名”;有的说:“梅州得名实由于当时本地有‘梅溪’(即今梅江)、‘梅口镇’(即今松口)”有的说:“‘恶溪’改称‘梅溪’、‘敬州’改称‘梅州’,都是取义于‘梅王封地’而来”。还有的说;“当地盛产煤,煤、梅谐音”……  相似文献   

20.
李惠萍 《神州》2013,(2):36-36
福建、宁德、福安,分别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地市和县市。福安畲族人口达7万之众,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强,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的三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