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谈吐优雅,风趣幽默,素有“幽默大师”之称。然而,翻阅数百种民国报刊却发现,竟有同时代的十余位著名文人,或骂过他,或与之打过笔战。  相似文献   

2.
张光茫 《湖南文史》2013,(10):30-31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看重钱,会赚钱,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文坛,人所共知。这与中国文人讲求的“君子固穷”背道而驰,成了很多人诟病林语堂的原因。不过,林语堂仍是该要的钱一分不少,该花的钱也慷慨解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美国文学批评理论家艾布拉姆斯的作品研究进路模式为基础,从艺术家、世界、读者三个角度反向切入林语堂小说研究。在这种三元视角框架中对林语堂的小说艺术作品进行宏观定位,并且深入解析构成诸元,以图打造三元互动、同构互补的研究平台,生动呈现各话语力量既彼此共生又彼此竞技的场面,历史和现实地展示林语堂小说的生存空间和艺术场态。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是一位风趣幽默的语言大师,听其讲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他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这天是开学第一天,上课铃打了好一会儿了,他还没有到来,  相似文献   

5.
著名幽默大师林语堂,福建龙溪人。生性幽默,以致他的风度,他倡导的文学风格与他的创作,都具有幽默的特点,每次演讲也是妙语迭出,常常赢得满堂喝彩。有话就说说完就走1936年,美国纽约举办第一届全美书展。书展是由《纽约时报》和全国书籍出版者协会共同主办的。  相似文献   

6.
著名幽默大师林语堂,福建龙溪人。生性幽默,以致他的风度,他倡导的文学风格与他的创作,都具有幽默的特点,每次演讲也是妙语迭出,常常赢得满堂喝彩。有话就说说完就走1936年,美国纽约举办第一届全美书展。书展是由《纽约时报》和全国书籍出版者协会共同主办的。  相似文献   

7.
国学大师林语堂年轻时兴趣广泛,精力充沛,读书之余喜欢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在圣约翰大学读书时,林语堂一度对棒球兴趣浓厚,一有空闲,就拉上夏威夷来的留学生根耐斯一起练球,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不久他就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垒手。不曾想,这项"绝活"在回国后竟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8.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语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可以从道儒释三方面来分析。林语堂通过人物的形象书写,向西方社会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兵 《文史月刊》2012,(1):31-31
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近40年的美国作家赛珍珠描写中国生活的《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界反应很冷淡。鲁迅说:“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立场而已。”  相似文献   

10.
国学的兴起,是20世纪的中国,时处复杂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的大事件,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光返照,熠熠生辉却也明灭一瞬。所幸,世界文明主流重新唤醒了它。20世纪的国学家,将以他们的辉光,引领人类新的文明之旅。  相似文献   

11.
河姆渡文化的扩散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明  刘淑华 《南方文物》2005,48(3):114-118,113
河姆渡文化的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新石器时代研究史上的突破性成果之一。河姆渡文化以其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稻作遗存引起海内外考古、历史、建筑、农学、美学、艺术等学科的极大关注,被推选为“20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文化分布在我旧东南沿海,面向海洋,作为环太平洋文化圈中的重要一环,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河姆渡文化的扩散与传播已成为研究东南亚群岛和太平洋地区史前文化发源的关键课题。本文试就河姆渡文化的扩散与传播问题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2.
诺贝尔奖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结,诺贝尔奖颁发到现在100多年了(诺奖始于1901年12月10日),中国国籍的人一直没有获得过这个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高荣誉的奖励,  相似文献   

13.
林少白 《风景名胜》2010,(12):46-48
这个地方,曾经保存过他们的卷宗。 这个地方,曾经记录过他们的足迹。 这个地方,是他们朝钟暮鼓、借以安居的所在。 这个地方,是他们远游千里、聊寄乡情的归依。  相似文献   

14.
15.
林语堂说:“一点痴性,人人都有,或痴于一个女人,或痴于太空学,或痴于钓鱼。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痴使人废寝忘食。人必有痴,而后有成。”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痴迷于文字好理解,但说他痴迷于发明创造,一定会令很多人瞠目结舌。  相似文献   

16.
1953年4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文化部文工团越剧团携《梁祝》与《西厢记》两部戏曲改革成果赴朝,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慰问演出.在朝鲜战场上,越剧团"结识"了朝鲜唱剧《春香传》,并在朝鲜劳动党及各方帮助下将其改编成越剧引入中国,开启了中朝文化交往的初章.这种借由爱情故事题材言说革命价值理念、"以情动人"的对外宣传方式,对此后中国的文化外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他的史学在19世纪西方史坛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兰克史学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广为流传,产生了重大影响。兰克史学在20世纪初也流传到了中国,关于兰克史学在中国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流传情况,易兰在她的论文中作过探讨。  相似文献   

18.
石楠 《江淮文史》2009,(5):136-145
谢冰莹是黄埔军校(1926年2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武汉分校女生队的学员,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女兵。在北伐战争中,被挑中编入叶挺将军指挥的中央独立师,开赴前线,迎击夏斗寅叛军。她所在排的排长,就是后来共和国的罗瑞卿将军。  相似文献   

19.
赖晨 《文史春秋》2013,(7):60-63
林语堂(1895—1976),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福建龙溪人,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1岁。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3,(1):83
2012年12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正在瑞典出席各种庆祝活动,"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书法展"在鲁迅文学院拉开序幕。近百幅书法作品凝聚了中国当代作家、艺术家对莫言的祝福之情。"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书法展"是定向征稿,对象是当代文学界、文化界、书法界部分知名人士,其中的大部分人是中国作家书画院的成员。如王巨才、邵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