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本来可以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画家.但他选择了去做“光产阶级革命者”;他从容就义,身后却引发无穷争议、他屡次得到“永垂不朽”的高度评价,又几次被定性为“叛徒”。阅读饕秋白的一生,即是阅读一部荡气回肠又“误会丛生”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岑沫  黎军 《文史春秋》2008,(6):4-23
解缙(1369—1415),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大才子,一部珍贵的历史巨籍《永乐大典》传世,让他永远成为闪耀历史长河的一颗巨星。他少年登科入仕名满天下,却因恃才傲物被朱元璋罢黜出朝;主修史籍巨典备受朱棣恩宠,为天下士子景仰。却因卷入“皇储”之争而遭贬;他满腹经纶、精通礼典,却以身试法,因“违制吊祭”而遭流放,最后又“私谒太子”招来杀身之祸。由于他不幸成为封建王朝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皇权历史一直对他讳莫如深,一部清修《明史》有意回避他纂修《永乐大典》的人生功业,也隐瞒了他的死因。皇权政治的流弊几乎导致了解缙身世遭遇和人生价值的湮灭。 解缙生平传记不多,他流徙两粤的经历更是鲜为人知。本文钩沉史实,披露解缙荣辱、跌宕的曲折人生及其寂寞身后的史料,为世人撩开这位旷世大才子谜一般的人生隐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有这么一位学者,他刚过知天命之年,身形清瘦,却当上了上市公司的“保健医生”,开设“专家门诊”,专给有“病”的上市公司“号脉”。起初,人们并不买他的帐;如今,来“挂号”的上市公司却排起了长队。他开的“方子”,说简单,又很小简单,归结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4.
乌台     
娄可树 《文史天地》2006,(11):60-60
在古代,人们习惯称国家监察机关御史台为乌台。典出《汉书·朱博传》“:是时御史府吏舍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千棲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由此人们就称御史台为乌府或乌署,亦称乌台或柏台。可是,李国文先生在介绍苏轼遭遇“乌台诗案”之祸时,却与众不同地把乌台解释为北宋首都开封的一个固有地名。他先在《中国文人的活法“·城东不斗少年鸡”》一文中说“:乌台是都城开封御史衙门所在地”。接着又在《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王安石之死》一文中进一步强调“:乌台是宋代开封御史衙门所在地,由于那里有几棵大树,乌鸦营…  相似文献   

5.
人到老年,最难得快乐无忧。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给了一个启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诗坛寿星陆放翁,一生坎坷,却寿至85岁高龄,诗云:“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滋。”他常常运动,活跃身心,抵御衰老。“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陆放翁年虽老了,仍手不释卷:“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真是“读书有味身忘老”。唐代诗人白居易号“乐天”,然而生逢乱世,他饱受…  相似文献   

6.
马鑫  任天宇  孟鑫 《神州》2013,(24):21-21
苏轼两次被贬杭州,他在杭州上任时作了大量的山水诗。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是苏轼人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颠峰。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山水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也可以了解到这些山水诗是他在杭州生活的缩影,更重要的是从中可以窥见他“登山有道。观水有术”以及融入自然又超脱自然的情感特质。  相似文献   

7.
在纽约华尔街,福斯特曼堪称一个奇人,甚至还是一个“神”。在投资领域,他好似“独行侠”,创造出一个个商业神话;在美国社会,他“不问政治”,却与白宫政要交往甚密;他一生未娶,却又常常绯闻缠身……他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影。  相似文献   

8.
架桥     
一条小河,从森林中间穿过,把森林分成了两半。还好,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河两岸的小动物们,可以通过独木桥到对岸去采果子、玩耍。可小熊却过不去。独木桥又窄又小,小熊身大体重,他要是从桥上走过去,桥准断掉。小熊十分苦恼。“不行,我得造一座又宽又结实的桥!”这天,小熊下决心造桥。一个人没法造桥,小熊来找小猪帮忙。可小猪不愿意,他想:“我有桥走,干嘛受累?”他装病:“真对不起,我生病了,没力气。”  相似文献   

9.
翟若涵 《南京史志》2023,(12):14-15
<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要我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选择一人同行,我想那一定是苏东坡。写得出“水光潋滟”的诗意典雅,写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豁达幽默;既有“河豚欲上时”的率真纯粹,又有“不识庐山”的奇思妙理。他像一位饱经世事的老僧,又像一个元气淋漓的少年。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林语堂先生,为他写下了《苏东坡传》。  相似文献   

10.
二十四年前,一个青葱少年即将高中毕业。在面试考场,北京广播学院的老师问他:知道电视吗?他摇摇头说不知道。考官问照过相吗?他点头说照过。“那你用过照相机?”少年又摇了摇头。面试老师不解:那你在哪儿照过相?他回答:在照相馆。  相似文献   

11.
范典 《环球人物》2021,(8):81-83
他被称为“通宵大师”,“世纪三部曲”打破大部头读不下去的魔咒,新作《暗夜与黎明》再度畅销全球寂静的黎明,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年正匆匆赶去与他热恋着的有夫之妇幽会,如果一切顺利,他们会私奔。然而,这个他憧憬了许久的好日子,却被一场飞来横祸彻底地毁灭了。  相似文献   

12.
牛牛 《旅游纵览》2014,(3):63-65
“美国人常常会建栋房子安度晚年,又会在盖好房顶之前就脱手卖出;他会精心收拾一处花园,却没等树木开花就把它租出去;他会辛苦谋求一份职业,但又很快跳槽他处。在岁末如果有一丝空闲,他会踏上公路或者铁路展开又一段新的旅程……”  相似文献   

13.
王明一生错误多多,而传奇故事也多。他虽不是各省选拔的留苏学生,却堂堂走进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门;他曾追随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却又被李立三给予撤职和留党察看;他从当时江苏省委宣传部一名小干事,一跃成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他从“左”倾路线的代表,忽然变成右倾投降  相似文献   

14.
在秦安县清水河畔黄褐色的原野上,很久以前有座蒙古包似的古坟,光滑得就像打磨过的一样。有一年夏天,一位牧羊少年到这里捡到了一串满是铁锈的黑钥匙,随意往坟上一插,“轰隆”一声,就见坟门开了。少年又惊又喜地跳进去,见里面有五个大姑娘被一条铁链锁在一起。少年为难了一阵,就跳出来到外面找可以砸断铁链的石块。当他找到石头返回的刹那间,又是一声巨响,坟门从里面关死了。无论他怎么开,都没能重新将坟门打开。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复杂奇特的人物之一,是一个由多重矛盾侧面组合而成的“多面人”——他是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却又是“小民生计”的热心关注者;他是清廷妥协主义外交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却又不乏拳拳爱国之心;他是清王朝的得力卫道士,却又是苦心孤诣的社会改革家;他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产儿,却又是“西学”的积极倡导  相似文献   

16.
云雀(彝族)     
过去,我们撒梅人住在昆明坝子里,日子过得很平静,很甜蜜。可是,后来我们遭了一场兵灾,接着又发了洪水,整个昆明坝子一片汪洋,把我们的人冲散了。所以,后人把我们叫做“散民”。那时候,我们有个少年英雄名叫阿朵,祖先给他留下一张宝弓,三支神箭,吩咐他:“有急难射开高山,到山上居住。”  相似文献   

17.
蒋松 《文史月刊》2008,(11):78-78
如今,肉食虽仍美其名曰荤菜,却早已成为老百姓桌上的便当。但在我少年记忆里。吃菜难有几滴猪油,那时家乡有一句俗语叫“吹开油喝汤”,形容一种无可企及的奢侈生活。 回忆少年农村生活的肉味,是一种辛酸。  相似文献   

18.
施锦荣 《文史春秋》2013,(12):26-29
梁漱溟一生壮逸,堪称传奇:他出身名门,父亲投水殉节而动天下,他人生的开端已不同凡响;他只有中学文凭,却被蔡元培延聘北大,成为美谈;他曾试图自杀,最终却弃佛从儒,成为一代大儒,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这是一奇。他痛恨军阀,却得军阀韩复榘之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这又是一奇。他奔走国共两党之间,宣传自己的主张;与毛泽东8次长谈,两度通宵,情同知己,后又有当廷谏争,受尽磨难,却痴心不改,实为奇中称奇。  相似文献   

19.
赵光 《文史春秋》2002,(6):44-46
50年前,一位普通志愿军战士为救朝鲜落水少年魂断冰河。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金日成将军给予其高度评价。谁能想到。最初机关是把他作为“非战斗减员”上报军部的,并向各连下发了“事故通报”。因为定性上的一个小小失误。差点使英雄成为违纪战士。  相似文献   

20.
<正>现代著名作家叶灵凤(1905—1975),成名于20世纪20年代上海著名的文学团体“创造社”。抗战爆发后,他随《救亡日报》从上海迁至广州,广州沦陷后又到香港,从此在香港定居直至逝世。20年代末,因文惹祸,激怒鲁迅,导致鲁迅在多篇杂文中对他猛烈批判,为其封了“新的流氓画家”“流氓才子”的尊号。鲜为人知的是,在日本占领香港期间,他这个“流氓才子”却有过一段特殊的抗日谍战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