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此以后,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便源源不断地从我的笔下流淌出来。我的第一篇童话《宠物猫出逃记》发表在《中华小作家》,第二篇童话《好朋友》发表在《少年博览》……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很幸运,我所写的短篇迄今为止都能够发表。至今,我已经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作品,其中一篇还被收录入济南出版社出版的《时文来了》"美文卷"中。今年1月,绍兴县文联还把我的长篇童话《铃月的玫瑰花》推荐申请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2.
一当年由我执笔,写了《把一切献给党》、《我的一家》、《方志敏战斗的一生》、《赵一曼》、《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等书,还参与了小说《刘志丹》的写作。那时认为自己是在做着编辑的本职工作,从来没有想到要署名。我干嘛写这些东西?说来话长了。我在学校只念过五年书,抗日战争开始,就跑出来当兵了。我的文化知识,都是从文学作品和其他书本学来的,所以我说我是共产党扫盲扫出来的知识分子,自知  相似文献   

3.
我爱《旅游》,我也爱旅游。 1979年,我有两件喜事,其中一件就是结识了《旅游》。 那时,我在人民公社工作。有一天公社开会,一位同志拿着一本《旅游》创刊号,我喜出望外,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书吗? 于是偷偷溜出会场,骑上自行车,直奔50里以外的延安新华书店。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书已售完。我太喜欢这本书了,怎么 办呢?当时的《旅游》杂志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我给出版社写信,信封里装了四角八分邮票,那时《旅游》杂志定价四角,连 邮寄费也有了。十几天以后,收到了北京市新华书店寄来的《旅游》创刊号,高兴得我睡到半夜还要起来看一看。 当我又一次跑到书店,买到的却是第三期,第二期又过时了。不过我那时找到门路了,直接给北京市新华书店写信。这回  相似文献   

4.
读女儿的书     
女儿进小学,我就给她一个书橱,声明:我们父女的书分开。同时我还把多年积累的儿童文学书籍全部送给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张天翼作品选》、《天方夜谭》全都摆上了女儿的书架。女儿念小学高年级了,开始在我的书橱中搜寻起来,把书一本本往她的书橱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也成了她的财产。女儿说:“这些都是儿童文学,应归我保管。”我只好答应。女儿进了初中,又在我的几大书橱中寻寻觅觅。有天我下班回来碰见了,问她找什么书,她理  相似文献   

5.
一指引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和教导我在作家队伍中成长的有两位良师。前者是谷牧同志,后者是茅盾大师。1935年,我20岁,流浪北平,住在不花房租的宣武门外潮州会馆。虽然贫穷,一日两餐以两个包谷面窝窝头度日,但精神振奋,酷爱文学,去大学旁听,到图书馆看书。在北平众多文艺刊物中,我最爱读《泡沫》。我忍受着饥肠辐键,给《泡沫》寄去了我的处女作《窑工》。没有想到几天后,我忽然接到《泡沫》编辑部的信,约我面谈。我激动得心跳。《泡沫》编辑部在城东北,我住在城西南,相距十几里。编辑部约谈,这对初学写作者来说,是一桩天大的…  相似文献   

6.
赵政民主编:我爱看文史类杂志书籍,患病前就收藏有《纵横》、《人物》等文史类杂志,还有山西文史资料特辑:《阎锡山与家乡》、《阎锡山特务组织内幕》两书,因为我是五台人。今年我在山西肿瘤医院看病期间,一位病友送给我一本2002年《文史月刊》第三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贵刊。这期刊物我看了多遍,给我的印象是:大16开本,显得杂志大方,封面设计美观漂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这是有别于其它同类杂志的,可以说是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史月刊》在澳大利亚展销,走向世界,这也是每一位读者很值得向主编庆贺的大喜事。对一…  相似文献   

7.
往年陆宗达教授对我说:“去武汉张舜老门下求学吧,他学问大,治学严谨。”我跑到图书馆,在张老名下查到一堆书:《广校雠略》、《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古代史籍举》,《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广文字蒙求》、《中国史论文集》、《清人文集别录》、《史学三书平议》、《中国文献学》、《周秦道论发微》、《说文解字约注》……我为张先生学问的博大而惊叹,难怪著名学者曹聚仁有言:“有人问我,在新中国,研究国故学的,还有没有如钱宾四这样通博的人?我听了不觉大笑……张舜微先生的经史研究,也在钱宾四之上。”(《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 在考取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后,幸得登堂求教。我一放下行李,便跑到图书馆。回来时,一位研究生告诉我,你们张先生来看过你。顿时,暖融融的,驱散了武汉早春的阴冷。作为蜚声海内外的大学者、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长,年逾古稀的张老走那么远的路,攀登几层楼看一个学生,我深知,这是先生寄予的厚望、前辈对我的希冀。  相似文献   

8.
对于《我的姐姐》中的大团圆结局,部分观众颇为愤怒--他们觉得,把姐姐死死卡在牺牲者与付出者的位置上,这不公平《我的姐姐》在公映十余天后,仍然稳居排片第一名。这部电影之所以票房高,是因为它有一个“亲情大片”的名头。有观众看完就联想到了《妈妈再爱我一次》,戏称《我的姐姐》为“姐姐再爱我一次”。  相似文献   

9.
《炎黄春秋》2004,(6):79-79
我们订阅《炎黄春秋》已有五年了,周围的好多教师和单位都订阅它。下面谈谈读《炎黄春秋》的一些感受。 一、教师的良师益友——《炎黄春秋》 我多年来从事历史教学,历史课本来就枯燥无味,手头资料缺乏,讲起课来不活跃。自从订阅了《炎黄春秋》,我的课堂教学大为改观,在县、学校组织的大型公开课教学中,我的课一直受到师生的好评。有人问我,你知道的为什么这么多?我告诉他们,是《炎黄春秋》帮了我的大忙。在我的课堂教学带动下,一大批文科教师和单位都订  相似文献   

10.
作为《名人传记》的一名忠实读者,我从发现这本与众不同的杂志到现在,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在高中的时候,在一位同学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历史。不过,我那位同学热衷于古代史,而我更喜欢近现代史。因此,我买的书也多是偏向这一方面的,比如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等。  相似文献   

11.
我介入河南省博物馆藏陆厚信绘《清代学者曹雪芹先生小照》的真伪之争,已经五年多了,但我是至今还不相信这是一幅伪作的人之一。最近读了《中原文物》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关于陆厚信绘“雪芹先生”画象的调查报告》(后简称《调查报告》)以及该刊同期所载的有关此画像的二文,仍然认为这些文章不足以说服我放弃我过去的观点。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为这幅《小照》的真实性作一次《再辩护》。一、《调查报告》的发表过程我第一次访问河南博物馆看画像是在一九七八年八月甘九日。当时,史树青同志已经在《文物》杂志上发表论文,彻底否定了这幅画象的真实性。但由于见过画象原件的郭老、黄苗子、吴恩裕等同志都从未怀疑过它是近人伪作,所以也不敢轻信史树青同志。  相似文献   

12.
《四川文物》1989年第一期刊登了胡顺利同志针对我于《四川文物》1988年第三期上所发表的《成都汉阙刻石铭文考释》(以下简称《成释》)一文而作的《成都郊区两块东汉墓阙铭文补说》(以下简称《胡补》),读完《胡补》,我深羡胡顺利同志的精审,痛责自己的粗疏。服膺之余,我再捡旧槁,始又感《胡补》臆断多于求真,今就所感,辨之如下。 一、关于甲阙——“王君平阙”的名称问题 在《成释》一文中,我不同意前人将1980年在成都东郊所发现的两块东汉墓阙,视着一对原阙  相似文献   

13.
李连峻 《攀登》2012,(4):7-8
能够参加《攀登》创刊30周年纪念座谈会,分享《攀登》发展壮大的欢乐,我感到非常荣幸。古语讲,三十而立。经历了30年的辛勤耕耘,《攀登》已从一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挺拔地屹立在青海大地上,向世人展示郁郁葱葱的丰采。作为《攀登》多年来的一位读者和作者,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在此,我真诚地对《攀登》30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向省委党校的领导和《攀登》编辑部的各位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殷之俊 《世纪》2023,(5):47-48
<正>我与中央文史研究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共同主办的《世纪》杂志结缘,始于1999年7月,是年《世纪》第4期刊登我《毛泽东王芸生关于“另起炉灶”的对话》一文。这些年来,我在《世纪》发表30余篇文章,自2008年4月退休至今又担任《世纪》特约编审。若问我为什么钟爱《世纪》?我的回答是:《世纪》留下了信史。限于篇幅,暂且记述以下几件事吧。  相似文献   

15.
卢弘 《百年潮》2005,(7):65-66
2005年2月25日《解放军报》5版头条,发表了《电影<英雄儿女>的幕后珍闻》一文,这其实是中央电视台《电影传奇》中一集的内容,同一篇文章已在《中国电视报》发表过。这篇文章中关于王成喊“向我开炮”的原型问题,写到了我,《电影传奇》剧组为此曾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底的一天,一封读者来信引起了我的注意。信是读者请编辑部转交我刊1993年第5期刊登的《与白求恩在一起的日子里》—文的作者何自新老人的。 何老: 您好! 近日在第五期《文史精华》上看到了您的回忆文章《与白求恩在一起的日子里》,深深感动了我,我为中国有这样好的  相似文献   

17.
叶辛 《文史天地》2004,(7):40-43
1990年秋天,我由贵州调回上海以后,一直在考虑要写一本描摹上海现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在这之前,我写过一些和上海有关的小说,比如八十年代我写的中篇小说《发生在霍家的事》;也曾改编电视连续剧的《家教》;反映文化大革命初期市井生活的《恐怖的飓风》。这些作品虽然都先后发表、出版了,后来也被我收进了十卷本的《叶辛文集》,但是它们的影响始终不如我同一时期创作的《蹉跎岁月》和《孽债》。  相似文献   

18.
郭晓平 《百年潮》2013,(8):33-36
20世纪80年代,为撰写《张国华传》,我采访了不少老同志。张国华的夫人樊近真、秘书党雨川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题为《军政两全的将军——记张国华同志》。这是我最初将"军政两全"与张国华联系起来。《张国华传》在《中共党史人物传》发表后,我又接受《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的立传任务。在充实完善传稿的过程中,我对张国华将军"军政两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近读1999年6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作家书信集珍》,见内有著名作家陆文夫1984年3月10日复《收获》杂志、他的中篇佳作《美食家》的责任编辑郭卓的一封短信。读毕,不由使我对我的这位私淑老师愈发钦佩。短信中,吾师对《中篇小说选刊》向他约稿时的态度,动了肝火。信曰:"还有一个凑热闹的《中篇小说选刊》,要转载《美食家》。你转载好了。可是一定要我写一篇创作体会的文章附在小说的后面。这种体会我怎么写?我自己  相似文献   

20.
致张翅同学     
赵老师:您好!我是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中国古代史学专业的二年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秦汉政治制度史。在2002年全国邮发刊物征订中,我自费订阅了一份《文史月刊》杂志,对贵刊朴实的办刊风格十分喜爱,尤其是颇具特色的《世纪回首》、《民国残页》、《史海揭秘》、《文史论坛》等栏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今年的《文史月刊》第3期,您身为主编,能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热诚地给一名高中同学回信,让我肃然起敬。其实我也感觉到贵刊名为《文史月刊》,但选稿内容仅限百年历史,美中似显不足。令人欣喜的是,您已计划采用寒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