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满城画象石郭铮汉代画象石,据目前出上情况看,以河南、山东、江苏、四川及陕北地区数量最多,其他地区仅有为数不多的零星发现。在河北省地理区域内,除北京丰台区三台子出土过一对画象石墓门①、天津蓟县别山墓群出土一门楣上有画象石外②,其他地区尚未有出土画象...  相似文献   

2.
《文物》1972,(3)
东汉画象石墓位于陕西北部米脂县城西五里无定河西岸台地上的官庄村,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当地群众修梯田时发现的。1971年4月进行了清理。这次清理的画象石墓四座,都是用当地出产的岩石经过加工后砌成。墓内淤满泥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在安丘县城西南十八里董家庄,发现了一座大型画象石墓,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当即派李步青、邰继武等同志前往清理,清理工作到一九六○年三月结束。古墓的位置在县城西南十八里处汶河南岸的董家庄村后。该墓早期曾被盗掘,随葬品已寥寥无几,但墓室的画象石大体保存完好。现将墓室的结构和画象石的内容作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4.
山东安邱县董家庄,发现了一座大型的汉代画象石墓.董家庄在安邱城西南十八里,牟山的西角下,距离庄北百米左右是汶河南岸.去年10月,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牟山水库,这座有丰富雕刻的汉墓,是在工程当中发现的.墓南北长14.3米,东西宽7.9米,方向座北向南,共分前中后三个部分,有浮雕、透雕三根支柱,大小共六个室,墓顶为复斗式,结构坚固异常.最大的室高2.6米,长5.8米,宽2.4米.总共有石料二○七块,其中有画象石刻的一○三块,雕工最精致  相似文献   

5.
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东汉墓出土画象石(参见24页图7),最初发表在1957年第4期《考古通讯》上并刊有纺织画象图片,但简报中并未加以介绍。1958年第4期《文物参考资料》王德庆先生的《江苏发现的一批汉代画象石》一文,和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徐州汉代画象石》一书中,对洪楼汉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八年元月,唐河县湖阳公社新店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西汉晚期王莽天风五年(公元18年)的画象石墓。当地党委非常重视,除及时电告县文化局外,  相似文献   

7.
南阳汉画像石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画象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璀璨斑烂的瑰宝,是古代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深沉雄大”的艺术成就、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誉名中外,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河南省是汉代画象石刻的重要“产区”,主要分布在嵩岳地区的登封县、密县,豫东地区的永城县、淮阳县,豫北地区的浚县、滑县、林县和豫南地区的南阳县、社旗县、方城县、襄城县、唐河县、邓县、内乡县、舞阳县……等。共搜集到石刻两千余块。最集中的地区是南阳地区,积石一千二百余块,并建立了汉画馆,选择二百块精品陈列出来,反映了南阳汉画象石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8.
1959年12月,密县打虎亭人民公社在修筑养猪场工程中,发现大型汉代壁画墓和画象石墓各一座.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得讯后,即派人协同郑州市文物陈列馆赴该地进行调查.现将情况报导如下.两墓皆为高约十余米的大冢,位于密县打虎亭村西约半里,从地面上看,两冢相连,东边的较小(图1),为了叙述方便,暂将西边大冢编为1号,东边小冢编为2号墓.第1号墓:冢高约15米,直径70米.墓室系由一中室、两  相似文献   

9.
张震 《丝绸之路》2023,(2):169-177
东大杖子墓地是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地所在的辽宁建昌县地处东北地区南部,处于中原北方及东北亚的枢纽位置,其墓葬形制、结构及出土遗物既具有浓郁北方文化因素,又含有大量燕文化因素。通过整理已发表的共47座墓葬资料,梳理出这一历史阶段该墓地两类墓葬中葬俗和部分随葬器物的差异,发现该地区在同一时期有封石墓及竖穴土坑墓两类墓葬,代表着拥有不同文化属性的人群,其丧葬习俗既有差异又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经过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早段、战国中期晚段的历时性考察,可以发现该墓地后期明显被燕文化同化,反映了东周时期辽西地区文化交融与演进的情况,是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研究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的发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71年秋,河南省唐河县南关外针织厂在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座画象石墓。1972年6、7月间,河南省博物馆协同南阳博物馆和唐河县文化馆派人进行了发掘。由于此墓早年被盗,随葬遗物保存甚少,出土的大批画象石十分珍贵,运往南阳市"汉画馆",并进行复原,供观众参观。一、墓葬形制和画象位置墓室为纯石结构,用特制的石料130块,在距地表深1.60米的方形土圹里砌成立方体的墓室,平面呈回字形(图一:3)。墓室四  相似文献   

11.
汉代画象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河南南阳一带历年地上地下曾发现了很多画象石,解放以前,由于反动政府极不重视,致使很多画象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有的被砸碎,有的被拿去铺路、修桥、垒墙.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派人进行收集,并从翻修桥梁、路面中撤换下来大批画象石.为了很好的保护这批珍贵资料,并使其供广大群众欣赏、研究,河南省文化局在南阳市西南卧龙岗公园内武侯  相似文献   

12.
1958年11月为中国历史博物館筹建新館,需要复原制造有关我国古代工程物理方面的重要发明,汉代冶鉄鼓风机的复原,也是其中的一种。今年一月这項复原工作的設計結束,并制成了五分之一的解析模型。这項复原工作是很具体的,也就是說如何对传世仅存的山东滕县宏道院汉墓画象石中的鼓风图給予科学的解释。关于这件有关冶鉄史的孤証资料,几年来全国考古界、史学界先后发表了許多研究、考訂和介紹的文章,都肯定这个画象石是描述汉代冶鉄操作情况的一份珍貴史料。我認为还有不够的是,它在內容上所記述的是怎样一段历史故事,尚未见有所論述,而且大家除了对画象石中操作場  相似文献   

13.
古往今来,马曾经是交通、生产、战争的重要工具。在封建社会中,宫廷贵族往往以嬉马为乐,民间也有马戏活动。而作为艺术品的题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马的图案。汉代的画象砖上有些图案突出表现车马和游猎的行列,尤其是车马图案更为丰富多样,马的神态极为生动。  相似文献   

14.
郑州新通桥汉代画象空心砖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0年9月,在郑州新通桥附近发现了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汉代画象空心砖墓,现将发掘材料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四川汉画像石刻出土甚多,图录论著纷纷问世,考释之功,不胜枚举。笔者细读之余,感到内中偶有可商讨或不到之处者,因此不揣谫陋,就四幅表现神灵崇拜和厌胜之术的崖墓石刻画象作一考辫,不妥之处,尚希指正。 一、“瓦当像”中的“日晷”图 该图先后著录在《四川汉代画象选集》和《四川汉代画像石》两书中。闻先生认为:“比较奇特的是下排柱头形上的图案,左边的一个很象日晷”。认为与现存的两个汉代日晷“都很相似,毕竟是无心的偶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月,距扶沟县城西北30公里白潭乡尹郭村西北角"尹郭双冢"东侧的一座墓葬被盗掘.扶沟县文物部门发现后,随即对该墓进行了清理.此墓为汉代砖石墓,穹隆顶.石墓门面向西,由三个墓室和四个耳室组成.此次清理中,除发现一套完整的石墓门外,其他遗物已不存.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考古材料告诉我们:汉代的建筑物(指石祠、石阙和砖、石墓)上保留有大量的画像、雕塑艺术品,同时在汉画(指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和汉塑(指墓中明器)中也可以看到丰富的建筑图象,这为探讨和了解汉代的建筑艺术提供了直观的文物资料。可是,有的汉画作品因其材料关系未能保存下来,也有的建筑形式因封闭严密而未被发现,位于永城县境内的梁孝王墓地宫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历史的遗址和遗物,乃是表明祖先们创造了怎样的文化,从事了怎样的生活,走过了怎样的道路,从而发展下来的实物资料。”我们在发掘了檀君陵之后,又在平壤一带及其周边地区,大量调查发掘了以支石墓、石棺墓及住居址为主的古朝鲜时期的新遗址。在此过程中,仅在平壤一带便调查了14000余座支石墓。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山东即为冶铁业的发达地区,特别是两汉时期,这一地区更是全国重要的冶铁手工业生产基地。建国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汉代铁器,为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冶铁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拟就近年来考古发现两汉铁器资料反映的有关问题及...  相似文献   

20.
桐柏县安棚画像石墓南阳市文物研究所图一墓葬AB东剖面图安棚画象石墓位于河南省桐柏县安棚乡西北3.5华里、杨庙村东北约0.5公里的土岗上。1993年1月该墓被盗。南阳市文物研究所接到通知后即于3月10日到4月10日会同桐柏县文管会和安棚乡文化站对该墓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