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光 《史学月刊》2002,1(7):37-42
《四库全书总目》的编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不能轻易地把其中的《(几何原本)提要》当做戴震的作;戴震以传统算学为框架,融会西方算学的内容,并没有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公理化演绎方法应用到中国传统算学的重建中去;戴震以考据学中的归纳法来建构其哲学,这与《几何原本》没有方法论上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宗经阐经作为桐城派古文创作和批评的核心,一直以来都被桐城派学者奉为圭臬。晚清桐城派学者杨琪光(1835—1890)在经学研究方面常为人所忽视,有《尚书文义》《百子辨正》《读史臆说》等著作传世。《经义寻中》是杨琪光读经笔记,论述既有古文风范,又发汉宋诸家所未发,尤其是对《尚书》篇章的品读。《经义寻中》从文章学角度品评了读《尚书》之法,其中“道”“德”“气”概念的运用是古文法与经学融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在其力著《中国科技史》一书中,以其聪明才智展现出文明古国——中国的基本特点和成就。同时他对于文化之间思想和实践传播现象所做的思考也是颇有见地的。他对中——印在天文学、数学、炼金术和其他科学领域的交流研究尤其引人注目。虽然李约瑟对印度科学的了解基本是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来进行,但是他封印度科学的看法还是令人耳目一新,由于他对古代印度科学的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他的著作对印度科学史学者非常有价值。事实上,李约瑟严谨的系列著述,以其丰厚的学术内涵,已成为印度科学史学者的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4.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无锡人。他是我国近代的国学大师,他博览群书,对中国的文学、史学、经学都颇有研究。一生著作甚丰,著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古籍举要》、《版本通义》、《骈文通义》等,被后人称之为学术经典。我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5.
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入了大量的西方数学知识。以《几何原本》和《同文算指》为代表的西方初等数学,对中国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数学知识的传入,不仅丰富了我国数学知识宝库,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中国数学只注重实际功用,忽视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使中国古代数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代三家《诗》学研究是清代《诗经》学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但是关于清代三家《诗》学研究的专门著作却寥寥无几。通过考察近代以来的清代学术史、经学史、《诗经》学史等相关研究著作,概括其中所包含的三家《诗》学研究成果。并具体分析当今学者在清代三家《诗》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指明清代三家《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7.
清代伟大的学者戴东原先生名震,于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生在休宁隆阜。先生幼年从师读书,刻苦鑽研,好疑问。18岁随父到南丰时,便在邵武设私塾教学。20岁后,从汉学家江愼修(永)学礼经、算学、輿地、鐘律、声韻等,进步很快。22岁开始著作,29岁中秀才。后因其著作闻名京中,在钱大昕的推荐下,尚书秦蕙田请他襄助编写《五礼通考》。34岁时,去高邮教学。次年在扬州结识了学术界享有盛名的惠栋。50岁在浙东“金华书院”讲学。53岁参加会试,赐同进士出身,投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清廷召到京中担任四庫全书馆篡修官。于1777年(清乾隆42年)5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戴东原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著述工作,是我国18世纪的一个卓越的学者。他在哲学、考据学、天文学、数学、心理学、物理学、文学和音韻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和考据学大师,在学术上贡献很大。他的著作如《孟子字义疏证》、《原善》、《原象》、《方言疏证》、《尔雅文字考》、《历问》、《古历考》、《策算》、《勾股割圜記》、《九章补图》、《周髀音义》、《九章音义》、《考工记图》、《屈原赋德》、《毛郑诗考》、《水地记》、《戴氏水经注》等,对研究和整理我国的古代学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邹振环 《安徽史学》2013,(1):122-128
朱维铮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本文以作者亲历的事实,并利用相关书札文献,比较翔实地描述了朱先生组织"中国文化史研究学者座谈会"、策划出版《中国文化研究集刊》和《中国文化史丛书》,以及筹办"首届国际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和著作《走出中世纪》等若干重要的工作,阐明其作为80年代中国文化史学科建设和规划的主要策划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寿仙 《世界汉学》2003,(2):143-148
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美国学者的成果是引人注目的。他们之所以能在学术研究上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与他们重视相互之同的讨论、批评,总是对以往的学术成果进行反思,是大有关联的。在美国学者发表的反思性著作中,比较重要的有柯文(Paul A.Cohen)撰写的专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①,沈大传(David Shambaugh)编辑的论文集《美国的当代中园研究》②等。  相似文献   

10.
杨华  胡楠 《民俗研究》2012,(6):30-3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民俗学研究的先驱,中国的日本民俗学研究的开创者。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在日期间,他广泛考察日本民间风土人情,积极开展日本民俗研究,先后撰写《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他在两本著作中,就民俗学理论提出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并将民俗研究付诸实践。黄遵宪的日本民俗研究,内容广泛,几乎涉及现代民俗学所包含的各个领域,在中日民俗学史上和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琼 《黑龙江史志》2013,(11):123+125
自汉朝始,《周易》就被尊为六经之首,而蕴于其中的《易传》则从自然的角度展开了一番关于宇宙本体的探讨;无独有偶,《淮南子》亦着眼于"天道"、"人道",批判性地继承前人思想的同时,生发出自成一家的道论思想,归纳自然之法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政治统治。而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刘勰的创作,在他的旷世名作《文心雕龙》中明显能看出这两部著作的影子,它们对于刘勰的道论思想有着举足重轻的影响。由此,探究三者间的源流关系,从而更好地定位刘勰的道论思想将对"龙学"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善兰(1811-1882),字壬叔,号秋纫,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作为著名的数学家,李善兰的《则古昔斋算学》十三种和《考数根法》等著作,在尖锥术、垛积术和素数论方面对中国传统数学有了重大突破,其中尖锥术理论的创立更是标志着他已独立迈进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的大门。更令人惊异的是,李善兰虽未出过国门,  相似文献   

13.
史绳祖,人称"学斋先生"。在南宋后期的四川地区,是一位较有名望的学者。其著作颇丰,有《周易古经传断》、《学斋类稿》、《孝经集解》、《学斋占毕》等十余部,《学斋占毕》是他仅存的一部著作。此书内容广泛,经史子集百家之学皆有涉及,是一部颇具学术价值,且带有考证性质的学术笔记。  相似文献   

14.
法式善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蒙古族学者和诗人。他主持或参与了《熙朝雅颂集》、《四库全书》、《全唐文》、《宫史》、《萝图荟萃》等大型图书的编纂,另有《清秘述闻》、《槐厅载笔》等掌故文献著作,称他是一位文献整理大家并不为过。本文分别从他参与《四库全书》之编纂,整理宋、元、明人别集和补辑《全唐文》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他的文献学贡献。最后,还试着从他重视金石文字和目录学两方面提及到了他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曹秀枝 《神州》2012,(6):203-204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面临一个新的教育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数学课程标准》前瞻性地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之本,解题之源,学好它既是基础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60年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写过一本原名为《中国古典社会史论》、后改为《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的著作,在学术界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60年后的今天,马新、齐涛这两位研究汉唐史的学者,为学界提供了一本研究范围属于古典社会之前的、名为《中国远古社会史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王沂暖教授填的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格萨尔颂》,把千年史诗《格萨尔王传》歌颂得淋漓尽致。早在1776年,俄国学者帕拉斯在《俄罗斯帝国各省旅行记》中,就对《格萨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这部巨著中,却宣称“中国没有史诗”。  相似文献   

18.
《蒙古游牧记》是清代学者张穆研究边疆史地的重要著述,也是清嘉、道之际西北史地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填补了蒙古地志的空白。这部在近代很有影响的著作,其确切撰述年代却经久未定。根据对张穆遗留于世的书信、文集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学者的相关文献之考订,可以确定《蒙古游牧记》的始撰之年为道光二十五年(1845)。《蒙古游牧记》之撰述年代的确定对研究张穆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最近拜读司徒尚纪教授新出版的著作《珠江文化与史地研究》(香港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5月版),书的扉面有作者简介,作者到今年5月为止,共出版独著(含主编)18部,合著3部,论文130多篇,共约650万字。可谓一个高产作家,著作等身的学者。他出版的著作,绝大部分都赠送  相似文献   

20.
李锐(1768~1817),又名李向,字尚之,号四香,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中国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古典天文算法的复兴,是乾嘉学派在天算领域的代表,他对高次方程的研究突破了中国古典数学的窠臼,成为清代数学史上最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之一。李锐在乾嘉学派的学术活动高潮时,主编了一部以阮元名义刊行,反映历代数学家生平和成就的评传体著作《畴人传》。李锐幼年时期就聪明过人,对数学尤为感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