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上半年,我在安邑县文教部工作,县委任长春同志找我谈话,让我到运城专署文教训练班学习,并辅助运城学习队队长霍敬之工作.学习中,霍敬之调运城二中担任校长,由我接替他的工作.毕业后留文教班工作,直到1950年底文教班结束,我一直在我的老领导毕文彦身边任干事,他对我的教育、培养,熏陶极深,使我永世难忘.虽然年推月移,历时已近45个春秋,但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崇高坦率的品德,热情诚挚的面容,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以及公正无私的党性,都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毕生景仰和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说到我和李凖的交往,还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在《郑州日报》副刊部当记者,除自己要经常写一些诗歌、散文、小说等供本报副刊发表之外,还兼负着和省、市文艺界联系,向作家和评论家约稿的任务,以提高本报副刊发表作品的质量,扩大副刊的影响。1958年夏季的一天,报社领导对我说:“编委会开会研究了,想邀请著名作家为本报写些文章。你看邀请谁好呢?”我略加思考,脱口而出:“邀请李凖吧。”  相似文献   

3.
创办整版副刊 毛泽东主席很重视《解放日报》的副刊。报纸创刊前,毛泽东与博古商量调著名女作家丁玲任文艺栏主编。1941年5月16日至9月15  相似文献   

4.
1953年,我所在的山西省文工团奉命撤销,乐队和戏剧队(也称演员队)人员调至天津;创作组的崔耀奎调省文联,我调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省台)编辑部.是年,省文化、教育机构分设,省文教厅改省教育厅,另设立省文化局.文化局局长由省台台长何静担任,省台台长由《太原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江接任.  相似文献   

5.
《文物》1953,(7)
爲配合本省經濟建設加强保護文物工作的領導一、各地人民政府文教部門應明確的把貫澈執行文物政令的工作列入經常業務計劃之內;過去有個別地區會把這項工作看作額外負担應切實糾正,並將這個精神貫澈到區鄉文教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回忆毛主席三次难忘的会见杨珏1955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调我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委分工让我分管党群、文教方面的工作。刚到河南,对黄河以南的情况不熟悉,经常下乡调查研究,以便尽快适应参与省委领导工作。这一年6月21晚上,我正在宿舍门前乘凉,接到口...  相似文献   

7.
《文物》1951,(11)
一、沿革一九四六年冬,前中央圖書館遷往南京,乃就其舘舍改建成立羅斯福圖書館。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正式開放。一九四九年十一月重慶解放,一九五○年元月重慶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派遣軍事代表來舘接管,同年四月又移交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並奉令更名爲國立西南人民圖書舘。經整理籌備,至一九五○年八月七日正式成立,次日開始閱覽。一九五一年元月奉頒木製新印,又改稱西南人民圖書舘。  相似文献   

8.
1950年8月,我从成都四川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来到西南大区首府重庆,被分配到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部长楚图南、副部长李长路———主管文化、徐方庭主管教育),先后在政策研究室、科学普及处工作过。1952年春夏之交调到李长路副部长办公室当秘书,从此我便直接...  相似文献   

9.
许子华 《文史月刊》2002,(10):32-34
1949年3月间,我从解放军太原工作团调到太原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组,学习人城接管政策,为太原的解放做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熔炉社 大约1935年3月间,我因事到北平东城,顺便看看住在那里的文友俞作舟。作舟是浙江人,在一所中学教语文课,文学素养较深,是北平《京报》文学副刊《诗剧文》的主编。他因事南归,建议报馆把文学副刊由我接办。当时我在北平文学青年中是活跃的人  相似文献   

11.
何蜀 《炎黄春秋》2006,(3):31-36
任白戈(1906-1986),四川南充人,1925年参加共青团,1926年转为中共党员。曾任“左联”执行委员、秘书长。1935年夏因国内政治形势恶劣而避居日本,团结在东京的中国左翼文化人,建立了左翼文化总同盟。1937年回国,“七七事变”后到延安。先后担任过抗大总校政治主任教员、抗大附属陆军中学校长、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十八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等。建国后先后任重庆军事接管委员会委员兼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副部长、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长、西南文联和重庆市文联主席等,文革爆发时,他正担任着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兼重庆市市长,是重庆这个当时西南最大工业城市的“首席执行官”。  相似文献   

12.
刘仁文 《名人传记》2022,(10):69-73
认识法学家刘仁文先生有很多年了,当时我正在一家报纸编副刊,时常跟刘仁文先生约稿。他像一位老到的民国笔杆子,既给评论版写评论,也给副刊版写随笔,笔锋变化多端,常有惊人之语。我在报社服务七八年后离开,之后和刘仁文先生就少有联系了。  相似文献   

13.
五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上海解放前我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早期著名的戏剧艺术家和戏剧教育家余上沅先生逝世已经20多年了。笔者和余上玩是邻居,对他的生前事了解较多,现综述于后。 上沅是湖北沙市人。1897年生,自幼爱好文艺,醉心戏剧。1920年就读北大,专攻西洋文学,1923年和梁实秋等赴美进修。两年后回国。他曾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我为什么要学戏剧?》的文章,叙述自己学戏剧的缘由:“许多朋友很疑惑为什么我要学戏?其实这也用不着详细解释,简单一句话:因为我爱‘她’。我在武昌念书时对政治的兴趣非常浓厚。……谁知一到政治中心的北京,我反而和文学结了婚。…  相似文献   

15.
台湾纪行     
屠筱武 《江淮文史》2008,(4):136-147
2008年2月18日至27日,应台湾的两岸交流发展基金会和玄奘大学文理学院之邀,我随安徽省政协组织的文教考察团,沿台湾的西海岸从台北到高雄,参观访问了台北、桃园、新竹、嘉义、台南、屏东、高雄的5个文教单位(长庚大学、铭传大学、玄奘大学、吴凤技术学院、佛光山文教基金会)。  相似文献   

16.
准确的说,解放初期并没有贵州省文联,而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文教接管部社会教育处的文化部分。这个名称是我杜撰的,因为它和社教处既是一回事,又不完全是一回事,而它却实实在在的是贵州省文联的前身,这个文化部分从它一开始形成,就是为后来的省文联作物资和人员准备的。1949年11月22日,贵阳解放后一星期,二野五兵团文工团进驻贵阳,旋即划归地方,改名省委文工团。12月上旬,团领导通知我,调省军管会文教接管部社教处工作。当时调动工作既不容考虑,也没啥条件可讲,背起背包就奔赴新单位。社教处在科学馆(…  相似文献   

17.
在“反右派斗争”运动前,刘开渠教授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主任是楚图南,副主任是华罗庚、费孝通、钱伟长、吴作人等。我当时是文教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负责开会记录、整理资料等工作,认识刘开渠,相互间并不熟悉。可是1957年6月8日下午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至今难以忘怀,我深深佩服刘开渠的聪敏机智,也曾多年担心害怕问题暴露,自己受处分。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大约在此前两三天,民盟中央“帮助党整风”的工作正热火朝天,文教委员会奉上级批示连续召开座谈会,就科学、文化、教育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00,(5)
我和水拍认识是在1950年7月,我调《人民日报》文艺组做编辑工作的时候,他是我的顶头领导,时任文艺组第二组长。第一组长是李亚群,李很快调离报社,水拍成为文艺组组长。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由4版扩为6版,后改为8版,文艺组改为文艺部,水拍任副主任、主任。我们一起共在报社工作10年。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初几年。那时文艺组的主要任务是编每周一期的副刊《人民文艺》和编文艺评论文章发其他版面。当时《人民日报》编辑部在王府井大街西侧的平房里,文艺组最初只有三四个人,最多时为五六个人,大家挤在一间座北朝南的屋子里办公。屋北有爿大玻璃窗,窗  相似文献   

19.
秦军南征凿灵渠辟三郡,赵佗和辑百越推行民族融合,汉依故俗治勿税赋开航道促商贸,唐敷文教启民智俚僚半输,宋置博易给土酋授官,元立屯田调建制,明整顿土司以夷制夷,清改土归流澄清吏治农工商业及文教皆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是赵宗复的学生,1946年在太原克难中学工作,有时在太原报纸的副刊上写点不满现实、发抒个人情感的短文.这些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