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6年1月,彭县致和乡明台村八组农民在烧砖取土中,发现一座汉墓。该墓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墓深1.5米。木棺底残长2.4、宽 0.54米、厚0.12米,尸体已腐,随葬器物放置在棺底四周,出土有13件青铜器和“半两”钱币32枚。(见图、照片) 出土器物 剑 一件。为柳叶形巴蜀剑,长32、宽3.3厘米。剑身饰水波纹,正中饰八方曲形图案,中心处一面为“十”字形,一面为飞鸟形,把上有一圆孔。  相似文献   

2.
大漈景区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山区腹地的大漈乡西岸村,离县城五十公里,海拔一千多米,是典型的高山盆地。景区四周高山屏障,千米以上的山峰五十余座,最高山头海拔1689.1米。盆地内有13片田洋和9个山丘,当地人称“九仔十三洋”。  相似文献   

3.
1983年11月底,灵宝县文管会在文底公社堡里大队的深山峪中普查文物时,发现两座古砖塔。一座名为“麻衣和尚塔”,又名普通塔,它在灵宝县西50公里文底公社堡里大队亚武山的沐珠峪中,该塔共有5层,高10余米,各层均为八角形,下层每面宽2米,高  相似文献   

4.
江安县黄新乡魏晋石室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年11月,江安县文化馆在距离县城约1O公里的黄龙乡桂花村民组,发现一座魏晋石室墓。宜宾地区文化局会同江安县文化馆对该墓作了调查清理。 一、墓葬形制 此墓建在一土丘下,四周为平地。土丘高8米,周围100米。墓由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门用石条作券拱形,门向东西,高1.8米,宽1.4米,用两块高约1.7米,宽约0.7米石板封门。底部中间置有一块方形薄砖,侧面有菱形纹饰。甬道长1米,宽1.4米。墓室平面为长方形,内积有淤泥,厚0.7米。墓室四周用石条作平铺顺砌,两侧  相似文献   

5.
1988年6月,当阳县陈场砖瓦厂在赵巷取土过程中发现一批古墓,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宜昌博物馆主持,于6月对这批古墓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0月至11月,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赵巷位于河溶镇以东4公里,西临沮漳河,南距赵家湖楚墓群约5公里,东接江陵的川店、马山。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高出四周地面约2—4米,当地人称老曹家岗(图一)。其中部东西向分布着10座墓葬,其中M_1-M_3、M_5是第二次发  相似文献   

6.
在贵州省贵定县城关镇南2公里的高坪村东南角处的高山上,有一座清朝时期修建的雄伟的坟墓.坟墓主体高5米,直径10米;墓碑高3米,宽1.5米,碑盖高1.5米,碑眉刻有“再造乡邦”四个字.墓前有一双高高耸立的石柱华表,并有名人对联镌刻其上,题联的均为清朝封疆大吏一品重臣.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脚下,有一座著名的山城“瓷都德化”,在泉州德化县城的中西部约10公里处,就是德化县国宝乡格头村的所在地,“诒燕堂”和“山后祖”就建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鸡冠岐峰东麓的山林里。  相似文献   

8.
1979年冬季,上蔡县砖瓦厂在县城西4公里的土岗上挖土时发现一座楚墓,出土随葬铜器29件。地、县文化主管部门得知后,立即派人进行了清理与钻探。这批铜器现收藏在上蔡县文化馆。该墓葬因破坏严重,墓室结构已损毁,现简报于后。一、墓葬形制该墓南北向,长约3米,东西宽约2米。漆棺已朽,仅存黑、褐色破碎的漆皮于墓土内,上有红、黄、褐三色彩绘花纹,纹饰清晰鲜艳。棺木四周的封土,均用青灰色白膏泥夯筑,厚约50厘米,十分坚硬。墓葬四周经钻探未发现其它遗迹。  相似文献   

9.
喜马拉雅,梵语,意为“雪的家乡”。 喜马是雪,拉雅是家乡。 这里有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有人称它为万山之首、山脉之王——共有38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8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东西全长2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如一条巨龙在风雪弥漫中蜿蜒蠕动。  相似文献   

10.
彝海。彝语叫“鸟勒苏泊”。意即海子。坐落在冕宁县城以北47公里处的彝海乡羊坪子山上,东距108国道7公里,有专用公路直达海边,由州府西昌到彝海127公里。这是一个海拔2280米的高山淡水湖,湖面呈元宝形,长1500米,宽800米,最深处30米。面积218.5亩,一眼望去,可以朦朦胧胧地看到遥远的湖边。彝海四周、林木茂密,湖水清澈如镜,古木横卧湖面,  相似文献   

11.
吕仙桥     
楚雄城西北32公里的吕合街,有一座横跨紫甸河的大桥,人称吕仙桥。桥长19米,宽5米。自古以来就是滇西的交通要道,至今五百来年仍然象从前一样坚固。这座桥为什么叫做吕仙桥呢?在吕合坝子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汇观山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北约25公里——杭宁公路(104国道)之侧,地属余杭市瓶窑镇外窑村(图一)。汇观山是一座孤立的自然山丘,北望天目山支脉的丛山峻岭,南临苕溪。东与反山及良渚文化中心址莫角山相距仅约2公里。整座山为长条形,呈东南一西北走向。它的北部俗称“馒头山”,相传原先开矿时曾有玉器出土。中部是整座山的主高点,海拔约22米,顶部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台状凸起的高地,东西长40余、南北宽30余、高约2米。上有近代三排灰浆墓穴及乱坟,当地人称“汇棺山”、“会馆山”或“魏馆山”,知其音读而无定字,我  相似文献   

13.
河池市德胜镇内,有一座残垣断壁的古城遗迹。古城面积约有3个足球场大,四周有1米多高的残垣围住。每一面有一座城门,仅有东门保存完好。东门高约5米、宽约3米。据说,这是河池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城门。  相似文献   

14.
1985年,河北省顺平县(原名完县)齐各庄乡坛山村村民在村东150米处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葬,出土物被村民哄抢。市、县物部门闻讯后,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调查、收缴了,出土的青铜器、金器、陶器等物,并对墓葬现场进行了调查。坛山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地带(图一),向两约3公里与唐县交界处为海拔800多米的太行山余脉马耳山,曲逆河从村北、村东流过,周围有许多商周、战国、汉代的古遗址、古墓葬。据村民介绍,该墓葬是一座土坑竖穴积石墓,东西长约3米,南北宽约1.8米,深约2米,墓室四周填以大小石块,人骨架已朽。出土物13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6,(7)
汉代的长安城,地处西安市西北郊,北濒渭河。渡渭河而北,抵咸阳原,就是西汉历代皇帝的墓葬区。汉武帝的陵墓茂陵,位于这个墓葬区的最西部,即现在兴平县的东北,距西安约四十公里。汉代帝王陵墓的外形都基本相同,地面封土四周略呈方形,平顶。汉代当时称帝王的陵墓为"方上"或"方中",应当就是根据陵墓的形状而得名的。在西汉的十一座陵墓之中,茂陵是最高大的一座,每边长240米,高46.5米(图版叁:2)。  相似文献   

16.
“七一”冰川摄影巨浪在距嘉峪关西南约120公里的祁连山麓,在海拔4300米的高度上,有一座巨大的冻土冰块,它,就是蜚声华夏的“七一冰川”。1958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兰洲冰川冻土研究所冰雪研究队在祁连山中勘察时第一次发现,所以命名为“七一冰川”。这...  相似文献   

17.
荆门市包山楚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88,(5)
包山墓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的一座名叫包山大冢的土岗上,北距十里铺镇约3公里,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16公里。在包山土岗东1公里处,鲍家河由北向南流去。这座土岗南北长600、东西宽约200、高出周围地面2—6米。岗脊中部由南往北分布着5个土冢,这5个土冢下是6座古墓,我们依次编为1—5号墓(3号墓封土堆下有3A、3B 两座墓)。在土岗偏西,又有3座古墓,编为6—8号墓。这9座墓构成了包山墓地(图一)。据调查,以包山墓地为中心,半径1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直径20米以上的土冢41个,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越靠近楚故都纪南城越密集。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三部分东山碉堡(中)双塔寺双塔寺位于太原东南2公里处,因寺中高耸着宣文、文峰两座明代万历年建的古塔得名。该要塞由13个大碉堡和35个小碉堡组成,南北长400米,东西长1000多米,这是个被阎军号称为固若金汤的"生命要塞",驻扎有阎军第43军军部和49师、70师、72师一部和一支由日本人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19.
汝城,一个美丽多姿的山城。离县城约20华里有个石泉村,距村左旁300米左右有座石山叫上古寨,山上奇峰突兀,山下怪石嵯峨,地形非常险恶。从山脚到寨顶有青石板阶梯400余级,环绕寨子四周的围墙,高12公尺,宽4公尺,长达380公尺。沿上山石阶和寨顶四周筑有9座炮楼,最高的炮楼有5层,寨上有大小炮眼400多个,房屋100多问。最高处有座八角楼,高达4层,全部用石头和三合土筑成。上古寨东面两座山头部筑有碉堡,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相似文献   

20.
我的父亲赵毓祥先生生于1901年7月12日贵阳老宅。这是一个“书香人家”。老宅在猫猫巷(现称虎门巷)5号。临街至大门有一条长约20米的通道,大门侧有一株有数百年树龄的大柏树。大门的门楣上悬挂有“文魁”、“进士第”的黑底金字匾额。走进大门、二门,是一石板院落,四周种有四季长青的金竹,中间有一株西府海棠,树下是一座假山,院落置有各种盆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