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培翚《仪礼正义》继承了以往《仪礼》学校勘的优秀成果.该书选用《仪礼》唐石经、清黄丕烈重刻宋严州单注本(严本)作为校勘底本,并用多种《仪礼》善本作参本,本着"宁详无略,用郑氏家法"、"详载各本经注异同"之校勘原则,综合使用多种校勘方法,为《仪礼》经、注文字的勘正作出了较大贡献.该书校勘特色鲜明,在校勘中能广采众本,并断以己见,校勘结果胜于旧说,同时还潜心整理了《仪礼》学史上聚讼已久的诸多问题.《正义》善于吸收当代《仪礼》学的优秀校勘成果,决定了该书的校勘实为集《仪礼》经、注校勘之大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汪圣铎 《文献》2000,(4):241-250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摒除了以往各种版本《宋史》中的大量讹误,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宋史》版本.但金无足赤,现行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中仍有失校或校勘失当的情况.笔者因长期与《宋史》打交道,发现现行点校本《宋史》中有一些人名失校或校勘失当,以下试一析之,以求就正于专家.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在校勘上论证不足、理据有误或校勘有误处进行评议,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4.
今本《广雅疏证》中,以《畿辅丛书》本为底本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本子对底本进行了全面校勘,以王氏家刻本为底本的中华书局的本子对底本也做了些校勘工作,笔者则就中华书局的本子进行了全面校勘。从校勘结果看,王氏家刻本优于《畿辅丛书》本。兼采三者的校勘成果,可望得到《广雅疏证》的一个善本。  相似文献   

5.
姚鼐所纂四库提要稿主要通过刻本《惜抱轩书录》和抄本《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流传于世.但二者著录提要的数量稍有不同,而且存在大量异文.兹以《惜抱轩书录》为底本,以《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进行对校,同时参以金陵孙氏抄本,共出校勘记356条,并对其中的123条校勘记进行了辨证.通过版本对校和校勘记辨证可以确切知晓,这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籍在长期传抄、刻印中往往产生错误,如讹文、脱文、衍文、倒文、脱简、错简等等大量存在.历代学者,尤其清代学者如卢文弨、王念孙等人,在纠正古书的错误上做了大量的艰巨的工作,这就是校勘之学.做校勘工作需要的知识很多,如文字学、训诂学、逻辑学、语法学等,而音韵学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因为古籍中有的是韵文,如《诗经》《楚辞》等,即使在散文中也往往用韵,如《易经》《尚书》《三礼》《三传》《老子》《庄子》《墨子》《荀子》《论语》等等.如果在韵脚处有校勘问题,往往可以根据押韵的情况,推断出原来的面貌.  相似文献   

7.
《算经十书》的校勘,是自清乾嘉以来中国数学史界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这次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郭书春、刘钝研究员校点的《算经十书》,是在总结和吸取前人经验和教训,并对各校勘本深入研究,加以甄别基础上的新校勘。此校勘本的出版,标志着《算经十书》校勘的工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  相似文献   

8.
《辽史》校勘是冯家昇史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30年代,冯家昇在洪业、顾颉刚等老师的指引下走上了校勘《辽史》的道路,并拟定了详校《辽史》的计划。可惜他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详校目标,只完成了对《辽史》的初校。然而,这并不影响他在整个《辽史》校勘史上的地位。大体而言,冯家昇校订了《辽史》在文字、史实和编排等方面存在的错误,其校勘呈现出讲求方法、注重考史、强调史源、客观存疑、善于总结等特点。冯家昇的校勘实践是20世纪《辽史》校勘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近读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甚感其在吸收前人校勘成果方面,颇多疏略,应属漏校;而前人校勘,有是有非,亦当细心研究,择善而从,点校本有沿袭前人之误者,应属误校.兹就《匈奴传》摘出数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代考据学吴派创始人的惠栋在校勘经书方法上独具一格.以《尚书古义》为例,惠栋汇集了不同版本,以对校为基础,从各类文献材料中广征博引,重视金石碑刻的利用与传世文献的比勘,以此可见其校勘方法之娴熟、考证功底之深厚.在惠氏汉学思想的影响下, 《尚书古义》校勘又有崇古尊汉,强调师法,缀次古义,鲜下己见等鲜明特色.以惠栋为首...  相似文献   

11.
《髹饰录》版本校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蒹葭堂本《髹饰录》为依据,对各版本《髹饰录》黄文、扬注详加校勘:凡属蒹葭堂本舛误、不得不更正处,予以更正并在校勘记中言明;古写字、通假字不予更换,也在校勘记中言明;各版本有违蒹葭堂本处, 一一校勘而出;以使读者准确认识漆器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  相似文献   

12.
<正>胡適《一九三四年的回憶》,談到校勘:《説儒》之外,第二篇論學文字要數陳垣《〈元典章校補釋例〉序》了。此序長八千字,實在是一篇《校勘學方法論》。大概中國論校勘學的方法的書,要算這篇説的最透闢的了。此文的意思是要打倒"活校",提倡"死校",提倡古本的搜求,——是要重新奠定中國的校勘學。我在這二年中,也做校勘的工夫,但都是"活校居多",够不上科學的校勘。近六七年中,我才漸漸明白校勘學的真方法被王念孫、段玉裁諸大師的絶世聰明迷誤  相似文献   

13.
胡世琦《小尔雅义证》是清代雅学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现存手稿本.因其未刊刻,一直未受到学者重视.胡世琦在疏证《小尔雅》时,重视以古音求古义,广征博引,勾稽旧注,辨析词义,订正《小尔雅》,在释义和校勘上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诸如释义不周、校勘不当、词条未考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老子》大约成书于春秋末至战国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各代均有翻刻,其版本不下几十种,文字差异较大.历代学者作了大量校勘工作,部分舛讹之处得到了纠正.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两种写本的《老子》帛书,今称之为甲本、乙本.甲本抄写年代可能至晚在汉高祖时期,即公元前二○六至一九五年间;乙本的抄写年代可能在汉文帝时期,即公元前一七九至一六九年间.帛书甲、乙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老子》最古本,以帛书本为据,观诸校勘家语,不难发现,他们的论断相当多数不符《老子》原文.即便是各家公认校勘精当,推之为校勘典范的论断,今与帛书相校,亦证其非.例如王念孙校勘《老子》三十一章“夫佳兵者”句,通行本皆作“夫佳兵者”,“佳兵者”于义不通,各家强为之解、王念孙谓“佳”乃“隹”字之讹,通“唯”,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周祖谟先生的《广韵校勘记》中几个字词的校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原校勘作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以前陆续出版的《全宋诗》26—72册中江西籍诗作的韵字做了穷尽式的考察研究,发现可以利用韵字校勘《全宋诗》中的讹误,从而使它更完美,文中按有讹误得到校勘印证者、虽未被校勘印证但笔者认为有误者、未校勘到但笔者认为有误者、《全宋诗》已知有误但仍未改者四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行的《论语集注》主要有中华书局《四书章句集注》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与安徽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的《朱子全书》本,前者流行广,后者校勘精。本文参考《四书大全》以及日本刻本校勘出讹字、倒文、衍文、脱文、标点错误、避讳字等两个本子共同存在的讹误数条,校勘出中华书局本讹误数条。  相似文献   

18.
在《十三经注疏》中,《尚书正义》的经文、注文、《释文》遭窜改比较严重,学者常从版本比较、或辨今古文之异、或分析语言文字、或根据经文语义、或借助出土文献等角度进行辨伪、校勘与分析,从经文、注文、《释文》与义疏之异文进行考察也是重要的校勘途径,可以弥补其它方法的疏漏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5):32-36,104
《元史氏族表》是清儒钱大昕补《元史》的力作,但现有的标点本存在底本择取不当、未出校勘记等诸多问题。以史源文献为基础进行他校,及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关方法进行理校,是校勘《氏族表》行之有效的方法;经校勘共得校勘记70余条,有形近而误、声近而误、涉上下文而误、人名断句之误、表格串行、整行脱漏与竖线缺失等讹误类型。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4,(2)
<正>清代嘉庆年间阮元南昌刻《尚书注疏》校勘记中提到"岳本"多条,其中38条为"毛本"之误。本文为之辨正,以供参考。阮元南昌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为清代嘉庆以来最受重视的《十三经注疏》版本。这个本子受重视的原因,一是底本为十行本(号称宋椠,实为元刊明修),二是在刊刻时作了部分校改和用字的规范工作,三是附有校勘记。其中"校勘记"至今仍是学者经常参考的部分。就《尚书注疏》而言,阮氏"校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