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要有步骤地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革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自此开始了以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地主所有制为宗旨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到1952年9月,土改工作基本完成,全国约有3亿农民分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去了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这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为以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1949年9月山西建制恢复时,全…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共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性的意见,甚至有人提出要为地主"平反"。要对土地改革运动作出恰当的评价,必须首先对何为地主、富农进行深入探讨,其实地主的情况并非千人一面而是千差万别。旧中国的土地集中程度,并非以往宣传的那样地主、富农占有农村土地的80%,但地主、富农占有的土地仍数倍于农民亦是事实。中共将减租减息转变为"耕者有其田"即土地改革,除了动员农民应对国共战争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根据地农民已不满足于减租减息,而是迫切要求分配土地,需要出台一个统一的政策。土地改革激发了解放区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热情,并且使中共获得了农民对中共执政地位的充分认同。  相似文献   

3.
我珍藏有三张记述农民翻身史的“土地证”。 第一张为陕甘宁边区“土地所有权证”,规格为21.5厘米×17.9厘米。土地所有权证由边区政府统一印制,各县政府盖印颁发后生效。上面载明的内容有土地种类,土地坐落,土地面积,土地四至界限,每年平均收获量或收益,土地等级,定着物情形,所有权来历,所有人之姓名、籍贯、住址、身份等。此证持有人名叫杨绞当,为边区神府县一区六乡人,上地面积为一亩,是政府没收地主后分到的。由陕甘宁边区神府县县长晋钟灵于1939年9月3日签发,骑缝处盖有红色边区大印。此证的背面印有“颁…  相似文献   

4.
地租征收率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篇主要目的是要探讨土地制度史研究中“地租率”这一个老大难问题。过去的研究 ,多是根据土地租约的字面规定去理解 ,以为地主说多少就能收多少似的。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地主地租簿的研究 ,已经发现地租实收数量与租约规定的租额之间 ,有着一个颇大的差距 ,即地主收租通常只能收到租额的七八成左右 ,而且还在不断下降之中。因此 ,研究地租率 ,应从“实收率”入手。本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 ,是笔者关于“农民、地主和地租”研究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物》1964,(8)
浙江省平湖县的地主庄园陈列馆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平湖县从去年六月开始筹建的地主庄园陈列馆,经过八个月的工作,于今年2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截止5月14日,观众达十五万四千余人次。其中农民约占50%,其次是工人、干部、学生等。地主庄园陈列馆是以地主莫放梅祖孙四代为对象,利用其原有的住宅,经过必要的修复,应用复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生院历史系与经济所1998年5月28日共同举办“中国古代地主制经济的发展机制与历史作用”学术研讨会。会上,历史所研究员栾成显作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与庶民地主的发展机制”的发言。他提出,土地买卖、诸子均分、科举制度等这些...  相似文献   

7.
王直将军忆红军的美术宣传工作□汤家庆〔记录、整理〕一我是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小时候读了一年私塾、三年小学,由于家庭清苦,11岁时辍学当裁缝学徒。1929年时红四军入闽,推动了家乡的革命斗争,7月间才溪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暴动,后成立才溪区苏维...  相似文献   

8.
清至民国婺源县的乡村社会中,神会"会产"已经具备了"土地"的基本性质,不仅可以出租、买卖、继承、抵押,还可把"会权"分割为两部分,即"使用权"(会权,"做会"的权益)和"所有权"(会产,土地本身)。"神会"会产运作中,一块土地可被精细地分割成多份,可以有"四地主"、"五地主"、"六地主"乃至更多"地主"。神会组织在清代以来大量出现,反映出中国小农已经发展出非常灵活处理财产的方式——各家各户零散的资金通过"做会"的方式集中起来投资于土地等不动产,并获得收益。清代至民国,乡村土地物理形状的"零碎化"、土地表述的"租税化"和地权运作"精细化"是三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文史博览》2009,(9):56-57
编辑先生:我有以下几个问题,希望解答。 一、我过去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无劳动力,这当然是地主成分,但我由民国二十二年因为经营商业上的需要而迁出,并非是蓄意违反革命政策,是否就是逃亡地主?逃亡地主的构成条件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家财赋重地沦陷,财政收入减少,国民政府以增发货币的办法弥补赤字,引起通货恶性膨胀。为有效控制粮食,增加财政收入,国民政府自1941年起实行田赋征实政策。八年抗战,五度征实,四川田赋征实数额几乎占国统区田赋总收入的1/3。地主是田赋的主要承担者,田赋征实使地主收益受损。但地主也通过加租、加押、缩扣等手段改变租佃制度,向佃农转嫁田赋负担。这一行为压缩了佃农的土地收益,引发了较为普遍的租佃纠纷。抗战期间,国家占有土地收益的比例剧增,土地收益分配的基本格局产生变动。地主和佃农围绕剩余利益展开竞争,致使主佃关系恶化,后方农村逐渐演变成矛盾不断积聚的火药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庆祝国庆十周年,和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中共福建省委组织力量,大力征集土改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文物资料,现在一共征集到一千六百多件,其中绝大部份是较为重要的。如:周宁县地主李凤阳掠夺农民三百六十亩土地的契约,诏武县贫农江士朝因交不起地租被地主江如水挖掉双眼的照片,光澤县地主郑明华不劳而获,死后遗留的一尺二寸长的指甲,和农民终年劳动不能活命以致卖掉女儿的卖身契等,成了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59,(1)
(一) 馮家的山,楊家的房, 蘆家的騾子比車长,郭家的銀子拿斗量。这是长安县滈河两岸和樊川一带群众对四大地主奢侈豪华的剝削生活的歌谣。馬厂郭家是长安县終南山北麓神禾塬上的有名的大地主,拥有大量土地,騾馬成群,利用土地和高利貸方式剝削人民。嘉庆二十四年郭华出生后,这个地主向农民剝削就更厉害了。有二百多年剝削历史的郭姓封建恶霸地主,拥有2350亩稻旱地、房屋十一院、騾馬三十多匹、轎  相似文献   

13.
我们环城镇油岗行政村496户,1977人,耕地966亩.1994年,经与私营开达电脑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程健先生3个月的洽谈,于1995年1月12日正式签定该公司下属冷气公司在我村建厂生产空调的合同.同年4月1日平整场地,7月动工基建,到年底,厂房建成,设备安装调试成功.从此,享誉遐迩的梦牌空调从这里源源进入全国市场.开达公司使用我村200亩土地建厂的合同规定,2000年前为租赁,如使用100亩,每年付给租赁费40万元;如200亩全用,租赁费增至8O万元.2000年后,我方以土地作价人股与厂方联营.开达出资8700万元(含无形资产),我村200亩土地,每亩作价2万元,合计400万元,双方总资产为9100万元.在对厂方投人暂不评估核查的情况下,我方所占股分略高于计算数,定为6%;厂  相似文献   

14.
1935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奉党中央指示,突破了蒋介石、刘湘苦心经营的嘉陵江防线,占领了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青川、平武、彰明、北川九个县城、控制了东濒嘉陵江,西屹北川,南抵梓潼,北达青川,方圆200-300里的新区。红军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将没收地主豪绅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广大贫苦农民,并向农民颁发了《土地使用证》,烧毁了地主豪绅的契约,使劳苦大众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5.
元江县的白族是明末清初大量迁入的。这时的封建地主经济制得到_『充分的发展,约占人口6%的地主,不仅占有因远、北泽、安定等白族聚居村35%的土地,还占有周围哈尼族大浦、卡腊、龙潭、大白、漫迫、大佯、鲁章等村的部分土地。地主一方面出租土地,利用租佃关系剥削佃户,另一方面又廉价雇用白族农民及周围的哈尼族农民作长短工,为其耕种土地。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64,(6)
福建省德化县发现明朝地主家属的一本手抄契本这是一本在明朝时以剥削劳动人民血汗发家致富的福建省德化县西墩村大地主邓扬宇留下的契抄本。邓家占有一千多亩良田和三千多亩山林,垄断了西墩村全村的土地。这本手抄契本记录了他的家族从明正德三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508—1770年)的二百六十二年间从农民手里夺来的房地产。并附有农民被逼签押的卖田契四十三张,每张都有贿赂明、清以至国民党反动政府为其作保而加盖的铜铸方"官印"(见图),另外还有许多空白田契纸上也早已盖好了"官印"。这本手抄契本从邓扬宇起到解放前的邓世秀手,已传了二十一代。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过去激烈变动封建土地关系的土地革命政策转变为减租减息政策。减租减息是在承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既主张农民有减租减息的权利,又保证地主和放债者可以按规定的地租率和利息率收租收息。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时期,英国形成了以大地产为主的土地结构。由于享受城市生活、参与政治、处理地产上日益增多的事务的需要,地主因袭中世纪以来土地管理方面的庄官制度,发展出地产代理制度。一般而论,代理人负责勘查地产,管理地产经济,定期向地主汇报地产事务,参与教区社会活动。地主则选拔代理人选,干预代理人的经营策略,对地产事务发挥间接的影响。代理人、地主相互协调,使工业化时期英国农业经济的运行趋于高效。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大约40%的地方未经历过土地革命,这些地区不仅地权较集中,且租佃关系较发达,因此成为中共推行减租的重点地区。减租过程中,发生了中央政策与地方惯性及实际情形的冲突后,中共及时调整政策,对地方惯性和实际情形表示认可,推动了减租政策的落实。佃权是减租中的核心问题,中共通过两种方式对农民的佃权进行保护,一是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地主不得任意撤佃,更不能因减租而撤佃;二是通过中共支持下的各种民间减租组织强制地主不得撤佃。民众动员使农民消除了对地主恐惧的心理障碍,敢于和地主面对面地进行斗争。减租运动使乡村社会发生了变化,一是发生了地权转移,即地主典卖土地、农民买进或典进土地,并且得到中共的大力支持,随着地权转移,以地主为核心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农民为核心的经济体制;一是以地主为中心的乡村权威逐渐消退,中共扶持起来的积极分子成为新的乡村权威,他们成为未来中共管理乡村社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宋伯航 《文史月刊》2011,(12):32-33
我从小生活在豫南山区。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开始实行土地包干到户,我家分到12亩土地和3亩山坡地,耕地里种小麦、稻米、苞谷等作物,山坡上除了种红薯、豆类之外,还有3分地的龙须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