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5月,我以特邀撰稿人的身份,再次随同辽宁电视台赴台湾采访。这里所说的再次,是指1999年6月,我曾以同样的身份,专程赴美接触了张学良将军并采访了众多知情者。 此行幸赖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廖伟凡鼎力相携,所以预定的采访如愿完成,柏杨先生  相似文献   

2.
赵杰 《文史精华》2010,(5):51-56
<正>1991年,张学良赴美探亲,多有报道,称之那是他纵情在旧金山的日子里。其实,张学良在旧金山女儿张闾瑛家中,数指算来只住了3天。连续两天大雨骤然停休,他急切离开后,到哪里去了?1990年,张学良在台湾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口述历史"开创者唐德刚谈到:"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  相似文献   

3.
一、张学良逼蒋抗日,周恩来飞赴西安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带领他的一些文臣武将来到了西安,他此行的目的是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红军,但张、杨由于受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不愿与红军交战。  相似文献   

4.
1993年12月18日,美国旧金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就在这一天,一位本世纪东方最具传奇的人物,悄悄地从台湾搭飞机飞临了这座城市。这个人就是两年前刚刚获得自由的张学良将军。这是张学良携妻子赵一荻第二次来到美国。第一次是1991年6月10日。那一次张学良也是在中午时分飞抵这里,所不同的是,前一次他的到来曾在这座美国西部城市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轰动。那次轰动与其说是因幽居长达半个世纪的少帅首度露面、前来美国探亲访友,不如说少帅那次来此有转道赴中国大陆的打算。所以,众多海外媒介都云集旧金山,准备在一瞻少帅风彩的同时,也渴望…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9,(3)
1998年元月6日,我应美国斯坦福大学欧森伯(又译奥克森伯格)教授邀请赴美访问,以“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为题进行学术交流。我的主要目的,是到夏威夷和旧金山访问张学良将军及其亲友,转达大陆同胞思念张将军,期盼他回家乡——辽宁海城看一看的信息。元月8日,我在旧金山会见了张学良的女儿闾瑛及丈夫陶鹏飞教授、张的挚友宁恩承先生(曾任东北大学秘书长、代校长),分赠《张学良年谱》(张友坤、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离台赴美时,我正在301医院住院体检.3月11日晚,张闾蘅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来医院看我,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问我怎么办.我考虑,他们刚刚离台,情况还不清楚,可暂不作表示,等等再说.而后,我通过新闻报道,密切注视着他的行踪. 为了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阻挠,恢复与张学良将军的联系,我党通过各种渠道,几十年来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现在,张将军脱离了国民党的直接控制,是恢复联系的极好时机.  相似文献   

7.
一从1946年被秘密押解台湾到1956年,张学良在井上温泉已被囚禁了整整十年,这期间,张学良除了记日记,或有个别朋友来访偶尔写些诗外,大部分时间是在读书,往事、家事留在记忆中,他不愿去回忆……1956年12月是西安事变20周年,蒋介石似乎又想起张学良了,接连召见看守张学良的刘乙光到台北。11月15日,刘乙光从台北归来,专门到张学良屋内,表情冷漠。张学良在日记中写道“,蒋总统曾于13日单独召见他(笔者注:指刘乙光),面告二事:不准我收听中共的广播,不许我同警卫人员接近。”11月17日,刘乙光又连夜赶回台北,仍是被蒋介石召见。刘乙光20日回到井上,…  相似文献   

8.
王平 《文史精华》2013,(2):60-64,1
西安事变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也是张学良人生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已被蒋介石囚禁10年之久的张学良,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争取自由,在台湾囚禁时期曾4次屈就向蒋氏父子呈书"悔过",其间饱尝软禁之苦和对自由的幻灭之情,《张学良在台湾"求问自由"始末》一文为您详解个中曲折,敬请惠阅。  相似文献   

9.
赵一荻向董夫人诉隐衷 张学良自1946年冬天经重庆秘密飞往台湾以后,便进入了更加秘密的幽禁状态。 高雄是张学良在台湾秘密幽禁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和赵一荻整整生活了9年,一直住在西子湾附近的一处废弃的炮台里。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后不久,张学良将军即为蒋介石所软禁。1946年冬,蒋又将其自重庆转移到台湾。笔者时为国民党航空委员会运输十大队飞行员,奉命担任了这次秘密转移张学良将军去台湾的专机飞行任务。 1942年初,我在黄埔军校十七期一总队工兵科毕业后转入空军航校十五期甲班赴美留学深造。次年学成归国后,被分派到由中国空军一、三、五大队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及原“飞虎队”部分人员共同组成的中美空军混合  相似文献   

11.
正20世纪90年代初,张学良将军五弟张学森先生多次来北京,其间,我和丈夫耿其昌在有关方面介绍下有幸与他相识。在一次交谈中,张学森说:"大哥张学良非常喜欢你俩的表演。"听罢此言,我和耿其昌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我们从没去台湾演出过,张学良将军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表演;兴奋的是能受到张学良将军的垂青深感荣幸。于是带着一丝  相似文献   

12.
口述历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6月3日,在已故张学良先生诞辰101周年之际,根据他生前遗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公布了他赠给该校的个人文物和口述历史,供学者和公众阅读、研究之用。这件事在海内外中国人中引起了很大重视。在他长达4800页的口述历史中,第一次公布了有关西安事变的许多鲜为  相似文献   

13.
一 口述历史的缘起韦慕庭教授(C·MARTIN WIPUR)是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主要策划人和发起者。可惜的是,就在张学良这部包罗万象的口述资料面世的前夕,这位年逾九旬的美国学者,已经先于张学良走完他人生的漫漫长旅。韦慕庭并没有见到口述历史解密的那一天。1991年夏天,张学良结束在台湾半个世纪的幽禁后,来美国纽约探亲访友,在蒙特普里仁特镇拜见了他青年时期在沈阳结识的朋友韦慕庭。韦慕庭生于1901年,与张学良同庚。父亲是  相似文献   

14.
在“西安事变”已经过去整整70年之时,在张学良侄女张间蘅、张间芝的努力下,《张学良赵一荻私人相册——温泉幽禁岁月》一书悄然面世。书中首次发表了张学良、赵一荻在台湾被幽禁时期的照片,那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那个寂寞而孤苦的张学良也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许多人眼里,大伯大妈是曾经的风云人物,但面对人生起伏、荣辱烟云,他们都坦然处之。我希望通过这些真实记录,让大家知道,像大伯这样一个爱国人物,他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在关心着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今年3月,由香港来北京参加政协会议的张间蘅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大伯张学良,仍难掩激动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公元230年孙权遣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远规台湾.这是我国历史上大陆和台湾大规模交往的第一次记录,也是我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出航台湾,并在台湾行使国家权力的最早证明.此行对于开发台湾,密切东南沿海和台湾的经济文化联系,以及开拓我国东海、南海及南洋的海上航道,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然而蒋介石翻脸不认人,将张学良囚禁于南京,交高等军法会审,判刑10年,后又被特赦,交军委“严加管束”,从此开始漫漫的幽禁岁月。张治中是在张学良1928年“易帜”后才和他相识,并彼此成为知心朋友的。“西安事变”后,张治中钦佩张学良的胆量和义气,也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尽管张学良在幽禁期间的住处远离民居,警备森严,外人极少能与之接触,但张治中只要一有机会,就想去见一见张学良。在1936年至1947年的10年中,张治中曾三次访晤张学良,并与之长谈。这对张学良是莫大的安慰。第一次访问是…  相似文献   

17.
问:早在2005年,您就曾致函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要求为您的祖父杨虎城将军平反.请问这个“平反”是什么含义?是怎样的契机促使您写信给他的?为什么会写这样一封信? 杨瀚(以下简称杨):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拉开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序幕.说他们是“民族英雄”,一点儿也不为过.然而,对于杨虎城这个人的历史,国民党一直是完全抹杀掉的,最多提提张学良.后来,国民党羞羞答答地给张学良平了反:虽然没有公开地对张学良作正面的评价,但在张过90大寿的时候,台湾的政要全都出席了庆祝活动;张学良在美国过100岁生日的时候,台湾的“总统”、“副总统”都发了贺电,国民党还专门派人前去祝贺;张学良去世之后,国民党也举行了较高规格的悼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西安事变"名将张学良自1949年被蒋介石带往台湾后,再也没有回过大陆。事实上张学良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访问北京和沈阳老家。尤其是在李登辉上台,解除禁令,恢复他的自由后。但他有个顾虑,那就是怕李登辉不放行。毕竟当时两岸关系很微妙,自己刚被解禁就提出去大陆,可能会惹李登辉不高兴,因此他决定先不通知李登辉,等联系差不多了再告诉李登辉,他认为李登辉到时也很难对他说不。  相似文献   

19.
窦应泰 《文史春秋》2005,(10):37-40
现存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中的《张学良日记》,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张学良在贵州的8年幽禁生活,也张可从日记中寻其痛苦心路。而张可学良离开贵州经重庆飞往台湾学初期写下的几则简洁日记,读者初看后也会从中发现他许多不为外看界所知的经历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9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张学良爱兰、养兰是人所皆知的。至于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种爱好,90岁那年,他在一次兰会上被记者撞见,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我以前家里就有兰园,我父亲也喜欢养兰。过去大陆兰花非常珍贵,一盆难求。在甘肃,就出现过一种很珍贵的国兰品种。养兰花陶情冶性,是很高尚的。来台湾后,20多年前认识我住处附近的爱兰家谢有义先生,经由他的介绍,我曾经走过台东、花莲很多地方,买兰养兰,过得很愉快。在台湾,张学良在自己的院子里开辟了两个兰国,一是种植洋兰,一是种植国兰,从种植到浇水、施肥、除虫,亲力亲为;对兰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