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对我国华北、华东和中原地区的猛烈进攻,使中国大片国土相继沦陷。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国民党不得不将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和民用工业大量内迁到大后方重庆。在此期间湖北宜昌发生了一场同欧洲战场"敦刻尔克大撤退"类似的事件——1938年宜昌大撤退。从1938年10月24日至12月初,仅40多天时间堆积在宜昌的9万多吨工业物资和3万人员被安全抢运到大后方,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奇迹,给我国后方工业以有力的援助,也为中华民族的长期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孙金 《炎黄春秋》2020,(8):24-28
1938年,爱国实业家、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率领民生公司船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抢运堆积在宜昌的大批人员和物资,从而保存了中国工业的命脉,为长期抗战赢得了物资保障,被教育家晏阳初评价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然而,目前尚没有明确的宜昌大撤退的具体起止日期存世。本文通过一份"新史料"—卢作孚1938年11月30日的书信,开始寻根问底,对卢作孚飞抵宜昌的时间和出发地、川江枯水期的说法作出了新的解释和证明,进而推论宜昌大撤退的起止日期是1938年11月1日至12月10日。  相似文献   

3.
罗高利 《纵横》2013,(9):38-41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大量军队、人员、武器、设备、物资及工厂、机关亟待撤退转移。情况万分危急之时,一位清瘦的中年人出现在宜昌。他冒着被日机轰炸的危险,利用长汀水路,沉着镇定地指挥24艘轮船和850余只木船将数万名人员和代表当时国家工业精华的近10万吨物资和设备,从宜昌码头抢运到重庆及四川后方,缔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相似文献   

4.
1938年9月,军统湖北站由武汉撤退至宜昌,在三游洞庙内办公。同年11月,除留一部份内勤人员曾宪立、周时鹏等在宜昌设立临时指挥所外,站部大部分人员由站长朱若愚率领乘民生公司轮船溯江而上,经巴东到达恩施,借用恩施县城北郊区长沙田吕福记(布店)老板私宅办公。站部公开名义为“湖北省保安处第四科”,站长朱若愚以“保四科”科长的公开名义,对外进行业务联络活动。  相似文献   

5.
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在安庆登陆,到11月11日岳阳沦陷.武汉会战整整经历5个月。这是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战线拉得最长、战争规模最大、时间持续最久的一次战役。在武汉抗战的最后一天,即1938年10月24日,国共两党的撤退,武汉居民的疏散,工厂、学校的内迁,与抗战时期其他城市的撤退相比,是更有计划性、组织性,  相似文献   

6.
“宜昌大撤退”中对难民难童的疏散后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抗日战争史曾浓墨重彩地记述被称之为“宜昌大撤退”的篇章。虽然时光已经逝去65个春秋,但在长江三峡铁门险关的宜昌这座历史舞台上当年所上演的那出空前绝后的悲壮英雄剧,却越来越显现出它的流光溢彩,并荣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美誉。而当时胜利完成对难民难童的疏散后送任务,正是这一不朽篇章中的光辉一页。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点,实属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传统的水运转口码头;又是上溯长江三峡通往大西南诸省的咽喉和拱卫战时陪都重庆的一道关口;更是战区前线与战略大后方的一个重要结合部。抗战初期,宜昌港埠担负大量战区…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8月24日,国务院对外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江苏省共有7处入选,排在首位的是邳州市禹王山抗日阻击战遗址纪念园。禹王山阻击战是徐州会战后期一场关键之战。来自云南的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同日军惨烈搏杀27天,成功完成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禹王山阻击战"硬骨头连长"、原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李佐指出,六十军参加的禹王山阻击战,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前,作为垦荒队员的400后生勇登大陈岛,从此这座荒岛的历史便被改写。大陈岛,解放军第一次采用陆、海、空三军立体协同作战发生在这里.蒋介石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金刚计划"也发生在这里。1955年4月,在大  相似文献   

9.
正1938年9月在延安桥儿沟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纠正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策:巩固华北,"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发展华中"。华中战略上,  相似文献   

10.
1938年5月18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命令全军撤退,徐州沦陷。徐州周围的60万大军,李宗仁命令分成若干小支队,穿行在皖北、豫东的麦田之中。一批在豫东周口、淮阳集中;一批在潢川集中。李宗  相似文献   

11.
王丰 《湖南文史》2010,(4):30-31
蒋介石刚撤退台湾时,在1950年的几场讲演里,提及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竟然至少有三种以上不同版本的数字:五十万人、八十万人与一百万人,后来又号称国民党军在台湾有六十万大军。  相似文献   

12.
1938年5月底,在豫东地区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因商丘失守,纷纷向西撤退。顿时,开封秩序大乱,河南省政府连夜向镇平迁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程潜打电话叫陈汝珍(当时任黄委会河南修防处主任)撤退,并约他于6月1日到郑州长官部相见。  相似文献   

13.
远去的皮影     
1938年春,国军在山尔台儿庄对日军抵抗作战撤退后,S月中旬,我家周边的徐州、蚌埠、宿州、萧县、灵壁先后沦陷,侵略暂进占离我十多里的黄林、二家张,将手无寸铁的村民84人残忍杀害。  相似文献   

14.
一国民党政府社会部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社会部。1938年8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于武汉,决定改民众训练部为社会部,负责人民的组织训练事宜。国民党社会部设部长、副部长、秘书及专门委员,下辖总务、编审、社会运动、民众组织四处及妇女运动委员会。后增设视察室。1938年4月初成立时,以陈立夫为部长,张道藩、马超俊(星樵)为副部长。同年6月,以战局紧张,国民党政府驻武汉党政军机关开始撤退,社会部等  相似文献   

15.
1938年冬初,日军攻陷武汉地区后,江汉平原敌骑纵横,宜昌危在旦夕,守卫川鄂边区的是吉星文将军所部。 某日暮色苍茫时分,位于宜昌西边长江支流一块叫沙阳的沙滩上空,一架巨型空运机冒着黑烟,颠簸着向沙滩冲来,发出震耳欲聋的机械撞击声,一时尘埃迷天,瞬间一切又复归平静——迫降成功了。  相似文献   

16.
驻守在鄂西地区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衔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为保卫三峡咽喉重镇宜昌,旄居一线,率领部将奋勇杀敌,壮烈殉国于宜城长山。是抗日战争为国捐躯的最高将领,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50余参战国战死在沙场的最高将领。血战疆场壮烈殉国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期间,张自忠擢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武汉失守后,所部奉命调至鄂西,组织汉水防线,担任保卫宜昌、沙市的重任。宜昌为鄂西重镇,素称“三峡门户”、“川鄂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沦陷后,成为拱卫陪都重庆和大西南的最前哨,早被侵略者觊觎。1939年底,侵华日军…  相似文献   

17.
1938年6月黄河花园口决堤时,我任第三十九军(军长刘和鼎)第三十四师师长,初则奉命掩护我军从豫东撤退,继又掩护黄河掘堤,造成泛滥后徒涉退守郑州。兹将这段亲身经历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佳 《文史精华》2009,(Z2):54-55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1938年5月写的一篇研究抗日战争的军事论著,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军事名著"之一。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一本出版时间最早的《论持久战》单行本,按照我国《文物法》的文物定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1938年2月18日,武汉上空发生了一次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空战,中国空军一举击落敌机11架,战果辉煌。历史铭记着空军英雄赵茂生的功勋: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是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爆发81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斗争中,1938年7月6日爆发的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是一次历史地位极其特殊、暴动规模大、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最成功的一次人民战争性质的抗战合作,它的胜利因此具有非比寻常的政治及军事意义。作为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的历史性成果,八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